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5课 深度空间 ▏人美版(北京)( 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5课 深度空间 ▏人美版(北京)( 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22 19: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间
在有深度的空间中近处与远处的景物有哪些变化特点?
这是我们的视觉原因造成的一种透视现象,因为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将其称为透视规律。
意大利 米兰 修道院
这是修道院餐厅里的一面墙
当这幅壁画出现在这面墙上之后,给你什么特殊的感觉?
1.利用ipad在画上画一画暗含的透视线。体会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深度的?
2.同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画家这样的画法处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最后的晚餐 (油画) 1495—1498 达·芬奇
请你结合书中33页提示的空间表现分析图,完成以下任务:
画面中隐藏的线条称为透视线。画家巧妙地运用空间的线条进行画面的构图,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更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耶稣的头上,将耶稣从空间中凸显出来。
最后的晚餐 (油画) 1495—1498 达·芬奇
画家巧妙借助透视线突出主要人物
转战陕北 (中国画) 1959 石鲁
赏析谈你的感受
2.画家想突出谁?
3.画家想表达什么?
1.画家是怎样体现画面的深度空间的?
结合32页作品介绍,思考:
转战陕北 (中国画) 1959 石鲁
主要采用传统的中国画深远的表现方法。
通过近景与远景山体的笔墨对比及独特的画面构成方式,塑造出了一个大气,富有纵深感的空间场景,衬托出毛泽东的革命胸怀和英雄气概,是一幅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完美统一的画作。
《转战陕北》(中国画) 1959 石鲁
《最后的晚餐 》(油画)1495—1498 达·芬奇
西方绘画追求准确的焦点透视关系使画面呈现逼真的空间效果。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心里的真实”,推崇利用散点透视将不同角度看见的画在一幅作品中来表现。
对比赏析
《转战陕北》(传统中国画)与《最后的晚餐》(油画)你发现这两幅画不同的地方在哪?
赏析谈感受
赏析古今中外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深度空间,画家是怎样利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空间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赏析中外艺术家绘画作品中呈现的深度空间,思考:
画家是怎样表现深度空间的变化?
他们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赏析谈感受
村道 (油画)1689 霍贝玛(荷兰)
卧室(油画) 1888 凡·高
莲塘(中国画)现代 林风眠
吴冠中的水墨画
村道 (油画)1689 霍贝玛(荷兰)
卧室(油画) 1988凡·高
莲塘(中国画)现代 林风眠
吴冠中的水墨画
艺术实践:深度空间绘画体验

小组合作创作:
用学习过的中国画树的画法画出有深度空间的一幅画。

我会评价
.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说一说
“深度空间绘画体验”
.看谁分析的文字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