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热复习二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热复习二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物理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2 19: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热复习二 同步练习
9893302355853640455226060课后巩固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人的正常体温 D.上海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露滋晚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4、下列说法中,铁的比热容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把铁块放在火上烧成氧化铁 B.把铁块锻打成铁片
C.把铁块碎成铁屑 D.把铁块熔化成铁水
right5467355、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像,请根据图像中提供的信息判断,_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
6、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
A.9:2 B.2:9 C.1:2 D.2:1
7、冷水的质量为m,温度为t1,吸收一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t;另有质量为2m热水,放出同样多的热量后,温度也降到t,那么热水原来的温度为 ( )
A.(3t-t1)/2 B.(3t1-t)/2 C.(3t-2t1)/3 D.(2t-t1)/3
8、初温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他们的质量和比热容分别为m甲、m乙和C甲、C乙,两球吸收相等热量之后,甲球把热量传给乙球,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 )
A.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9、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__________℃。
10、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11、把质量、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铝块(C铜”或“=”)
12、煤气灶烧水使4千克、23℃的水沸腾(水的比热容c=4.2×103焦/(千克·℃)),该城市水的沸点为93℃,求水吸收的热量。
13、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479488543180014、小英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________℃
(1)如图所示,体温计、常用温度计都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出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构造使用上的两个不同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7780
15、某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实验时,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并利用仪器测量液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整理、记录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同一表格内液体的加热时间相等,表一内液体加热时间最短,表二次之,表三内液体加热时间最长。(设加热时间相等时,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3892558255表一:甲液体
表二:甲液体
表三:乙液体
表一:甲液体
表二:甲液体
表三:乙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的温
度(℃)
4
100
20
5
50
40
6
40
50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的温
度(℃)
1
50
20
2
40
25
3
20
50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的温
度(℃)
7
200
10
8
100
20
9
50
4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一定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8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一定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分析比较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需要12kg,43℃的温水,但只有17℃的冷水和95℃的热水。现用质量为m1的17℃的冷水与质量为m2的95℃的热水混合成12kg的43℃的温水,则 ( )
A.m1=2kg,m2=10kg B.m1=4kg,m2=8kg
C.m1=6kg,m2=6kg D.m1=8kg,m2=4kg
17、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了6℃。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 )
A.5℃ B.4℃ C.3℃ D.2℃
18、将一勺热水倒入量热器,假设没有热量散失,这时量热器中水温升高了5℃,再加同样一勺水,水温又上升了3℃。问:
(1)再加7勺同样的热水,则此量热器的水温还将上升多少?
(2)如果不断地向量热器加同样的热水,量热器中最终水温比开始时升高了多少(假设量热器容积比勺的容积大得多)?
19、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
A.4.5℃ B.4℃ C.3.5℃ D.3℃
20、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
21、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理的比热容之比为 ( )
A.2:3 B.3:5 C.4:9 D.1:2。
3762375132016522、当物体中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对于一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棒,当两端的温度差稳定为△T时,△t时间内从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的热量△Q满足关系式:△Q=kS△T△t/L?Q=kS??TL?t;其中k为棒的导热系数。如图所示,长度分别为L1、L2,导热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个横截面积相等的细棒在D处紧密对接,两金属棒各自另一端分别与温度为400开、300开的恒定热源良好接触。若L1:L2=1:2,k1:k2=3:2,则在稳定状态下,D处的温度为 ( )
A.375开 B.360开
C.350开 D.325开
9893302355853640455226060课后巩固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人的正常体温 D.上海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难度】★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露滋晚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难度】★
【答案】A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 B.20℃ C.22℃ D.26℃
【难度】★★★
【答案】B
4、下列说法中,铁的比热容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把铁块放在火上烧成氧化铁 B.把铁块锻打成铁片
C.把铁块碎成铁屑 D.把铁块熔化成铁水
【难度】★
【答案】D
right5467355、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像,请根据图像中提供的信息判断,_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
【难度】★
【答案】乙;乙
6、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 )
A.9:2 B.2:9 C.1:2 D.2:1
【难度】★
【答案】A
7、冷水的质量为m,温度为t1,吸收一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t;另有质量为2m热水,放出同样多的热量后,温度也降到t,那么热水原来的温度为 ( )
A.(3t-t1)/2 B.(3t1-t)/2 C.(3t-2t1)/3 D.(2t-t1)/3
【难度】★★
【答案】A
8、初温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他们的质量和比热容分别为m甲、m乙和C甲、C乙,两球吸收相等热量之后,甲球把热量传给乙球,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的是 ( )
A.m甲>m乙,C甲C乙
C.m甲m乙,C甲>C乙
【难度】★★
【答案】D
9、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4.2×103J/(kg·℃);改变;70
10、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难度】★
【答案】热传递;比热容
11、把质量、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铝块(C铜”或“=”)
【难度】★
【答案】<;=
12、煤气灶烧水使4千克、23℃的水沸腾(水的比热容c=4.2×103焦/(千克·℃)),该城市水的沸点为93℃,求水吸收的热量。
【难度】★
【答案】1.176×106J
13、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难度】★★
【答案】2×103J/(kg·℃)
479488543180014、小英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________℃
(1)如图所示,体温计、常用温度计都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出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在构造使用上的两个不同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7780
【难度】★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1;热胀冷缩;37.8℃;体温计可以离开身体读数,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15、某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实验时,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并利用仪器测量液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整理、记录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同一表格内液体的加热时间相等,表一内液体加热时间最短,表二次之,表三内液体加热时间最长。(设加热时间相等时,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相等)
3892558255表一:甲液体
表二:甲液体
表三:乙液体
表一:甲液体
表二:甲液体
表三:乙液体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的温
度(℃)
4
100
20
5
50
40
6
40
50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的温
度(℃)
1
50
20
2
40
25
3
20
50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的温
度(℃)
7
200
10
8
100
20
9
50
4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一定时,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8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一定的不同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分析比较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与5或2与6;同种液体,升高的温度相等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表一和表二;同种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表二和表三;不同液体,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相等,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16、现需要12kg,43℃的温水,但只有17℃的冷水和95℃的热水。现用质量为m1的17℃的冷水与质量为m2的95℃的热水混合成12kg的43℃的温水,则 ( )
A.m1=2kg,m2=10kg B.m1=4kg,m2=8kg
C.m1=6kg,m2=6kg D.m1=8kg,m2=4kg
【难度】★★
【答案】D
17、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器中的水温又升高了6℃。如果继续向容器中倒入一杯同样的热水,则容器中的水温会升高
( )
A.5℃ B.4℃ C.3℃ D.2℃
【难度】★★★
【答案】B
18、将一勺热水倒入量热器,假设没有热量散失,这时量热器中水温升高了5℃,再加同样一勺水,水温又上升了3℃。问:
(1)再加7勺同样的热水,则此量热器的水温还将上升多少?
(2)如果不断地向量热器加同样的热水,量热器中最终水温比开始时升高了多少(假设量热器容积比勺的容积大得多)?
【难度】★★★
【答案】7℃;20℃
19、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将再升高(不计热损失) ( )
A.4.5℃ B.4℃ C.3.5℃ D.3℃
【难度】★★★
【答案】B
【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冷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列出两个等式,可解得容器里的水与一杯水的质量关系及热水与冷水间的温度差;则假设一次性将全部热水倒入,则可求得冷水升高的总温度,即可求得再加1杯水时容器内的水升高的温度。
解: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t,
∵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10℃,
∴Q吸=Q放,从而可知,cm0(t-10℃)=cm×10℃,-------①
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为m0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6℃,Q吸=Q放,
从而可知,cm0(t-10℃-6℃)=c(m+m0)×6℃,-------②
则①-②得:6℃×cm0=10℃×cm-6℃×cm-6℃×cm0,
整理得:12℃×cm0=4℃×cm,解得:m=3m0;代入①式可得,t=40℃;
假设我们将全部热水一次性注入,则由热平衡方程可知:
3m0c(40℃-△t)=mc△t,m=3m0;
联立两式解得:△t=20℃;则注入后3杯水后,水温还会上升:20℃-10℃-6℃=4℃。故选B
20、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
【难度】★★★
【答案】67;-3
【解析】设外界、房内、暖气片温度分别为T1、T2、T3,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为k。则(T3-T2)/(T2-T1)=k。
则(T3-13)/(13+23)=k,(T3-16)/(16+18)=k。可解得T3=67℃,k=1.5。
“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67℃”,(67-25)/(25-T1)=1.5,解得T1=-3℃
21、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理的比热容之比为 ( )
A.2:3 B.3:5 C.4:9 D.1:2。
【难度】★★★
【答案】C
【解析】(1)物体A放入甲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4℃=46℃,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A吸收的热量Q吸=cAmA△tA,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t水=cAmA△tA代入相关数据得:cA=c水m水/9mA
(2)物体B放入乙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50℃-8℃=42℃,
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B吸收的热量Q吸=cBmB△tB,
根据热平衡方程:Q放=Q吸,即c水m水△t水=cBmB△tB,代入相关数据得:cB=c水m水/4mB
(3)∵A、B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A=mB,∴cA:cB=4:9
3762375132016522、当物体中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对于一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棒,当两端的温度差稳定为△T时,△t时间内从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的热量△Q满足关系式:△Q=kS△T△t/L?Q=kS??TL?t;其中k为棒的导热系数。如图所示,长度分别为L1、L2,导热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个横截面积相等的细棒在D处紧密对接,两金属棒各自另一端分别与温度为400开、300开的恒定热源良好接触。若L1:L2=1:2,k1:k2=3:2,则在稳定状态下,D处的温度为 ( )
A.375开 B.360开
C.350开 D.325开
【难度】★★★
【答案】A
【解析】设在稳定状态下,D处的温度为T,则对于长度为L1的细棒:△Q=k1S(400-T)△t/L1
,对于长度为L2的细棒:△Q=k2S(T-300)△t/L2,
因为热传递过程中当处于稳定状态时,热平衡,所以将L1:L2=1:2,k1:k2=3:2代入,
解得T=375K。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