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含答案+ppt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含答案+ppt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23 11:11:21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21中考化学三轮复习
模拟适应测试
(八)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D.具有可燃性
D
2.如图是X、Y、Z三种液体对应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3.下列化学肥料中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是(  )
A.K2SO4
B.CO(NH2)2
C.NaNO3
D.NH4H2PO4
A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Fe2+——铁离子
B.
——铝原子
C.2He——2个氢元素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
5.归类整理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归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B.常见的白色沉淀:CaCO3、BaSO4、Cu(OH)2
C.常见的还原性物质:C、CO、H2
D.常见的合成材料: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
6.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D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8.下列是摘录自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
D.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
9.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B
10.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A
11.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的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的水中
C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性溶液
D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甲所示。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
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的效果较好。在铁触媒的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分离液态空气
混合物
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c
CH4+H2O====
CO+3H2
高温
14.(5分)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写出铝离子的符号:________。
(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活泼,而铝制品表面通常不作防锈处理,因为铝易氧化形成致密的________(填化学式)保护膜。
298
Al3+
Al2O3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种常见的营养物质,与甲的组成元素及分子中的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比均相同,该营养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C6H2O6
CH2O+O2====
CO2+H2O
催化剂
15.(5分)Ⅰ.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如图所示台灯中,铜质插头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填“导电”或“导热”)性。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的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电
4Al+3O2====
2Al2O3
Fe2O3+3CO====
2Fe+3CO2
高温
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50
℃时,20
g乙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过滤       B.结晶       C.蒸馏
28.6%
B
16.(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
BD
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17.(5分)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SO4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影响氢氧根离子的检验
2NaHCO3====
Na2CO3+H2O+CO2↑

18.(5分)工业制取硝酸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其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是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________不同。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沸点
(2)步骤③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H2O
NO
19.(6分)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
g
6.25
g
154.05
g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CO2的质量为150
g+6.25
g-154.05
g=2.2
g。
2.2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x(100)
g(44) x=5
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6.25
g(5×100%=8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答案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D.具有可燃性
D
2.如图是X、Y、Z三种液体对应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3.下列化学肥料中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是(  )
A.K2SO4
B.CO(NH2)2
C.NaNO3
D.NH4H2PO4
A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Fe2+——铁离子
B.
——铝原子
C.2He——2个氢元素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
5.归类整理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归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B.常见的白色沉淀:CaCO3、BaSO4、Cu(OH)2
C.常见的还原性物质:C、CO、H2
D.常见的合成材料: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
6.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D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8.下列是摘录自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
D.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
9.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B
10.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A
11.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的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的水中
C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性溶液
D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甲所示。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
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的效果较好。在铁触媒的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1)分离液态空气
(2)
(3)混合物
(4)提高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
(5)c
14.(5分)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写出铝离子的符号:________。
(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活泼,而铝制品表面通常不作防锈处理,因为铝易氧化形成致密的________(填化学式)保护膜。
(1)298
(2)Al3+
(3)Al2O3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种常见的营养物质,与甲的组成元素及分子中的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比均相同,该营养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C6H2O6
15.(5分)Ⅰ.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如图所示台灯中,铜质插头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填“导电”或“导热”)性。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电
4Al+3O2====
2Al2O3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的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50
℃时,20
g乙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8.6%
(2)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过滤       B.结晶       C.蒸馏
B
16.(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
BD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2KMnO4====
K2MnO4+MnO2+O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17.(5分)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SO4能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影响氢氧根离子的检验
【拓展延伸】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CO3=△=
Na2CO3+H2O+CO2↑
18.(5分)工业制取硝酸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其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是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________不同。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沸点
(2)步骤③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H2O
(4)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NO
19.(6分)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
g
6.25
g
154.05
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2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CO2的质量为150
g+6.25
g-154.05
g=2.2
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D.具有可燃性
2.如图是X、Y、Z三种液体对应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下列化学肥料中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是(  )
A.K2SO4
B.CO(NH2)2
C.NaNO3
D.NH4H2PO4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Fe2+——铁离子
B.
——铝原子
C.2He——2个氢元素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5.归类整理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归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碱:烧碱、纯碱、熟石灰=
B.常见的白色沉淀:CaCO3、BaSO4、Cu(OH)2
C.常见的还原性物质:C、CO、H2
D.常见的合成材料: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6.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8.下列是摘录自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
D.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9.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10.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1.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的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的水中
1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性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甲所示。
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
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的效果较好。在铁触媒的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其中大约85%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甲烷和H2O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原料气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14.(5分)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写出铝离子的符号:________。
(3)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活泼,而铝制品表面通常不作防锈处理,因为铝易氧化形成致密的________(填化学式)保护膜。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种常见的营养物质,与甲的组成元素及分子中的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比均相同,该营养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5.(5分)Ⅰ.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如图所示台灯中,铜质插头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填“导电”或“导热”)性。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的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50
℃时,20
g乙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过滤       B.结晶       C.蒸馏
16.(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分)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摇匀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代替MgCl2,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工业制取硝酸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①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其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是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________不同。
(2)步骤③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9.(6分)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
g
6.25
g
154.05
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