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09-2010年度高一第二学期中段考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校对:张浩 陈亮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庾毙(yǔ) 瞥见 (biē) 丛冢 (zhǒng) 褴褛(lán)
B.蹩进(bié) 倏忽(shū) 赝品(lìn) 锲而不舍(qiè)
C.怆然(chuàng) 黍离(shǔ) 纶巾(guān) 悚然(sǒng)
D.干涸(gū) 悭吝(qiān) 酗酒(xù) 孜孜以求 (z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但又觉得那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近来交通事故和矿难不断出现,仅2月14日孙家湾矿难中就有二百多人失去生命。交通事故和矿难此起彼伏,接连发生,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C.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说,联合国“生病”了,需要对症下药,但秘书长的改革报告,以任何标准判断,既不对症,也不是众所期望的灵丹妙药。
D.遭受地震海啸的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实武牙市,整个城市一度人去楼空。近日,居民们陆续返回家园,这座海棠城市开始故态复萌,恢复昔日的生活景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电脑中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个人主页,这样,你只要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了解你的一切了。
D.文章里的中心思想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每题2分,断句和翻译每题2分,共14分。)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旺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被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早,擢知信州。震奏减拥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栗,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待御史陈坚劾去之。
成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巳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 ”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日:“事急矣,番江门兵未舍。亟出犹可免。”震骂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胜掠,自诬服 掠:掠夺
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D.道同风震降 风:劝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娘以指扣门扉曰
B.震取牒还之
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
C.童逸而牧舍火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 )
A. ①似道以书营救,攫不省,卒按以法
②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
B. 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C. 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
D. 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震年轻时在乡里就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他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听到别人指出
自己的过错高兴。做官后的唐震不阿权贵,无论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是跟这种品格分不开的。
B.潜说友担任京城长官时。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全无顾忌退让。唐震
恰好抓住了他判案时的差错,于是上报刑部,并最终得到刑部的肯定,纠正了一起错案。
C.朝廷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时,附近不少州郡已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城。唐震在寡不敌
众、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动州民登城防守,自己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可谓忠勇。
D.通判万道同暗中准备投降,寓居饶州的士人都听从他,而唐震却坚决拒绝了万道同的劝
说.决心一死报国。在城池被攻破的危急关头,唐震不愿丢弃百姓独自逃生.终于为敌所俘,以身殉职。
9.断句。 (2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10.翻译。(4分)
(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2分)
(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2分)
三、古诗词阅读。(共6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2分)
⑵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作分析。(4分)
四、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⑴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⑵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⑶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⑷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⑸大江东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2.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
13.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 )(2分)
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14.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废除持什么观点?(2分)
15.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4分)
六、现代文阅读。(本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8题。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毕淑敏
①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触,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特别是想到我今世从医,和无数病患者咫尺对视,若干垂危之人,我手经治,每日查房问询,执腕把脉,相互间凝望的频率更是不可胜数,如有来世,将必定与他们相逢,赖不脱躲不掉的。于是这一部分只有作罢,认了就是。但尚余一部分,却留了可以掌握的机缘。一些愿望,如果今生屡屡瞩目,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待到日后便可再接再厉地追索和厮守。
②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山征服了吗 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虚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③今世,我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我少年戍边,有十年的时间面对的是皑皑冰雪,看到绿色的时间已经比他人少了许多。若是因为这份不属于我选择的怠慢,罚我下辈子少见绿色,岂不冤枉死了 记得在千百个与绿色隔绝的日子之后,我下了喀喇昆仑山,在新疆叶城突然看到辽阔的幽深绿色之后,第一反应竟是悚然,震惊中紧闭了双眼,如同看到密集的闪电,眼神荒疏了忘却了这人间最滋润的色彩,以为是虚妄的梦境。就在那一瞬,我皈依了绿色。这是最美丽的归宿,有了它,生命才得以繁衍和兴旺。常常听到说地球上的绿地到了XX年就全部沙化了,那是多么恐怖的期限。为了人类的长盛不衰,我以目光持久地祷告。
④今世,我将一万次目不转睛地注视人群。如果有来生,我期望还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或是植物。尽管我知道人类有那么多可怕的弱点和缺陷,我还是为这个物种的智慧和勇敢而赞叹。我做过一次人了,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人是一门长久的功课,当我们刚刚学会了最初的运算,教科书就被合上。卷子才答了一半,抢卷的铃声就响了,岂不遗憾?
⑤把自己喜欢的事一一想来,我还要看海看花,看健美的运动员,看睿智的科学家,看慈祥的老人和欢快的少女,当然还有无邪的小童,突然就笑了。想我这余生,也不用干其他的事了,每天就在窗前屋后呆呆地看山看树看人群吧,以求个来世的擦肩而过。这样一路地看下去,来世的愿望不知能否得逞,今生的时光可就白白荒废了。于是决定,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只心定如水,把握当前。
⑥不为虚缈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中。喜欢山所表达的精神,就游历和瞻仰山的英俊和广博,期望自己也变得如许坚强。喜欢绿色和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就爱惜资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16.第一段在“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后展开议论,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2分)
17.(1)从第二段看,“山所表达的精神”有哪些 (2分)
(2)作者为什么将用余生一千次不倦地凝望绿色 (2分)
18.(1)从“五百次回眸”到决定“不再东张西望”,作者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七、语言表达与运用。(共6分)
19.根据下面创维集团宣布消息的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的新闻。(2分)
创维集团昨天对外宣布,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的晶圆项目。据介绍,该项目的产品方向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应用于绿色照明、充电器和家用电器领域,整个项目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基础建设,2006年下半年试产,其设计产能48万片,年产值4.3亿元。目前,该进口产品依然占据了绝对多数,国内产品市场份额不足一成。市场需求给实力企业进入半导体制造领域提供了机会。创维集团同时宣布,该项目首期投资2.4亿元已经到位。
(不超过16个字)
20.依照例句,另选两个事物,写出两个有意蕴的句子。(4分)
例:叶是树的眼睛,看过荣枯,阅尽春秋。
①
②
八、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它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石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奠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钉是钉,铆是铆,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潇洒时,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社会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
要求:①请以“看重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③中心明确,书写工整。④禁止照搬抄写上面材料。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09-2010年度高一第二学期中段考
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断句和翻译。(每题2分,共6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10.翻译。
(1)(2分)
(2)(2分)
三、古诗词阅读。(共6分)
(1)(2分)
(2)(4分)
四、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⑴ ⑵______________ __
⑶______________ __ ⑷______________ __
⑸______________ __ ⑹______________ __
五、社科文阅读。(共10分)
12. (2分)( ) 13. (2分)( )
14.(2分)
15.(4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10分)
16.(2分)
17.(1)(2分)
(2)(2分)
18.(1)(2分)
(2)(2分)
七、语言表达与运用。(共6分)
19.(2分)
20.(4分)
八、作文。(40分)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年高一第二学期中段考
语文试卷答案
[参考译文]
四、默写。略
11.(1)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