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9课 改革开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9课 改革开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9 20: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① “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
②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③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指的是谁?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① “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
②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③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指的是谁?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国有企业的改革
自学感悟:
1、我国对内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先从哪里开始改革?
对内改革
农村
城市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
改革
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
1958年始开始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0~1952年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顺口溜
没有生产积极性。
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统一劳动,统一分配,
吃大锅饭,
收入少,
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
干少一个样
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
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
蛤蟆。
“日日窝窝头,
月月难见面,
三月吃顿肉,
乐得赛过年。”
1974年的春联
过年只有两升米
押岁并无一文钱
我也过年
温饱问题!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人民公社生产关系
阻碍农业发展
剥夺生产自主权
平均主义错误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改革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词
安徽:“乞丐大省”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12月18日晚,在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小岗生产队在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这一天,正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之日。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这是人称“包大胆”的小岗生产队的3名队干部。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三名“包大胆”队干部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万斤
1、 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比1976年发生了什
么变化?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凤阳县般涯乡张湾村的老农陈立章家承包了18亩地,每年产粮2万多斤,收入近万元。“万元户”也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富裕的代名词。
农民丰收的喜悦














欢渡春节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农民喜庆丰收
陕西长安县韩家塆村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1984年底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邓小平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
上海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后,农民在年终分配时露出了笑脸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农村富裕
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改革后:
新趋势
1984年产业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出
材料: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近1/3、出口创汇的近2/5都来自乡镇企业,而且这些都是国家财政很少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1996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达13508万人;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33%。到2000年底,有38家乡镇企业的商标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有216个产品获得中国乡镇企业名牌称号。
二、国有企业改革
自学感悟:
2、城市改革的重点 第一步改革了哪三方面?第二步又改革了哪两个方面?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20日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所有制改革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掌握着经济命脉。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这种局面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国家:
企业:
工人:
国有企业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家
企业
工人
国有企业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政企分开
国企改革
1985年
1992年
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方式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纽约海尔大厦
第二汽车制造厂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 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自学感悟
3、对外开放又是从哪些地方突破的?代表性的城市是哪个?引进了什么?对外开放的格局?
海南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内 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厦门
汕头
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1988年
海南
1980年
1、经济特区(1980年后,4+1个)
经济特区的“特”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
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
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提问
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到改革开放前,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
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深圳今昔——印证时代的变迁
深圳夜景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珠海市容
汕头夜景
厦门夜景
三亚夜景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84年, 14个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85年后,4个)
环渤海经济开发区
长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内地
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东方明珠
杨浦大桥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格 局
格 局




开放区


总之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突破口
攻坚战
时代的潮流
强国之路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大力减轻农民负担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巩固人民公社
D.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巩固
2、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国营企业 B.国有企业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集体企业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____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5、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 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 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 D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并最早给予对外经济活动的
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的两个省是
A 广东和山东 B 福建和浙江
C 广西和云南 D广东和福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农民的两项伟大创造是
(1)人民公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科学种田 (4)乡镇企业
A(1)(3) B(2)(4)
C(1)(2) D(1)(2)(4)
8、2008年我国隆重纪念了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据此回答:
(1)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3——1956年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4年——现在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
1978年——现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