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三黑和土地
【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是第五单元的一首新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诗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农民们重获土地后,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的欢快喜悦之情。
诗歌在真实的描绘中涌动炽热情感,于朴素的表达中显露浓浓诗意。诗中主要展现了农民三黑翻地、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最习见的劳动、生活图景。用词朴实而不失雅致,诗句通俗而不失文采,形式自由而不失韵律。让读者随着自然的情感起伏感受其黄土地一样质朴坦荡的气质,和带着泥土芬芳的清新气息。
【教学目标】
1.多形式朗读诗歌,读出农民的喜悦、希望和憧憬。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人质朴雅致的诗风。
3.体会诗人的乡土情结。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苏金伞简介)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3)大声朗读诗歌至少3遍。初步理解诗意。
2.边读边悟
(1)赏析几个印象特别深的诗句或几个诗节。
(2)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读完整首诗,我的阅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课件出示《悯农》),同学们,这首诗大家从小就会背诵,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齐读完毕)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辛勤地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诗歌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可是,你知道吗?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部分农民却没有自己的土地,为了生存,他们被迫给地主家干活,遭受地主的剥削与打骂。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却只得到很少的报酬,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极其艰难。
如果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那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
(二)出示学习目标:(见课件)
(三)出示重点词语:
咸
耙
蹚
驮
闺女
荞麦
土疙瘩
麦籽儿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组词语,注意把音读准确。
背景介绍
(一)这首诗歌距离我们时间比较远,同学们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学习活动:
图片出示土改期间农民批斗恶霸地主的图片,然后介绍:这首诗写于1948年,建国前夕,当时河南开封已经解放。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已经开始了土地改革(简称土改),主要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分给农民土地和生产资料。真正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了身。
(二)在预习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对这首诗里面的一些名词有疑问,现在我们来解答一下。
(1)地主
这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霸占大量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压榨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大多数地主都是为富不仁的坏人。
(2)打场:把收割下来带壳的粮食(小麦、大豆、高粱)平摊在场院里晒干,碾压这些粮食,使之脱去外壳,留下果实。这一系列活动就叫打场。
(3)公粮:就是农业税。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因为以前所征收的农业税以实物
(粮食)
为主,故通常称为公粮。2006年1月1日,我国已经全面停止征收农业税。
三、诵读知诗意
(一)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活动:
(1)请1名同学朗读全诗。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课堂预设:
指名朗读。再一次正音。强调诗节与诗节之间稍大的停顿。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感受朗读的语调、语速和感情。
(3)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感情?
课堂预设:
三黑仔细地翻地、一遍一遍地耙地;三黑歇息时看到荞麦花开,听到蝈蝈儿叫;三黑对来年的打算……
表现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读诗就是要反复诵读。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品读这首诗。
四、品读悟诗情
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学习活动:
(一)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圈画描写最喜欢的诗句或诗节,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或者描述一下你读到的画面。(温馨提示:赏析诗句的妙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修辞之美、句式之美、动静之美、虚实之美、点题之美、意象之美……)
赏读示例:
(第一诗节):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一诗节美在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农民有了土地就像旱天的鹅钻进水里,终于能活命的感觉。表达了土地对农民的重要,农民对土地的珍爱。
这一诗节还美在词语的锤炼。“活像”是极像;“旱天”而不说“热天”“夏天”,突出久旱无雨,鹅快要活不下去了。这两个词语一下子就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有了土地,农民就有了生存的保障,就能吃饱穿暖,不至于冻饿而死。
(二)指导朗读:如何读出这种热爱呢?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词,重读“一”“整个”“活像”“钻”等词。语调舒缓上扬,语速中速。老师示范朗读,同学们自由读,全班齐读。
课堂预设:
(1)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生:我觉得这一个诗节写得特别美。诗人形容荞麦花,白的像一片雪,特别有画面感。
在繁重的劳作之后,三黑坐下来歇歇,看到这一片白的像雪的荞麦花,多美啊!
师:是啊!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的确很美。
其实,荞麦花也是诗歌里的一个常用意象,也多次被诗人写入诗中,表达季节、时令以及当时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描写荞麦花的诗句: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苏轼《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漫漫荞麦花,如雪覆平野。—陆游《秋郊有怀》
师:我们再把这一小节和第十诗节连起来学习。
指名读: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的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荞麦花静静的开放,蝈蝈儿吱吱吱的叫唤,这是一幅多么静谧的田园风光图啊。此时此刻,并且大家注意到没有?诗节里说是“自己种的”,意思就是这片荞麦田是属于自己的。我想三黑不光看到荞麦开花的美了,还想到了荞麦丰收的场景了。“荞麦花香说丰年,听取蝈蝈叫唤”。诗人借助周围景物表达诗情画意,质朴自然,不事雕琢,白描手法的使用,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生:这两个诗节里“白霎霎”“痒抓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这两个词语是河南方言。用在这里,表达一个农民此时的感受特别贴切。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和拖音。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的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2)赏读第7、8两个诗节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生:这两个诗节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麦籽儿睡上”“麦籽儿躺下去”,赋予麦籽儿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农民对粮食的珍爱,希望把地精耕细作,种上麦籽儿,有个好收成。
师:“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
生1:这么松软的床,他从来没睡过。说明以前生活特别困难,条件特别恶劣。
生2:从来没在这么松软的土地上躺过。和前面“细细打碎土疙瘩,耙了好几遍”相照应。
生3:现在这土地是自己的了,真得好好侍弄侍弄自己的土地了。
(3)第11、12个诗节,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旧社会被地主压迫欺凌,而现在当家做主人的自由和自豪感。
(4)指名读13、14诗节,引导学生体会农民最朴素的想法,透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5)齐读最后一个诗节。“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一句点题。结尾以笑得合不拢嘴和蝈蝈儿叫得更欢来表现农民对拥有土地的喜悦之情。
五、悟读知诗风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用,让3亿多劳动人民翻身当主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诗人看在眼里,诉诸笔端,创作的热情高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满怀乡土情结的诗人—苏金伞。
课堂预设:
(一)出示苏金伞照片与简介,指名朗读。请同学们在课本上记下“土地诗人”及苏金伞主要作品。
苏金伞
(1906-1997)
,
河南睢县人,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土地诗人”著称。他的诗紧扣时代脉博,
思想内涵充实,
艺术风格上质朴自然、清新隽永,
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
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乡土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版的诗集有《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等。
(二)风格即人。苏金伞正是诗如其人。苏金伞一生以诗歌为业,
自谓“三生修来是诗人”。与时代共进步、与万人同悲欢。他忠实地记录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苦痛生活,
参与了如歌如荼的抗战热潮,
也热情讴歌了新中国成立后神州大地上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三)苏金伞的诗歌充满了现实主义特色,我们再来读读他写得另外几首诗:
老牛回家
摸摸角,
摸摸脊背,
看了这个看那个,
有时还掰开嘴看看年纪。
亲切地和牲口对话,
保证牲口还家后,
再不会吊着嘴受饿。
农人的脊背
农人的脊背,
经过烈日的烤炼,
和冷雨的浇淋,
变成火成岩一般的坚固。
上面经常有犁耙和箩筐挤压的纹印,
绳索抽勒的疤痕。
脊柱一天比一天弯了,
仍然背着沉重的布袋
把粮食背进别家的仓房”。
“这脊背
也有无穷的力量。
你看,
那满载谷物的大车,
象山一般重,
一声呐喊,
就被掀翻在禾场上。
现在/就正用这同样的姿势
来掀翻另一种更为沉重的东西,
――那牢牢地压在农民背上的残酷统治”。
如果没有对农民和土地的热爱,
他决不会这样热爱农民的宝贝—黄牛,
也决不会写出这样优美、欢快的诗句。如果不是诗人爱农民,爱祖国,他也绝不会那么贴切的写出农民所受的磨难,喊出农民的心声,预示着全国解放的必将到来1
六、推荐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阅读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附:板书设计
三黑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