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20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20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2 14:11:01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领导中人民
进行改革开放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安徽风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货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当时凤阳县农民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结果
推广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的尝试,比重仅占全国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一批中国的“乡镇企业”,崭露头角,华西村就是这批乡镇企业的佼佼者。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措施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结果
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
意义
①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②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提出:
意义:
开始:
措施:
中心环节:
意义:
背景:
开始:
推广:
意义:
课堂检测
1.20世纪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把农村集体的土地承包给农民的是(
)
A.广东江门
B.福建德阳
C.安徽凤阳
D.广东深圳
C
C
3.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城市改革的是(
)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A
A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6.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D
C八年级历史教案下
主备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过程和作用;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作用;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教材,导学案
【板书设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检测】预习课文,完成本课导学案知识梳理部分,请学生回答。【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www21-cn-jy.com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2-1-c-n-j-y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2·1·c·n·j·y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源:21cnj
y.co
m】6.史料展示: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21教育网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学生回答: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史料展示: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21cnjy.com3.教师讲述并分析:城市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1·cn·jy·com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学生回答: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www-2-1-cnjy-com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学生回答: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当堂检测】1.20世纪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把农村集体的土地承包给农民的是(
)A.广东江门
B.福建德阳C.安徽凤阳
D.广东深圳3.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城市改革的是(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5.(2017·河南)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教学随笔
领导检查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