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备课课件(3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备课课件(35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2 08: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温故知新: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老人指的是?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圈”是指:划出四个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春天的故事》歌词
第九课
对外开放
课程标准: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贫困的中国农村,困窘的中国城市,
低效的中国企业,封闭的中国社会
决定了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一: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
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材料二: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三: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材料四: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泛滥,特别是在“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下,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被横加指责,扣上卖国主义、洋奴主义、爬行主义等帽子,中国基本处于关门搞建设的状态,有关方面的认识也发生了严重扭曲。
结合材料,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济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技术来帮,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再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1979年2月2日在休斯敦参观林登.约翰逊航天中心时,体验模拟航天飞行。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出访美国。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对外开放背景:
①十年“文革”
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进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吸取中国和世界各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阅读教材及P44地图:说一说,1980年我国兴办了哪些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阅读课本P45“知识拓展”,了解“特区”一词的由来,探究: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邓小平提出的:
特区:就是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阅读课本P45“知识拓展”,了解“特区”一词的由来,探究: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材料一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
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
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5年,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提问
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7
1130
2256
3422
4927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1980
1997
2002
2004
2005
1980-200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深圳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
结合课本P45“课后活动”,思考: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线
思考:
1984年我国又进一步开放了哪些沿海城市?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地区
①1985年以后我国又开放了哪些经济开放区?
②1988年增设哪一经济特区?
③1990年中央宣布在哪里建立开发区?
海南岛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材料一: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材料二:
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
"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上海浦东开放(图中挥手者是朱镕基)
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
浦东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
如今浦东新区吸引了7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亿美元的外资。汇丰、柯达、阿尔卡特等30多家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移师浦东。
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省会
城市、
自治区首府
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

线

内陆县市


阅读教材P44,说一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如何进一步扩大?
活动二: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开放过程
分布上
开放范围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线

东部沿海
中西部内地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


逐步开放逐步深入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对外开放的特点:
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
宽领域(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3对外开放的意义: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请进来:
引进外国资金、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
走出去:
对外投资、带动商品了劳务出口;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三: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当地时间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石广生签字后同WTO总干事穆尔举杯庆祝中国成为WTO大家庭中的一员。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
三:世界贸易组织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
三: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时间:2001年12月
材料一:1995—2001年进出口总额平均年增长12%,GDP年均增长8.92%;2002—2006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5%,GDP年均增长9.45%。
材料二:对普通百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也将会被打破,消费者也同样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推动中国GDP的增长
三: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探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三:世界贸易组织
前提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你有何感悟?
对外开放一步步扩大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的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