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第一单元1.8《测试“过山车”》(课件12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第一单元1.8《测试“过山车”》(课件12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2 09:55:05

文档简介

《测试“过山车”》教学预案(详案)
课题
《测试“过山车”》
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八课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研究主题,在第
1~6
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位置、运
动形式及运动的快慢等,在第
7
课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了一个“过山车”并且完成了
评价。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利用自制的“过山车”,从物体的位置、
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这三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同时,本课也要求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作品优化改进。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探索
活动,即借助方位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利用秒表
和软尺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对学生而言,本课的学习是复习回顾也是迎接挑战,是运用知识也是体验成功。
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难点: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准备
上节课制作的过山车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预设流程
一、新课聚焦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自己的“过山车”,今天我们要来测试一下“过山车”。播放课件,展示要求:①观察我们的过山车②利用小球代替“小车”,在轨道上测试一下。2.各小组展示制作的过山车,同学们互相观看,交流。【设计理念】:通过问题,直接点明了本课主要任务是观察、描述、测量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情况。二、探索新课1.
探索一: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1)播放课件,展示工具,提问:现在有方向盘、软尺、细绳,我们怎么来描述过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2)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路。(3)播放课件,明确步骤:①将方位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并将过山车的起点与方位盘中心对齐。②在过山车上取几个位置,试着描述小球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③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量出小球所在位置,再用软尺量出这段细绳的长度,这就是小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了。④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所在位置。在过山车轨道比标几个点,让学生试着描述位置。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测试,讨论。【设计理念】:本单元第一课就学习了怎么描述位置,这里和第一课类似,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对小球的位置进行描述。巩固所学知识。
探索二:让小球从高处落下,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师:根据我们前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先回忆一下,运动有哪两种形式?预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让小球从高处滚动下来,根据小球的运动路线,小球在“过山车”的斜面轨道上描述小球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完成操作内容,学生注意观察,尝试描述小球的运动形式。【设计理念】:本活动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小球看成一个点,观察其在轨道上的运动路线,让其判断是直线运动
还是曲线运动。探索三: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师:接下来我们要比较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回忆之前的知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预设:比较相同时间内小球的运动距离/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的运动时间。师:今天我们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比较。(2)播放课件,展示实验步骤:①用软尺量出距离起点2米的位置,并用标签纸做好记号,作为终点。②用秒表测出小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并记录在记录表上。小组之间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并作记录。【设计理念】:活动前的全班讨论,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原来所学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针对每组的“过山车”轨道总长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本探索活动。研讨交流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描述位置,首先要选择好标准;再根据物体与标准的关系,确定位置。也可根据方向和距离进行描述。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在确定方向、距离后,根据小球或物体沿轨道运动的路线。描述出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距离,在弯道处描述出转向的方向,一段一段详细地、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3.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通过的距离:距离大,运动快;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花费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拓展:如果要让小球运动的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①(增加起点的高度或降低终点高度)②(用更加光滑的轨道)③(运动路线曲线运动部分减少,直线运动部分增加)
作业设计
完成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设计
1.8
测试“过山车”运动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教学反思(共12张PPT)
测试“过山车”
观察我们的过山车
利用小球代替“小车”,在轨道上测试一下。
一、聚焦
二、探索一: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软尺
细绳
思考:用这三个工具,如何描述小球的位置?
活动步骤:
1.将方位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并将过山车的起点与方位盘中心对齐。
2.在过山车上取几个位置,试着描述小球位于起点的什么方向。
3.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量出小球所在位置,再用软尺量出这段细绳的长度,这就是小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了。
4.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所在位置。
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二、探索二:
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
1.想一想:运动形式分为哪两种?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让小球从高处滚落,描述小球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二、探索三:
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1.想一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
方法一:比较相同时间内小球的运动距离
方法二: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的运动时间
2.用软尺量出距离起点2米的位置,并用标签纸做好记号,作为终点
3.用秒表测出小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三、研讨一: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描述位置,首先要选择好标准;再根据物体与标准的关系,确定位置。
也可根据方向和距离进行描述。
三、研讨二: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在确定方向、距离后,根据小球或物体沿轨道运动的路线。描述出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距离,在弯道处描述出转向的方向,一段一段详细地、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研讨三: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通过的距离:
距离大,运动快;
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花费的时间:
时间短,运动快。
四、拓展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轨道?
①(增加起点的高度或降低终点高度)
②(用更加光滑的轨道)
③(运动路线曲线运动部分减少,直线运动部分增加)
改进前
改进后
起点不变,终点变低
改进前
改进后
起点变高,终点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