课题:《黄河颂》基础练习 课时:第3课时 使用时间: 第 周 总课时: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6、《黄河颂》第3课时 基础练习
班级: 学生姓名:
1、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发源——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__________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__________,__________万丈狂澜;浊流____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__________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__________南北两面。
3、写出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②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③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符合“简明”要求的一项是( )
A、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B、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C、今天晚上开年段会议,请准时参加
D、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
5、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6、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黄河——民族的摇篮
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⑵那麽,目前的情况又怎麽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二十一点二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三点七五万吨和六百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⑶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 。如果我们要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根据第一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直接原因:
。
根本原因:
。
文中加点词语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
旧的问题: 。
新的问题: 。
第⑵段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
参照第一段文中画线句,在第三段中横线上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
。
文中重写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知识卡片】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主备课人: 刘佑欣 小组成员签名: 信昌、徐娟、桂英、孙皛 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