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北宋的文艺boy苏轼
同是吃货苏东坡你咋这么秀?
豪放派诗人—苏轼
诗风:雄健豪放
《念奴娇》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
长江波澜壮阔,滚滚东流
乱石穿空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
乱:陡峭
穿:穿过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惊:
惊人的
卷:翻江倒海
雪:比喻浪花
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宏伟开阔雄奇壮丽
赤壁胜景
思考:1.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1)为叱咤风云的英雄周瑜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烘托周瑜的形象)
(2)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
的气概
(3)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
的词风
1.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齐读下阕,从下文中找出词句来概括周瑜的形象:
词句
形象
总结
小乔初嫁了
美人衬英雄
年轻有为
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
充满气魄
羽扇纶巾
东吴大都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火烧赤壁
大智大勇
??
人物对比
外貌
任职
际遇
基调
周瑜
苏轼
和自己“早生华发”、失意的形象形成对照。
怀古伤今,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东吴大都督
赤壁大胜,樯橹灰飞烟灭
奋感
早生华发
感伤
壮志未酬
团练副使
下阕后半段的赏析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像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
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像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
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洒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象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咏赤壁
怀周瑜
叹自身
景色:宏伟开阔,雄奇壮丽
形象:年轻俊朗,气概不凡,风姿俊朗,从容儒雅
上阕
下阕
赤壁怀古
作者情感:人生如梦,壮志未酬的感慨
烘托
对照
学习与鉴赏
一、《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那些方面?(小组讨论)
1、
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2、
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
,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的最后一层
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是对豪情壮志的补充
。
二、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学习积累)
1、烘托
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2、映衬
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