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探究滑轮的作用 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考点分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考点分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3 08: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物理八下6.6探究滑轮的作用
考点一.定滑轮
1.(2019春?河西区期末)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2.(2019秋?泰州月考)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组合机械,图中的滑轮为   滑轮,其作用是   ;图中杠杆的支点是   (选填“A”、“B”或“C”)点,它属于   (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3.(2019?广东模拟)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60kg的物体往上拉,此人的质量为50kg。当此人用450N的拉力拉物体时,则物体   被拉上来,(填“能”“不能”)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N.若此人用650N的拉力往上拉物体,则   将物体拉上来。(填“能”“不能”)(g=10N/kg)
4.(2018春?普陀区期中)弹簧秤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2千克的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
A.39.2牛 B.19.6牛 C.9.8牛 D.0牛
5.(2018春?惠东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G1重为100N,物体G2重为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下降,G1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在G1上加水平向左的拉力(如图虚线所示),恰能让G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为   N(不计拉绳的重及摩擦)。
考点二.动滑轮
6.(2020?福田区校级模拟)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
A. B.
C. D.
7.(2019?自贡)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
A.F=20N B.F=10N C.F=5N D.F=30N
8.(2019春?淅川县期末)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的重力大小为   ,滑轮上升的速度为   。
9.(2020春?大埔县期末)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是变形杠杆,其支点是   点;若重物重G=50N,动滑轮重为10N,摩擦和绳重不计,当重物G匀速上升时,则拉力F=   N;若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4m,则重物G上升的高度是   m。
10.(2019?佛山一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f大小分别是(  )
A.F=20N Ff=20N B.F=10N Ff=20N
C.F=20N Ff=10N D.F=10N Ff=10N
考点三.滑轮组
11.(2020?东莞市模拟)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车间工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物提起2m的高度,下列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了10m
B.这个滑轮组能省距离
C.这个滑轮组能省力
D.这个滑轮组能省功
12.(2020?东莞市一模)如图所示,两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分别为G1和G2,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当滑轮平衡时,G1与G2的大小关系是(  )
A.G1=G2 B.G1=2G2 C.2G1=G2 D.3G1=G2
13.(2020?惠阳区模拟)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滑轮重及绳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G1:G2=   ;若在G1和G2下方分别挂一同样重的砝码,则将出现   (选填“仍保持平衡”、“G1上升”或“G1下降”);若G1=10N,动滑轮重2N,忽略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要让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G2=   N。
14.(2019春?南充期末)如图,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20N.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10N B.40N C.100N D.400N
15.(2020秋?汕尾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重900N的物体,一个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升。要想使人所用的拉力最小,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
沪粤版物理八下6.6探究滑轮的作用

1.(2019春?河西区期末)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解答】解:由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故三个方向的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故选:C。
2.(2019秋?泰州月考)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组合机械,图中的滑轮为 定 滑轮,其作用是 改变力的方向 ;图中杠杆的支点是 C (选填“A”、“B”或“C”)点,它属于 省力 (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解答】解:
图中使用了定滑轮A,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由图可知吊桥绕着C点转动,所以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杠杆的支点在C点;
在匀速拉起吊桥时,由于它的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属于一个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定;改变力的方向;C;省力。
3.(2019?广东模拟)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60kg的物体往上拉,此人的质量为50kg。当此人用450N的拉力拉物体时,则物体 不能 被拉上来,(填“能”“不能”)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150 N.若此人用650N的拉力往上拉物体,则 不能 将物体拉上来。(填“能”“不能”)(g=10N/kg)
【解答】解:(1)当此人用450 N的拉力拉物体时,绳子上的拉力为450N,此时物体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故物体不能被拉上来,物体此时受到了绳子对物体向上拉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本身的重力,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受力平衡,所以F+N=G,故N=G﹣F=600N﹣450N=150N;
(2)若此人用650N的拉力往上拉物体,拉力大于了人的重力500N,则不能将物体拉上来。
故答案为:不能;150;不能。
4.(2018春?普陀区期中)弹簧秤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2千克的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
A.39.2牛 B.19.6牛 C.9.8牛 D.0牛
【解答】解:钩码的重力G=mg=9.8N/kg×2kg=19.6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跨过定滑轮,绳子上各挂2kg的钩码,即弹簧测力计两端各受19.6N的拉力,测力计示数为挂钩一侧的拉力大小,即为19.6N。
故选:B。
5.(2018春?惠东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G1重为100N,物体G2重为10N,当G1不加外力时,G2恰能匀速下降,G1受到的摩擦力为 10 N.若在G1上加水平向左的拉力(如图虚线所示),恰能让G1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为 20 N(不计拉绳的重及摩擦)。
【解答】解:
当G1不加外力时,因为G2匀速下降,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G1受到的摩擦力等于G2对它的拉力,不计滑轮的摩擦与绳重,就等于G2的重力,即:f=G2=10N;
当G1受到拉力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时,其向右受到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给予的摩擦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虽然变了,但大小不变,
所以拉力F=f+G2=10N+10N=20N。
故答案为:10; 20。
6.(2020?福田区校级模拟)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B、D中滑轮是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C中的滑轮与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
故选:C。
7.(2019?自贡)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
A.F=20N B.F=10N C.F=5N D.F=30N
【解答】解:
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B物体的重力,
所以绳子上的拉力FA=GB=×10N=5N;
A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A的拉力平衡,所以f=FA=5N,方向水平向左;
若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和向右的绳子拉力FA,且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5N),
因A处于平衡状态且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不变,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向左的拉力F=FA+f=5N+5N=10N。
故选:B。
8.(2019春?淅川县期末)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的重力大小为 5N ,滑轮上升的速度为 0.1m/s 。
【解答】解:根据题干中图可知:该滑轮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2G=10N,则G=5N;
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二分之一,故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F上升的速度就是0.1m/s。
故答案为:5N;0.1m/s。
9.(2020春?大埔县期末)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是变形杠杆,其支点是 A 点;若重物重G=50N,动滑轮重为10N,摩擦和绳重不计,当重物G匀速上升时,则拉力F= 30 N;若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4m,则重物G上升的高度是 2 m。
【解答】解:图中动滑轮的支点是A点,由2根绳子承担的物重,
所以摩擦和绳重不计,则人在绳子自由端加的拉力:
F=(G+G动)=(50N+10N)=30N。
当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的距离是s=4m,
重物则匀速上升的距离:
h===2m,
故答案为:A;30;2。
10.(2019?佛山一模)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f大小分别是(  )
A.F=20N Ff=20N B.F=10N Ff=20N
C.F=20N Ff=10N D.F=10N Ff=10N
【解答】解:
图中实质是一个动滑轮,绳子两端的力相等,都为10N,轴上的力F等于绳子两端的力的和为20N;
物体匀速运动,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为10N。
故选:C。
11.(2020?东莞市模拟)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车间工人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物提起2m的高度,下列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了10m
B.这个滑轮组能省距离
C.这个滑轮组能省力
D.这个滑轮组能省功
【解答】解:
AB、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2×2m=4m,使用该滑轮组要费距离,故AB错误;
C、使用这个滑轮组由两股绳子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能省力,故C正确;
D、使用该滑轮组要提升动滑轮、克服摩擦做额外功,所以要多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12.(2020?东莞市一模)如图所示,两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分别为G1和G2,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当滑轮平衡时,G1与G2的大小关系是(  )
A.G1=G2 B.G1=2G2 C.2G1=G2 D.3G1=G2
【解答】解:图中是一定一动的滑轮组,可以将G2由于重力而对绳子施加的拉力看作是绳子末端的拉力(该拉力等于G2),
最后一段绳子是由定滑轮引出的,绳子股数是2,
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即在理想状况下,F=G,
所以G2=G1,即G1=2G2。
故选:B。
13.(2020?惠阳区模拟)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滑轮重及绳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G1:G2= 2:1 ;若在G1和G2下方分别挂一同样重的砝码,则将出现 G1上升 (选填“仍保持平衡”、“G1上升”或“G1下降”);若G1=10N,动滑轮重2N,忽略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要让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G2= 6 N。
【解答】解:
(1)由图知,n=2,不计摩擦、滑轮重及绳重,绳子末端的拉力F=G1;
绳子末端的拉力F=G2,可得:G1=G2,
所以G1:G2=2:1;
(2)在G1和G2下方分别挂一同样重的砝码G砝码,
不计摩擦、滑轮重及绳重,绳子末端的拉力:
F′=(G1+G砝码)=(2G2+G砝码)=G2+G砝码<G2+G砝码,
物体G2将下降、物体G1将上升;
(3)若G1=10N,动滑轮G动=2N,忽略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拉力F″=(G1+G动)=(10N+2N)=6N,
此时拉力F″=G2=6N。
故答案为:2:1;G1将上升;6.
14.(2019春?南充期末)如图,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物体,水平拉力F的大小为20N.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10N B.40N C.100N D.400N
【解答】解:
由图知,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2,
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且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F=f,
所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2F=2×20N=40N,故B正确。
故选:B。
15.(2020秋?汕尾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重900N的物体,一个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升。要想使人所用的拉力最小,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
【解答】解:图中滑轮组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要使该滑轮组向下用力物体向上运动,并且拉力最小,应从定滑轮开始绕。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