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透镜和视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透镜和视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2 08: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点 1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A2-6-1
(1)如图A2-6-1甲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要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下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3.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 cm处时,移动光屏能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如图A2-6-2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图A2-6-2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知识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5.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 cm B.等于10 cm
C.小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6.如图A2-6-3所示,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A2-6-3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7.2020·杭州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A2-6-4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点),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A2-6-4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8.如图A2-6-5所示为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 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图A2-6-5
A.光屏向左移动 B.光屏向右移动
C.蜡烛向左移动 D.透镜向左移动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如图A2-6-6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 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图A2-6-6
A.f=10 cm B.f=5 cm
C.f=8 cm D.f=12 cm
1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A2-6-7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A2-6-7
A.烛焰位于a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2.2019·温州 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A2-6-8所示的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  )
图A2-6-8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13.如图A2-6-9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图A2-6-9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探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8
17
2
10
30
3
12
6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像距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为“E”的发光物体,如图A2-6-10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距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__(填序号)。
图A2-6-10
15.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图A2-6-11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A2-6-11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推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一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烛焰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1)10.0 (2)下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缩小 (4)远离
2.A [解析]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是不成像的,故甲数据是错误的。
3.B [解析] 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u=20 cm=2f,则f=10 cm。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 cm 处时,即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C [解析] 由题意知,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且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即成像的情况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结合图示的abcd四点可知,a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点物距等于二倍焦距,c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点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要将物体置于c点。
5.C [解析] 用凸透镜观察较小的邮票图案,要使邮票放大,把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凸透镜的焦距10 cm。
6.C [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花菜大些,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
7.A 8.C
9.D [解析]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则此时的物距应大于一倍焦距(u′>f);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
10.C [解析] 根据AO<OB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AO=10 cm,选项A、B、D不能满足f<10 cm<2f,选项C能满足f<10 cm<2f,故C正确。
11.C [解析] (1)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2)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b点位置距离透镜较c点位置远,因此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3)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2.D [解析] 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3.10 照相机
14.(1)大 (2)④
[解析] (2)凸透镜所成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左右均颠倒,故④正确。
15.(1)倒立、等大的实像 20.0
(2)更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 cm,则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