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别了,语文课
【教材分析】
《别了,语文课》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细腻而真实的传达出我或悲伤、或焦虑、或自责、或欣喜、或感动的情感状态,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作者通过对牧羊人形象的塑造,赞美了无私奉献的大爱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这篇小说要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清段落层次”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学习本文心理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华侨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陈小允对语文课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从哪儿可以看出陈小允对语文课喜爱和眷恋?
(3)“我”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课前活动:学生课前交流预习情况,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提出疑惑。
华侨,侨居外国的中国公民。中国政府派往外国的公务人员、留学生、劳务人员和出国访问、考察、讲学、游历的人员以及经常出入境的中国边境地区的居民,不是华侨。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是外国公民(亦称外籍华人),也不是华侨。
(二)了解作者:何紫(1938年—1991年),原名何松柏,广东顺德人。在澳门出生,幼年随母亲来港定居,在港接受教育。曾任教师三年,香港著名儿童文学家。
(三)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语文课是在学习我们的母语,如果有一天你忽然不能学习语文了,你会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将要离开祖国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的心灵故事,去感受他的语文情结,让我们共同学习著名作家何紫的《别了,我的语文课》。
(四)检查预习:
1.多音字 禁jīn (情不自禁) jìn (禁止)
糊hū (糊着) hú (糊口) hù (糊弄)
2.近义词
简练~ 沉寂~ 亲切~ 胡思乱想~
惶然~ 悠远~ 孕育~ 震撼~
3.反义词
亲切~ 沉寂~ 浅显~
简练~ 悠久~ 全神贯注~
4.近义词辨析 震撼 震动
5.词语导学:见课件
【设计意图】本文讲述的内容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对本文的理解。另外,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需要学生充分预习,字词的掌握情况是预习的重点,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
(一)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朗读要求同学们做到:大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
(二)预设:学生借助课后阅读提示回答。
明确:本文讲述了主人公“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语的热爱,表达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在概括的基础上理清本文的层次。
重新认识语文课 最后的语文课 离别感言 见课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小结。(板书:讨厌 喜欢)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读是重点,学生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学习全文的基础,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检测。
三、再读悟情
过渡:同样是陈小允,同样是对待语文课,态度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一)下面请学生跳读课第一部分(1——9段)文,圈点勾画:从哪儿可以看出陈小允对语文课喜爱和眷恋。
(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三)师点拨,根据学生回答指出描写“心理活动”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1.以前我上这门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了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个别读;指导读,带着喜爱的语气读。)
2.这天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怎样学好语文》。
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学生试读;指导“一口气读”“有点儿怪”“不早点儿”重读,带着喜爱和着急的语气读)
3.我放下了书,走到爸爸跟前,问爸爸:“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文吗?”
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了那边,你就要学习西班牙文。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文。”
(分角色朗读;指导读;重读)
我听了吓了一跳……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个别读;指导“急急”重读)(板书:悔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整堂课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和圈点勾画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心理描写是本文重要的描写方法,我们既要引导会分析,又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情感。“读”仍是本环节的重点。
四、自读自悟
(一)请同学们用学习1-9段的方法小组内自学课文第二部分10-19段,感悟陈小允对语文课的喜爱和眷恋。
自学提示:
1.在“我”深深喜爱上语文的时候,却要离开他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有何感受?
明确:不舍和后悔,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学语文?
2.张先生做了什么,同学们做了什么?陈小允想了什么?
明确:张老师送我一套语文书,同学们在纪念册上留言,还有同学送我一本字典,他们告诉我不要忘记母语。
3.如果你是陈小允,你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实实在在的爱与期待吗?你想对这样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说点什么?
(二)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提出疑惑。
(三)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点拨,适时指导朗读。
预设:(突出心理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母语,我会把我的默写薄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写薄的成绩那样。
(配乐)(板书:眷恋)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是自读课文,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前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重点指导最后一段朗读。
拓展延伸:
(一)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他想说的话。
一天后,陈小允跟家人乘上了去危地马拉的飞机,他手捧同学们送他的中文字典、故事书,他回首熟悉的校园和城市,他热泪盈眶,他在心里深情地说……
同学交流分享:
1.全班讨论。
2.教师指名朗读。(配乐)
3.教师归纳、点拨。
(二)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爱国情怀的诗句和名言?
1.描写爱国情怀的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 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2.描写爱国情怀的名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周恩来)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 鲁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3.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4.【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给他们从小就埋下“爱国”的种子,歌曲《歌唱祖国》把本堂课推向高潮。
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何 紫《奇怪的圣诞包裹》;
2.对比阅读:都德《最后一课》,并分析二者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何紫了解较少,因此推荐学生阅读何紫的另一篇爱国文章。此外,本文与《最后一课》相似点较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本文叙述了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陈小允不仅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而且对自己即将永远告别语文课而感到难过,对母语、对祖国产生了深深地眷念这件事,教育我们要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可贵,无法拥有时才懂得珍惜的道理。
写法宝典:
运用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文章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就像我们深切地爱着我们的母亲,而亲爱的祖国就是我们最伟大的母亲。而今天“我”要漂洋过海,离开母亲,怎能不深情地呼唤——别了,语文课。 希望我们珍惜当下(板书),好好学习我们的母语。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教师的课堂小结,既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附:板书设计
别了,语文课
讨厌——喜欢——悔恨——眷恋
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