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言文字应用》2.1《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优化训练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言文字应用》2.1《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优化训练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9 21: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二《语言文字应用》
2.1《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优化训练题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对有关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音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写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找出来的字的读音要跟被注的音相同或相近。
B.“注音字母”就是用独体古汉字的笔画式符号来给汉字注音。
C.“声母”是指位于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D.“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字音的高低升降分出的类别。
解析:选A。“直音法”是指用一个读音跟被注音的汉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直接给另一个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来拼写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则是“反切法”的概念。
2.下列关于汉语拼音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u”行的韵母独成音节时,在“u”前面加上“w”,其余的均把“u”变成“w”。
B.“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要省去“o”“e”写成“iu”“ui”“un”。
C.在拼写句子时,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不同词的音节要分写。
D.以“ɑ、o、e”开头的零声母字节如果连在其他音节之后,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也可以不用隔音符号(’)。
解析:选D。必须用隔音符号(’)隔开。
3.下列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拼音方案》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的给汉语字词注音的方法。
B.《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标调法、隔音法和省略法。
C.《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符号只有26个希腊字母。
D.《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国际交流和计算机键盘输入。
解析:选C。《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符号只有26个拉丁字母。
4.下列汉字韵母相同的一组是(  )
A.东 浓 缝 肿
B.申 很 门 喷
C.败 赖 海 佩
D.嗽 嫂 拷 寇
解析:选B。韵母都是en。A项,分别为onɡ、onɡ、enɡ、onɡ。C项,分别为ɑi、ɑi、ɑi、ei。D项,分别为ou、ɑo、ɑo、ou。
二、表达交流
5.根据下面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委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为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老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②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差别。
6.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情景一: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
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②情景二:某编辑给投稿者的回信: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已进行斧正……
③情景三:某哀悼会现场:
一位来宾对死者的哥哥说:“对舍弟的过世我深表哀悼,请节哀顺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钧裁”改为“裁夺”。(“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②“斧正”改为“修改”。(请人改文章的敬辞叫“斧正”。)③“舍弟”改为“令弟”。(舍弟:谦词,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弟,称对方的弟弟为“令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悖谬(bèi)       翎毛(lín)
赧然(nǎn) 咬文嚼字(jiáo)
B.脉脉(mò) 提防(dī)
吮吸(shǔn) 模棱两可(lénɡ)
C.福祉(zhǐ) 重听(zhònɡ)
怔怔(zhēnɡ) 虚与委蛇(shé)
D.游说(suì) 破绽(zhàn)
斡旋(wò) 少不更事(ɡēnɡ)
解析:选B。A项,“翎”应读línɡ;C项,“重、蛇”分别应读chónɡ、yí,“怔”应读zhènɡ;D项,“说”应读shuì。
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chǔ)他之怒。
B.我已歼(qiā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C.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zhàn)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sì)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
D.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很深的造诣(zhǐ),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yīn)商时代留下来的。
解析:选C。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依据语境考查对字音的认读及对汉字注音正误的判断。因为有相对具体的语境,所以比较符合语言运用实际。A.触应读chù,B.歼应读jiān,D.诣应读yì。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è) 萦绕(yínɡ)
硕大(shuò) 唱和(hè)
B.蚩尤(chī) 陨石(yún)
压扁(biǎn) 豢养(huàn)
C.幔状(màn) 穹窿(qónɡ)
秉性(bǐnɡ) 擘画(bò)
D.纷纭(yún) 棒槌(zhuí)
电缆(lǎn) 窠臼(kē)
解析:选A。B项,“陨石”的“陨”应读“yǔn”;C项,“穹窿”的“穹”应读“qiónɡ”;D项,“棒槌”的“槌”应读“chuí”。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解析:选B。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A.diào/tiáo,jiànɡ/xiánɡ,sè/sè;B.xǐnɡ/shěnɡ,tà/tuò,qiàn/xiān;C.juàn/quān,bó/bó,chónɡ/zhònɡ;D.pǐ/pǐ,yuè/lè,pínɡ/bǐnɡ。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鸡肋(lèi) 蛮横(hènɡ)
不着边际(zhuó) 大楷字帖(tiè)
B.内讧(hònɡ) 哂笑(shěn)
断壁残垣(yuán) 不落窠臼(kē)
C.惊悚(sǒnɡ) 愤懑(mǎn)
怙恶不悛(quān) 狼奔豕突(shǐ)
D.难处(chǔ) 括弧(hú)
唾手可得(tuò) 不胫而走(jìnɡ)
解析:选C。“懑”应读mèn。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ɡ)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干系(ɡān) 呼天抢地(qiǎnɡ)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ɡ)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ɡ) 作者附识(shí)
解析:选A。B项,“分”应读作“fèn”;C项,“抢”应读作“qiānɡ”;D项,“识”应读作“zhì”。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7.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B.“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C.“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解析:选D。B项与C项断章取义,文中以韩国抛弃汉字的事件作为“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的例证,这说明韩国应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因此,B项错误。A项应该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文化圈”故错。
8.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及推断信息的能力。A项可在第二段找到答案;B项可从第四段首句找到答案;C项是对文意的整合,由第二段的末句和第四段讲述韩国社会抛弃汉字的事实推断出C项正确;D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沟通的前提——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
9.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解析:选B。B.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
三、语用创新
10.(原创)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1个字。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消息,由美国新意中文学校主办、美国《世界日报》赞助的“大型汉语拼音四小时速成专题讲座”即将在南湾开班。
此前,汉语拼音4小时速成讲座曾在《世界日报》活动中心举办,参加的人挤满教室。从年轻人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家越学越有兴趣,称赞新意中文学校老师陈健教得好。陈健还把电话号码和邮址留给学员,方便大家遇到汉语拼音的问题时随时询问。讲座给学员发学习证书。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汉语拼音重要而实用。电脑时代拼音输入简单快速,写信、撰文、发电邮、手机发短讯都用得上;对美国华裔青少年来说,有全球通用的汉语拼音SAT和AP中文考试,对进入名校绝对有加分作用。
(2011年1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语拼音4小时速成讲座”将在美国南湾开班
1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2:1985年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著翻拍热引发不同看法。
(2)赞成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整体气质青春靓丽;能够推动年轻人重新关注名著;可以把随着年代久远,具象感觉越来越遥远的文化氛围,重新抛光与打磨,符合现代人品味;改变了老版中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剧表演模式与节奏缓慢的问题……
反对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浪费资源,很难超越;翻拍情节变化太快,仓促凌乱,少了些举重若轻的名著味道;名著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景,现代的“西游”“北京胡同”使名著面目全非;迎合观众品位是亵渎名著……
12.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常根据其特点以动物之名命之,比如变色龙,指的是见风使舵的人;糊涂虫,指的是不明事理的人。下面的各种称呼指的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每条不超过8个字。
(1)孺子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癞蛤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山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声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癞皮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替罪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兢兢业业的人 (2)痴心妄想的人 (3)恩将仇报的人 (4)随声附和的人 (5)厚颜无耻的人 (6)代人受过的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