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藏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藏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2 08: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藏戏
【教材分析】
《藏戏》一文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教学目标】
1.
了解藏戏特点
2.
感受传统文化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以及戏剧知识等)。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你了解的戏剧有哪些?
(2)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与《北京的春节》相比有哪些不同?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聊“戏”
1.课前观看《藏戏》视频。
黑格尔说:“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你了解的中国戏剧有哪些?
学生活动:
自由谈论自己知道的戏曲,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表演。
2.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二、积累字词
1.
生字
脱缰(jiānɡ)
发髻(jì)
雄浑(hún)
响彻(chè)
朴(pǔ)
实(shí)
敦(dūn)

钹(bó)
吞噬(shì)
2.
生词
能歌善舞:会唱歌和会跳舞。内在意思:指很擅长唱歌和跳舞,多才多艺。
开山鼻祖:是形容词,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随心所欲:谓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游哉:意为悠闲的样子。指生活悠闲自在。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三、评“戏”
1.
朗读课文,思考:藏戏同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活动:
朗读全文,思考交流
课堂预设:
表演时戴着面具;没有舞台;一出戏可以演三五天。
过渡:从哪里看出来的?
2.分析课文前三段的好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过渡:能否改为陈述句?
课堂预设:用反问和排比,直接概括介绍藏戏的特点,特色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强烈,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为后文重点描写面具的颜色、形状、作用埋下伏笔,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四、品“戏”
1.面具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相同。
学生活动:
比较思考。
课堂预设:
“基本相同”表示一般情况,但并不是完全相同。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藏戏面具的特点。
过渡:那么,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呢?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过渡:联系京剧脸谱,你有什么发现?
资料助读:
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
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紫色表示老实忠厚;
黄色表示凶狠勇猛;
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
白色表示奸诈多疑;
绿色表示骁勇鲁莽;
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
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课堂预设: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像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戴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
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脸谱的作用,是通过脸谱的色彩、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身份、特长、相貌等。表现这样丰富的内容大体上是采用两种手法:一是颜色的变化组合,二是图案的构成。
教师小结:这样也很好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存的原因了: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演出形态
(1)舞台
雪山江河作背景,
草原大地作背景。
课堂预设:
幕天席地,接近自然
(2)艺人
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各种故事。
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课堂预设:
简单鲜明,敦厚朴实
(3)观众
观众团团围坐……
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
课堂预设:
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教师小结: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像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高原的气魄与雄浑。
(4)生活方式
过渡:不同的戏剧,往往折射出不同地域民众的生活方式。你从藏戏中体会到这一点了吗?
课堂预设:
西藏地广人稀,生产形态松散,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教师小结:藏戏是高原的艺术,也是在中国文化氛围之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小组合作
(1)5——8段属于哪种叙述方式?
(2)按照以下句式复述这部分内容:
“那时候……于是……就这样……”
(3)这部分能否删掉?为什么?
课堂预设:
(1)运用了插叙。
(3)不能删去。
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这是勇敢的传奇;
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神秘性,也为下文写藏戏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做铺垫。
资料助读: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演戏化缘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调集了设计师和冶炼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原文: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多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家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过渡:从这个演绎你读出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五、入“戏”
搜集藏戏以及其他戏曲艺术的图片、文字或者音像资料,先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姿多彩”的戏剧艺术展览会。
教师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藏文化。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藏戏在中国及世界戏剧之林中都独树一帜。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藏戏“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课堂小结
时至今日,藏戏仍旧有着无穷的魅力,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八、作业
学唱自己喜欢的一种戏曲。
附:板书设计


马晨明
藏戏的形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藏戏中的面具
藏戏的演出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