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ga班)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ga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18 19: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PGA班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蹒跚(pán) 庇护(pì) 缱绻(juǎn) 命途多舛(chuǎn)
B.贫瘠(jí) 齑粉(jī) 颓垣(yuán) 通衢大道(qú)
C.干瘪(biē) 吟哦(é) 悖论(bèi) 玲珑剔透(tì)
D.自诩(xǔ) 脑髓(suí) 氛围(fèn) 茕茕孑立(qió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别出新裁 残羹冷炙 礼上往来 峨冠博带
B.云蒸霞蔚 神密莫测 心荡神驰 历尽苍桑
C.独具一格 层峦迭嶂 浪迹天崖 有条不紊
D.雷霆万钧 不可思议 漫不经心 花拳绣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阳春三月,本当是阳光和煦、春风得意的时节,今年的气候却格外反常,冷空气频频南下,阴雨连绵,湿冷难耐。
B.张明全家都热心公益事业,被社区群众誉为“大方之家”。当听到玉树地震的消息,他们又在第一时间前往市红十字会捐款,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C.面对互联网如日中天的发展形势,有人认为电子图书将是图书出版界的未来之星,传统的纸张印刷书籍将成为明日黄花。
D.沿着山间斑驳陆离曲折难行的小路攀登,看着山坡上低矮破旧的民居,不禁感慨山区经济发展步伐的缓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建筑。它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独特的建筑外观来维持整个场馆的运转。
B.青海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全国各省市迅速调运灾区急需的食品药品、帐篷、棉衣棉被以及大量救灾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C.专家提醒,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更需要关注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因素,而不是着眼于一时的房价回调,从而避免楼市调控再次陷入“越调越涨”“短跌长涨”的怪圈。
D.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是由社会大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我们的教育显然难辞其咎。
5.将下面4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古代建筑,只要能保存到今天,总有用。 ; ;
; 。古桥也是这样,各种用法都有,不过专为展览用的却很少。
①也许不能完全像古时,如同北京故宫
②更多的是,它虽还有小用,但已不起作用,如果还有历史价值,那就只有展览之用了
③也许它本身还有用,但现在却完全不需要了,如同万里长城
④也许是能像古时一样地用它,如同四川都江堰
答:
6.有位学生考取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6分)
老师:您好!
在高中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的教学造诣是那样的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希望。
您的学生 刘勇
2009年9月20日
答: 改为
改为
改为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传统的烧冥币、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陆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3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用作动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动词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间道,小路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B.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 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3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冠
③持其璧晲柱,欲以击柱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⑤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献璧之后,从秦王倨傲无礼的态度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略施小计,收回玉璧,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并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办法巧取豪夺,便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知道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以缓兵之计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并告知秦王,璧已归赵,而自己也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
13.将下列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答:
⑵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答:
三、古诗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吟咏的对象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4分)
(2)简要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7题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15.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答:
16.“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中,“这些”一词指代哪些内容?(3分)
答:
17.第2段谈到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对介绍中国戏曲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8~21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⑴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⑵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大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⑶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⑷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⑸“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⑹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更远处,在对岸的一线青意后面,隆起一脉山影,状如压扁了的英文大写字母M,又像半浮在水面的象背。
⑺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⑻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⑼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 从青海到黄海 / 风 也听见 / 沙 也听见”。
⑽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⑾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⑿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 ,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 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⒀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8.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6分)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答: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答:
19.作者在文中描述自己在山大朗诵《民歌》的情景,并引用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6分)
答:
20.本文第4段和第8段都写到了黄河,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两段文字中的黄河又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回答。(8分)
答:
21.文中作者的一些行为既忘情冲动,又真挚自然。请从下面给出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答:
(2)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 ,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
答:
六、作文(70分)
22. 人间四月天,寒意还是不依不饶地料峭着晨昏。遍寻那春的影儿,松土里的新绿、枝头上的红意,嘴角旁的笑靥,暖阳下的尘粒,你伸出的手……
春天,还是来了,近了,悄悄地,暖暖地,欲说还休,用你手、你心去揽那风中的春意,莫错过……
请以“暖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800字左右。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PGA班语文答卷纸
语言文字运用(27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6. 改为
改为
改为
7.(1)
(2)
文言文阅读(21分)
题号 8 9 10 11 12
答案
13.⑴

三、古诗鉴赏(8分) 14. (1)本词吟咏的对象是 判断的依据是
(2)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
15.
16.
17.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8.(1)
(2)
19.
20.
21.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