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然而在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但在短短12天后,复辟闹剧就草草收场。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
A.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C.太平天国倡导的平均主义理想深得人心
D.孙中山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领袖
2.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时间 代表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年3月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统一党 1912年1月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年8月 孙中山、
宋教仁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民主党 1912年8月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等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3.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国民政府的改组,在国民政府29名委员中,国民党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共占12人。《大公报》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有50人对其打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中共中央局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
5.下图是某一时期我国某银行发行的一元面值纸币。这一发行货币的举措(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维护了江浙金融稳定
C.保障了全面抗战的胜利 D.抵制了美国经济侵略
6.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重要意义在于( )
A.使政权建制正规化
B.精兵简政,减少财政支出
C.提高政权机关的办事效率
D.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
7.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8.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等关键词获得中国政治学者较多的关注。近年来,“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
B.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C.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能力提升
12.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
14.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15.下面是1943年在河北保定阜平城南庄召开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身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周恩来也指出:“因为共产党是领导党……我们一旦取得全国政权,就带来一个危险,就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甚至会出现个人野心家,背叛群众。这方面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警惕。”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强调:“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材料二 毛泽东还曾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唱对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哪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么工作就会出毛病。”
(1)材料一中,三位伟大领袖所阐述的共同论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陈云在讲到“反对派”这个词的时候,都是加上了引号的。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然而在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但在短短12天后,复辟闹剧就草草收场。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
A.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C.太平天国倡导的平均主义理想深得人心
D.孙中山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领袖
A [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被迫取消,张勋复辟短短12天就草草收场,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项;B项只能说明袁世凯复辟,不能说明张勋复辟,排除;太平天国运动于1864年失败,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说帝制复辟不得人心,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2.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时间 代表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年3月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统一党 1912年1月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年8月 孙中山、
宋教仁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民主党 1912年8月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等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宗旨都为维护国家统一,追求民主政治和法治,由此可知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局面正在向民主政治转变,故B项正确;民国初年国家并未分裂,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民主政治的转变,并不是民国建立之时民主共和制的完善,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体现不出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故D项错误。]
3.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国民政府的改组,在国民政府29名委员中,国民党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共占12人。《大公报》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有50人对其打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D [根据材料时间“1947年”并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此时国民党政府的独裁本质,日益失去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的独裁本质,不属于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B项错误;共产党和一些民主党派并没有参加该政府,“这个政府”也不是民主联合政府,C项错误。]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中共中央局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
B [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故选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中央政府,与国民党政权不相对应,排除A项;中央局是党组机构,排除C项;广州国民政府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政府机构,排除D项。]
5.下图是某一时期我国某银行发行的一元面值纸币。这一发行货币的举措(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维护了江浙金融稳定
C.保障了全面抗战的胜利 D.抵制了美国经济侵略
A [根据图片可知该货币发行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有利于稳定根据地经济秩序,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故A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江西为中心,江浙地区属于国统区,排除B项;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根据地地区并未出现美国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
6.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重要意义在于( )
A.使政权建制正规化
B.精兵简政,减少财政支出
C.提高政权机关的办事效率
D.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
D [根据题干提供的背景“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可推知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故选D项。]
7.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 [“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说明这项政策是指“三三制”,即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在政权建设中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应占三分之一,这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
8.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法律依据,故选A项。]
9.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项。]
10.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等关键词获得中国政治学者较多的关注。近年来,“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
B.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C.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C [根据材料“‘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可以看出,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只是材料中的一个部分,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排除D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国民公举之议员……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孙中山为实现民权主义进行的革命、建国和立宪等活动。第(2)问,根据材料二“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建立为典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第(3)问,根据材料三“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可得出我国的政治建设已经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社会性质等政治方面分析。
[答案] (1)核心内容: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成就: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4)原因:近代,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现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能力提升
12.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B [在清帝退位诏书稿上加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方面揭示了袁世凯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有抹杀革命之意,似乎共和政府的组建是由清帝下诏恩赐的,而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从材料看,当时双方最大的分歧是由谁来主导组建临时共和政府,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看,双方都赞同“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时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排除D项。]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
B [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没有体现三权分立,而是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原则,以限制总统权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主要是限制总统权力,与主权在民、保障自由平等无关,故C、D两项错误。]
14.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D [根据材料时间及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团结各个阶层参与政权建设,反映出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故D项正确。]
15.下面是1943年在河北保定阜平城南庄召开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D [材料只反映出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战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代表的身份,看不出土地革命政权的特点,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应该是在1937年,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战巩固统一战线,所以吸收了很多的民主力量参与到政权建设,这是依据根据地政治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故选D项。]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D [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是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选D项;A项是在1949年;B项是在1949-1954年;C项说法错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身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周恩来也指出:“因为共产党是领导党……我们一旦取得全国政权,就带来一个危险,就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甚至会出现个人野心家,背叛群众。这方面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警惕。”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强调:“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材料二 毛泽东还曾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唱对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哪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么工作就会出毛病。”
(1)材料一中,三位伟大领袖所阐述的共同论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陈云在讲到“反对派”这个词的时候,都是加上了引号的。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共同论点:关于中国共产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必要性。
(2)理解:民主党派提出不同的意见不是与共产党分庭抗礼,而是帮助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里的“反对派”不是反对党,而是诤友、挚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