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力的测量
知识点
1 力的单位
1.如图B3-2-1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姓氏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
图B3-2-1
2.托起以下物体所用力最接近1
N的是( )
A.一箱牛奶
B.一枚大头针
C.一袋方便面
D.一块砖
知识点
2 力的测量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前必须先检查________是否对准______________;为了不使弹簧测力计受损,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_______。如图B3-2-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可以精确到________N。在测量某个力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N。
图B3-2-2
5.如图B3-2-3所示,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图B3-2-3
A.0
N
B.3
N
C.6
N
D.12
N
6.几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名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7.甲、乙、丙三条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无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重为G1的钩码,丙弹簧悬挂重为G1和G2的钩码,静止平衡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B3-2-4所示。若三条弹簧质量均很小可忽略不计,且乙、丙两弹簧在取下钩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可判断G1∶G2为( )
图B3-2-4
A.1∶2
B.2∶1
C.2∶3
D.3∶2
8.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下表是他收集的实验数据。
弹力/N
0
0.5
1.0
1.5
2.0
弹簧总长度/cm
6.0
7.5
9.0
10.5
12.0
弹簧伸长量/cm
0
1.5
3.0
4.5
____
(1)请将上表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如图B3-2-5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
图B3-2-5
(3)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你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结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总是相等的?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A 2.C
3.B [解析]
各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例如竹竿、弹簧片、塑料尺发生弹性形变时,都可以产生弹力作用。
4.指针 零刻度线 最大测量值 0.2 3
5.C [解析]
图示弹簧测力计两侧均受到6
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分析可知图示情况与拉环固定挂钩处作用力是相似的,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挂钩上受到的力的大小,挂钩上受到6
N的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
N。
6.B [解析]
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弹簧拉力器的情况下,我们要比较哪位同学把弹簧拉得更长。他们都将手臂伸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用力更大。
7.B [解析]
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解得=。
8.(1)6.0
(2)如图所示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 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第2节 力的存在
第1课时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
1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2.力的作用效果是( )
A.一定改变物体的形状
B.一定改变物体的状态
C.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有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有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如图A3-2-1所示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是( )
图A3-2-1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丁
4.“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小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在图A3-2-2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 )
图A3-2-2
8.下列有关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9.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科学角度看(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B.先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C.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D.石头和鸡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10.“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马在人拉力的作用下前进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11.如图A3-2-3所示,火箭起飞时对喷出的燃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箭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从而上升。
图A3-2-3
12.如图A3-2-4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条船,两船就相互远离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状态。
图A3-2-4
13.2020·钱塘新区期
末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参赛选手奋力划船桨,奋勇争先。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
B.湖水
C.参赛选手
D.龙舟
14.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A3-2-5所示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图A3-2-5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
15.在射箭运动中,以下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个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瞄准时,手的拉力把弓拉弯
B.松手后,弓的弹力把箭射出
C.飞行中,重力让箭划出一道弧线
D.中靶时,靶的阻力让箭停止运动
16.“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全过程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四个步骤,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捕获过程中,“神舟十一号”需要调整姿态,加速或减速,此过程中是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B.缓冲过程中,“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相互挤压达到缓冲目的,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拉近过程中,“神舟十一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其施力物体是“神舟十一号”
D.锁紧完成后,“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紧靠飞行,说明它们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17.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在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撞到篮板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篮球从空中竖直下落时,以篮球为参照物,地面向__________运动。
18.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共同的科学知识: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回去;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
项目
事例
共同蕴含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三
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9.如图A3-2-6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两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图A3-2-6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力的概念的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概念去进行分析判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的存在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物体不可能有力的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且相互作用总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力的产生和两个物体是否相互接触没有必然关系,比如两块磁体没有接触的时候也有吸引或排斥的作用。
2.D 3.D
4.C [解析]
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越滚越慢;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5.B [解析]
①撞击在篮板上的篮球被弹回,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这是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这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③用力握小球,小球变瘪了,这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灰尘由静止变为运动,这是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在这四种现象中:①④是因为受力而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②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6.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
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气球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受到了推力的作用,飞走了,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D [解析]
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货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脚将静止的足球踢出去,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甲用力推乙,甲给乙一个作用力,乙也给甲一个反作用力,两者均匀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B [解析]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给跳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跳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最终落向地面,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运动员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使身体前进。
9.D [解析]
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C
1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火箭起飞时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的作用,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巨大的向上的推力,使火箭上升,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相互 运动
13.B
14.D [解析]
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力击打排球,手有痛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A [解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弓的弹力使箭由静止变为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让箭划出一道弧线;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靶的阻力让箭由运动变为静止。
16.D [解析]
锁紧完成后,“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紧靠飞行,它们受到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沿地球做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1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运动状态 上
[解析]
我们在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对篮板有撞击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篮板对篮球施加反作用力,将篮球反弹回来;同时篮板的反作用力改变了篮球运动的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篮球从空中竖直下落时,与地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以篮球为参照物,地面向上运动。
18.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和⑥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和⑤
19.下降 形状
[解析]
①用力F按压两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桌面中间变形下凹,两个平面镜将向中间倾斜,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下降。②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桌面发生形变,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