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卒”1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
2.在朗读中学会停顿,进一步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教学方法:结合注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手段:新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对李白这位大诗人在熟悉不过了吧?他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你们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诗?谁起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同学们学了不少李白的古诗
师:那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吗?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李白上学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二、新授
揭示课题,读一读,理解“铁杵”。
1.全班齐读课题。
2.小组讨论“杵”字是什么部首?可能是什么意思? 那么“铁杵”又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可能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2)看一看
过渡: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这根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字词学习
⒈读读词语,理解词义。
⑴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 世传 逢 老媪 铁杵 曰 还 卒
明确:“逢”是后鼻音,读“fénɡ”;“卒”是平舌音,读“zú”;“曰”读“yuē”,注意与“日”的区别;“还”huán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uán”。老媪: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2.写一写“逢”“卒”
(三)初读课文。
[成]完成,实现。 [去]离开。
[逢]遇见,遇到。 [方]正在。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返回。 [卒业]完成学业。
1.文中对李白的称呼在不断变换,请找一找。
生:李太白、太白。
2.为什么不全部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师强调:李白字太白,古人不称名只称字,称字表示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这样称呼不仅避免重复,而且表达更简洁。
3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1)标出停顿,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出节奏。
(四)细读感悟
1.引导学生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②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离开了。)
③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他路过这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2说一说句中李太白与老婆婆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李太白疑惑什么?老婆婆的回答让李太白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回顾拓展
再读古文,疏通文意。
2、你觉得你觉得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靠的是什么?这对李白有什么启发?
(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六) 总结
本文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打算半途而废,这时候受到一个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启发,回去继续完成自己学业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三、板书设计
889000222885起因
经过
结果
李太白读书未成,弃去
逢老媪磨铁杵
感其意,还卒业
持之以恒
中油大成
起因
经过
结果
李太白读书未成,弃去
逢老媪磨铁杵
感其意,还卒业
持之以恒
中油大成
——
铁杵成针 ——
——
四、课后作业:
1.解释小古文并说出感悟。
2.背诵并默写小古文
3.完成同步练习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