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160分。
2.客观题按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在答卷上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攻讦(jié) 漩涡(xuàn) 妊娠(shēn) 眩晕(xuàn)
B. 谄谀(chǎn) 犄角(jǐ) 脑髓(suǐ) 针灸(jiǔ)
C. 缱绻(qián) 贫瘠(jí) 菲薄(fěi) 溘然(kè)
D. 祛除(qū) 怄气(òu) 倔强(jué) 模样(mú)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玉树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家都投入到了对灾区的援建工作中。我们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不难,但帮助他们重建心灵家园却是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先期干预治疗后不断进行深入巩固,建立心理援助的长效机制。
B.一些所谓的另类文化学者打着拯救学术的幌子开始向恶俗化方向发展,此种“学术讲座”只会被人贻笑大方。
C.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致力于推动历史前进,还是抱残守缺,既无思想又无作为。
D.又到欧冠决战时,意甲国米虽占四强一席,但随着小组赛佛罗伦萨难敌拜仁慕尼黑,意甲在欧战积分上被德甲超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意甲球队在欧冠上的风光,将更加难以重现,也只能感慨往昔荣光将成明日黄花……
3.请给下列材料拟定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文汇报报道,火山爆发的最大灾害往往并非人命财物损失,相反,火山灰加上二氧化硫覆盖大气层,导致全球气候变冷,才是200多年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火山灾难。但专家相信,今次冰岛火山爆发未足以引发气温下降。
火山爆发引致的气候灾难,最有名要数1816年“无夏之年”。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及二氧化硫导致翌年全球气温下降0.4至0.7度,亚欧美广泛地区粮食失收,中国亦有记载“(1816年农历八月)天气忽然寒如冬”,台湾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1982年墨西哥厄尔奇冲火山,以及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均喷出大量火山灰,导致全球气温连续数月下跌,刚好抵销工业废气产生的暖化效应。
其实冰岛火山过去亦曾导致严重灾害。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喷出1.2亿吨二氧化硫,导致欧洲农业失收,数千人死亡。
二、文言文阅读(共28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毕礼而归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人皆得以隶使之
D.择善而从之
越国以鄙远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如因善遇之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夫晋,何厌之有
C.吾其还也 D.以其无礼于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资政殿学士行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且贰于楚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宋史》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丧会,窃券而逃 券:契据
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 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的一组是( )(3分)
①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②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
③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④命各持一芦……即讯之,果伏其罪
⑤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⑥置义仓,创义役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2分)
(2)置之有司,咸以为冤。(2分)
(3)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3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三、诗歌鉴赏(共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夜 游 宫·记梦寄师伯浑标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上片写“梦”。请从“听”“望”“想”三个角度对“梦境”作描述,并说明其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
(2)试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简析下片展示的作者的内心世界。(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
12.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
(1)纷无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
(《离骚》)
(2)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
(4)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五人墓碑记》)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谏太宗十思疏》)
(6)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水中的蓝天
林清玄
(1)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所感动,忍不住下车。
(2)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地往后退去。
(3)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4)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地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5)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6)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走入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7)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8)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9)“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10)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不是退后呢!
(11)记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12)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13)“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地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14)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子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地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15)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13.作者写到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了一首禅诗,请说明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14.如何理解第(12)段划线句“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的含意?(6分)
15.文章结尾写到“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从农夫在田间劳作这件事中引发了关于人生的哪些思考,试分条概括。(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读书》新的十年有新时代的烙印
由汪晖、黄平执掌的《读书》,近年来一直是知识界争论的热点,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它的思想倾向、文风、作者群的改变将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话题。作为刊物掌舵人,无疑是形成刊物变化的原因之一。带着众多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黄平。
有些问题用美的文字处理不了
新京报:一部分读者认为,这些年来的《读书》学究气太重,学院气息太浓,你怎么看?
黄平:这当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即使是有些比较艰深、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如果没有一定的感召力,别人是不会读的。晦涩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首先还是时代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原有的很美的文字处理不了的。
新京报:为什么处理不了?
黄平: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乃至于环境、个人生活、思维与交往方式等全方位的巨变,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有些文章也许很晦涩,但是这些问题本身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太重要了。作者要完全吃透了再消化,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希望把《读书》办成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语言美学意义上的杂志。但越来越难了,很多新一辈作者不仅文言文训练差,白话文也表示不那么好,外文更够呛。
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
新京报:从事实判断来说,你们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你们既定的计划吗?
黄平:计划谈不上。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想拓展它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关心时代、当下,不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缺乏世界眼光,那么我们这个清高其实是假的,真正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的任何尖锐挑战,至于你的回应是不是那么正确,能否被别人接受,那是另外的问题。
新京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
黄平:第一,《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不是专业性的;第二,它又是思想、文化类的。在这两个定位下,是否应该一定有一个不分散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比如,你可以集中到文史哲,甚至文史哲里面只讨论史,那就不是《读书》了。
新京报:一些批评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
黄平:怎么批评都行,不过有些批评者可能是没有认真读《读书》,只要客观地看看,我觉得应该很清楚,它对当代、当下甚至部分超前问题的警觉、讨论和尖锐性是有的。
《读书》的包容性有自己的特点
新京报:有一些读者认为《读书》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了,你怎么看?
黄平:如果一些朋友把《读书》定位或者预期为某一方阵营刊物,那么《读书》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我们希望它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在这种情况下,听一些、发表一些不是这个阵营里面的人的文章,对于完善自己的思想是有好处的,真正的思想一定是在不同意你的人的论辩中形成和完善的。我们觉得,80年代的共识被打破以后,变迁的一个结果就是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杂志要作为时代的反映,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另外,这10年来,我们有意为之的就是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作者。对我们来说,《读书》应该有多种声音。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平认为比较艰深、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具有感召力,晦涩现象的存在是急剧变革的时代的问题,不是杂志自身的不足。
B.黄平认为杂志刊登的文章存在晦涩现象是迫不得已的,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对研究时代格外重要,来不及进行言词的润饰。
C. 《读书》有着对当下部分超前问题的警觉、讨论和尖锐性,这正是编辑部宁可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也要孜孜以求的。
D.本文以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读书》为例,通过其主要负责人的话语,表达了新时代学者、刊物的关注与追求。
18.作为主编,黄平有什么苦衷?(4分)
19.《读书》新的十年有哪些新时代的烙印?(5分)
七、作文(70分)
人间四月天,寒意还是不依不饶地料峭着晨昏。遍寻那春的影儿,松土里的新绿、枝头上的红意,嘴角旁的笑靥,暖阳下的尘粒,你伸出的手……
春天,还是来了,近了,悄悄地,暖暖地,欲说还休,用你手、你心去揽那风中的春意,莫错过……
请以“暖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卷纸
3.
10.
(1)
(2)
(3)
(4)
11.
(1)
(2)
12.
(1)
(2)
(3)
(4)
(5) (6)
13.
14.
15.
16.
18.
19.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