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答案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用途
A
碳酸钠
火碱
制造玻璃
B
碳酸氢钠
苏打
焙制糕点
C
氢氧化钙
消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长期保鲜食品
2.下列对CO2、C2H2、H2CO3、Ca(HCO3)2、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2H2、H2CO3都是有机物
B.CO2、H2CO3都属于氧化物
C.Ca(HCO3)2、Na2CO3都属于盐
D.H2CO3、Na2CO3溶液都显酸性
3.小麦、大米、玉米都是酿造啤酒的原料,这些原料中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体液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0.9~1.5
6.6~7.1
7.1~7.3
7.5~8.0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6.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
置换反应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N
B.一个铁原子:Fe
C.干冰:H2O
D.二个氧分子:2O2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实验室利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
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贮存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1.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则所有金属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12.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掉菜刀上的铁锈而不损坏菜刀
将菜刀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
B
区分NaOH溶液与Ca(OH)2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C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
D
鉴别氮肥NH4NO3与(NH4)2SO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O3)是________(A.单质 B.化合物)。
(2)臭氧转化为氧气是________(A.物理 B.化学)变化。
(3)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各回答一条)
(4)为了保护臭氧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14.(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Ⅰ.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长期裸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表面有气泡产生,X没有明显现象,再把Y、Z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发现放入Y的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Z的FeSO4溶液和Z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________(填“>”“<”或“=”)KCl。
(2)60
℃时,将120
g
KNO3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16.(5分)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检验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里选用装置A和E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217.(5分)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__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
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A.盐酸有漂白性;B.氯气有漂白性;C.次氯酸有漂白性。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
18.(5分)某种手机电路板主要含有Fe、Cu、Ag(银)、Ni(镍)等金属及非金属基材,下图是某工厂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电路板不直接焚烧而采取热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滤液③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u、Ag、Ni在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得到纯铜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合理即可)
19.(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特别想知道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该氢氧化钠溶液20
g,然后用胶头滴管将18.25%的稀盐酸逐滴滴入上述溶液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
请计算:
(1)在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七)答案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用途
A
碳酸钠
火碱
制造玻璃
B
碳酸氢钠
苏打
焙制糕点
C
氢氧化钙
消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长期保鲜食品
C
2.下列对CO2、C2H2、H2CO3、Ca(HCO3)2、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2H2、H2CO3都是有机物
B.CO2、H2CO3都属于氧化物
C.Ca(HCO3)2、Na2CO3都属于盐
D.H2CO3、Na2CO3溶液都显酸性
C
3.小麦、大米、玉米都是酿造啤酒的原料,这些原料中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A
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体液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0.9~1.5
6.6~7.1
7.1~7.3
7.5~8.0
B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C
6.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
置换反应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B
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N
B.一个铁原子:Fe
C.干冰:H2O
D.二个氧分子:2O2
C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实验室利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
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贮存
B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B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11.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则所有金属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D
12.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掉菜刀上的铁锈而不损坏菜刀
将菜刀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
B
区分NaOH溶液与Ca(OH)2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C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
D
鉴别氮肥NH4NO3与(NH4)2SO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
B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O3)是________(A.单质 B.化合物)。
A
(2)臭氧转化为氧气是________(A.物理 B.化学)变化。
B
(3)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各回答一条)
淡蓝色(合理即可)
不稳定(合理即可)
(4)为了保护臭氧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无氟冰箱(合理即可)
14.(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氢分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B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4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E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Ⅰ.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长期裸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氧气和水蒸气
(2)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6HCl====
2FeCl3+3H2O
(3)将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表面有气泡产生,X没有明显现象,再把Y、Z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发现放入Y的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Z的FeSO4溶液和Z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Z>X
Ⅱ.如图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________(填“>”“<”或“=”)KCl。
<
(2)60
℃时,将120
g
KNO3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0
16.(5分)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检验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水槽
(2)实验室里选用装置A和E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3)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
CaCl2+H2O+CO2↑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17.(5分)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__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酸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
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A.盐酸有漂白性;B.氯气有漂白性;C.次氯酸有漂白性。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且不褪色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浓硫酸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
氧气
18.(5分)某种手机电路板主要含有Fe、Cu、Ag(银)、Ni(镍)等金属及非金属基材,下图是某工厂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电路板不直接焚烧而采取热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滤液③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u、Ag、Ni在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得到纯铜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保护环境
(2)
过滤
(3)
Fe+CuSO4====
FeSO4+Cu
(4)
Fe>Ni>
(5)
Cu>Ag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合理即可)
19.(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特别想知道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该氢氧化钠溶液20
g,然后用胶头滴管将18.25%的稀盐酸逐滴滴入上述溶液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
请计算:
(1)在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NaOH、NaCl
(2)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2021中考化学三轮复习
模拟适应测试
(七)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名称
俗称
用途
A
碳酸钠
火碱
制造玻璃
B
碳酸氢钠
苏打
焙制糕点
C
氢氧化钙
消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长期保鲜食品
C
2.下列对CO2、C2H2、H2CO3、Ca(HCO3)2、Na2CO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2H2、H2CO3都是有机物
B.CO2、H2CO3都属于氧化物
C.Ca(HCO3)2、Na2CO3都属于盐
D.H2CO3、Na2CO3溶液都显酸性
C
3.小麦、大米、玉米都是酿造啤酒的原料,这些原料中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油脂
A
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体液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0.9~1.5
6.6~7.1
7.1~7.3
7.5~8.0
B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C
6.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
置换反应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B
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N
B.一个铁原子:Fe
C.干冰:H2O
D.二个氧分子:2O2
C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实验室利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
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贮存
B
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B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11.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则所有金属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D
12.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掉菜刀上的铁锈而不损坏菜刀
将菜刀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
B
区分NaOH溶液与Ca(OH)2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C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
D
鉴别氮肥NH4NO3与(NH4)2SO4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
B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O3)是________(A.单质 B.化合物)。
(2)臭氧转化为氧气是________(A.物理 B.化学)变化。
(3)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各回答一条)
(4)为了保护臭氧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A
B
淡蓝色(合理即可)
不稳定(合理即可)
使用无氟冰箱(合理即可)
14.(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氢分子
B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4
E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gO
====
2Hg+O2↑
△
15.(5分)Ⅰ.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长期裸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和水蒸气
Fe2O3+6HCl====
2FeCl3+3H2O
(3)将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表面有气泡产生,X没有明显现象,再把Y、Z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发现放入Y的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Z的FeSO4溶液和Z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Z>X
Ⅱ.如图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________(填“>”“<”或“=”)KCl。
(2)60
℃时,将120
g
KNO3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
20
16.(5分)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检验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里选用装置A和E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在A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E装置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水槽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3)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
CaCl2+H2O+CO2↑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17.(5分)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__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酸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
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A.盐酸有漂白性;B.氯气有漂白性;C.次氯酸有漂白性。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且不褪色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浓硫酸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
氧气
18.(5分)某种手机电路板主要含有Fe、Cu、Ag(银)、Ni(镍)等金属及非金属基材,下图是某工厂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电路板不直接焚烧而采取热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滤液③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u、Ag、Ni在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得到纯铜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环境
过滤
Fe+CuSO4====
FeSO4+Cu
Fe>Ni>Cu>Ag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合理即可)
19.(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特别想知道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该氢氧化钠溶液20
g,然后用胶头滴管将18.25%的稀盐酸逐滴滴入上述溶液中,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
请计算:
(1)在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NaOH、NaCl
(2)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由图象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盐酸的用量为25
g。
设20
g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为x。
NaOH+HCl====
NaCl+H2O
40
36.5
x 18.25%×25
g
x=5
g
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g(5
g)×100%=25%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