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4.3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教学设计
演讲人
2021-04-02
01.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02.
03.
目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01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01
03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05
02
04
教学重难点
02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了解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题目解说
04
写作背景
02
层次结构
05
作者介绍
03
全文分析
06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对钟扬的介绍:
01
【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场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02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通讯《\"探界者\"钟扬》,感受钟扬的人格魅力。
03
写作背景
他16年坚持学术援藏,行走藏地50万公里,和同伴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是中组部的援藏干部;他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培养了众多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明星专家,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科普讲座,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承担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的编写工作;他是15岁就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从不考虑眼前利益,推动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是大家眼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感动中国2018年度十大人物——钟扬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教学过程
题目解说
《“探界者”钟扬》是一篇人物通讯。“探界者”,顾名思义是探寻边界的人。钟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探界者”钟扬,是指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01
:“英雄”少年——主要介绍了钟扬的成长、求学经历。
02
:种子达人——主要介绍了钟扬不畏艰险,坚持追求植物种子的研究与探索。
03
:科学队长——主要介绍了钟扬在科学普及领域的奉献与成就。
04
:“接盘”导师——主要介绍了钟扬对教学事业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帮助与关爱。
05
:生命延续——主要介绍了钟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表现了他对工作的尽心负责和高度热爱。
06
教学过程
全文分析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1
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2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明确:
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英雄’少年”部分,其中的“英雄”作何理解?结婚时,钟扬24岁,已经不是少年了,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这一部分中?
明确:
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这一部分写钟扬与父亲赌气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上了少年班后努力补习自己的弱科;无线电专业毕业却进人了植物研究所工作,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从而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面对犹豫不决的妻子,他采用“胁迫”手段与之结婚。可见“英雄”指的是一种勇于向困难挑战、不服输的精神。
作者将结婚这件事放人这部分,因为在“胁迫”妻子结婚这件事上,同样体现出了钟扬的这种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事迹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侧面刻画: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
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的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主旨或时代价值意义)
人物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话的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手法技巧)
人物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形象特点)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