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笔下的“千载一表”到底有什么经典之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提到的人物是诸葛亮。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舌战群儒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 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 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 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 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 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 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 ,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 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 在曹兵乱箭之下 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 遍布船只俩边, 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 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 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
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mǎ sù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为了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任命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部署兵力,骄傲轻敌,导致街亭失守,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示众。”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
魏太和二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震惊曹魏,魏明帝更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抗击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
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王平此时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失去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后马谡与将领李盛、张休等人被处死,黄袭被夺兵。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孔明南征,双方首战,诸葛亮擒住南蛮首领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放了他。
孟获回去后,决定夜里去劫营,却中诸葛亮的埋伏,孟获又被擒住,但孟获不服。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孟获令他弟去向孔明献宝,里应外合杀了孔明。孟优来后,孔明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烂醉如泥,当夜,孟获带三万兵来中计,大败,被马岱截获。孟获仍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诸葛亮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到蛮兵威势已减时,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孟获被擒。孟获仍不服,孔明放他回去。
孟获向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诸葛亮不杀之恩,捉了孟获,送给诸葛亮。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的妻弟将孟获押来诈降,被诸葛亮识破,全部被擒。孟获不服,诸葛亮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九年级语文下册
师
出
表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著有《诸葛亮集》。
作者·简介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文体·常识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可以叙事,抒发作者感情。
文体·常识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用韵。
文体·常识
——《陋室铭》唐·刘禹锡
·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或称许之词。
文体·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马说》唐·韩愈 《爱莲说》宋·周敦颐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因此,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刘禅使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写作·背景
zhì
cú
bì
fěi
zāng
pǐ
yī
wèi
bì
quē
xíng
háng
tuí
huán
zhǎng
gōng
wěi
崩殂
疲弊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
费祎
以遗陛下
裨补阙漏
性行淑均
倾颓
桓
长史
躬耕
猥自枉屈
行阵
识记·字词
sù
nú
rǎng
fèn
zhēn
zhuó
zhāng jiù
zī zōu
zhào
夙夜忧叹
驽钝
攘除
职分
斟 酌
以彰其咎
咨 诹
遗诏
识记·字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朗读·节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朗读·节奏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朗读·节奏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朗读·节奏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朗读·节奏
疏通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帝王之死
蜀汉
时候
实在,确实
发扬光大
特殊礼遇
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侍奉守卫的大臣
朝廷
忠诚有志
奋不顾身
疆场
表原因
发扬,扩展
随意地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
忠诚进谏
广泛听取意见
帝创立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奉守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把它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将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光大,弘扬志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啊。
【译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
晋升、处罚,
赞扬、批评。
不同
做奸邪事情
触犯科条
尽忠心做善事
公平清明
偏袒,徇私
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罚
治理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当有私心偏袒,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 阙漏,有所广益。
忠良诚实的人
选拔
有启发和帮助
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谦称,我
询问
弥补
因此
缺失,疏漏
给予
全,都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好的效果。
【译文】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部队
性情品德善良公正
了解通晓
评议
能干
德才高低的人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征询他的意见,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致,好的差的,都能各得其所。
【译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
西汉
表原因
东汉
疏远
倾覆衰败
未曾,不曾
痛心、遗憾
忠正贤明,以死报国
希望
计算日期来等待,意思是很快可以实现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译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屈尊就卑
亲身耕种
有名望,显贵
辱
感奋激发
兵败
自那时以来
二十一年
平民
苟且保全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介意我身世低微、见识短浅, 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拜访我,拿当今的国家大事来问我,我因此十分感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译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早晚,日日夜夜
把
没有效果
才能平庸
排除,铲除
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鼓励
表示期望
职责,本分
用来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任务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南方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奖励并率领全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于陛下您的职责和本分。
【译文】
斟酌利弊
【译文】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毫无保留地进献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功效
揭示他们的过失
怠慢,疏忽
祭告
发扬皇上盛德的话
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正确合理的言论
流泪,落泪
把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求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谋划,询问治国的好办法,观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如果能够这样,我就承受您的恩德而感慨激动不已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表文流下眼泪,不知说了些什么。
【译文】
文本分析
析事·领略“出师一表”
·文章前五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作者是在什么形势之下写的《出师表》,他分析了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精读第1段
欲报殊遇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危急存亡
内:不懈
外:忘身
不利:
有利:
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
第一条建议
精读第2段
宜:俱为一体
付有司论其刑赏
不宜:内外有别
偏私不公
(目的)
以昭陛下
平明之理
严明赏罚
·作者为后主刘禅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条建议
精读第3-5段
·第3、4段诸葛亮分别向刘禅推荐了哪些人?
推荐宫中贤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姓名
品行
证明
工作
好处
郭攸之、费祎、董允
良实、志虑忠纯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咨以宫中之事
可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精读第3-5段
·第3、4段诸葛亮分别向刘禅推荐了哪些人?
推荐营中武将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姓名
品行
证明
工作
好处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先帝称赞、众人拥戴
咨以营中之事
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精读第3-5段
·第3、4、5段之间有何关系?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荐能臣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引教训
亲贤远佞
第三条建议
正反对比论证
析事·领略“出师一表”
·文章前五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建议
开张圣听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免除出师后顾之忧
·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析事·领略“出师一表”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奸佞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品人·领略“老臣之心”
·有人说文章后半部分与“出师”无关,应把它删去,
你如何看待?
不能删,这一部分主要追述了自己的身世、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先帝临崩托孤以及受命以来的工作。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从全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深谋远虑、淡泊名利。
品人·领略“老臣之心”
合作探究
·表是写给皇帝的奏章,作者为什么要详实地述说自己的生平经历,这其中暗含着作者怎样的良苦用心?
以创业艰难之情打动刘禅,督促劝谏后主,发愤图强,切勿不可辜负先帝齐王,努力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表达自己对先帝感激之情和知恩图报之心,以及为人臣的忠心恳切之意。
“表”不仅言事,更重抒情。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主旨探究
·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
本文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在议论和叙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
写法探究
课堂小测
有所广益( )
亲贤臣,远小人( )
恢弘志士之气(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奸,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
忠善,形容词作名词,忠善的事。
词类活用
此皆良实( )
优劣得所( )
攘除奸凶(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北定中原(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和差的,这里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名词作动词,长草。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动词,为……而死。
词类活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引喻失义
古义:时候; 今义:秋季。
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等开始营业。
古义:道理; 今义:含义。
不宜异同
愚以为宫中之事
晓畅军事
古义:偏指“异”,差异; 今义:不同与相同。
古义:谦称,我; 今义:愚昧、愚蠢。
古义:通晓、熟悉; 今义:明白,通达。
古今异义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
临表涕零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十分感谢。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古今异义
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在
给
对,对于
到
益
有所广益( )
斟酌损益( )
帮助,启发
增加
一词多义
行
性行淑均( )
然后施行( )
行阵和睦( )
品德,品行
做,执行
行列,此处指军队
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然后施行( )
然而,可是
这样
一词多义
效
道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中道崩殂( )
咨诹善道( )
效果
功效
效果
路途
方法
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这里表示原因
用来
一词多义
以
以光先帝遗德( )
以伤先帝之明(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用来
以致
把
因为
认为
遗
以光先帝遗德(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遗留的
给予
一词多义
而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可计日而待也( )
表转折
表修饰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每与臣论此事( )
判定
议论
一词多义
无
若无兴德之言(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没有
不论
为
俱为一体(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众议举宠为督( )
是
做,行
做,担任
一词多义
(1)开张圣听__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
(3)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
(5)此皆良实_______________
(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
(7)叹息痛恨__________________
扩大
发扬光大
不合道理
罚
忠良诚实的人
选拔
感到痛心、遗憾
实词积累
(8)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是感激 _______________
(11)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
(12)当奖率三军________________
(13) 托付不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谦辞
感奋激发
奔走效劳
鼓励
没有效果
功效
实词积累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将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光大,振奋志士们的士气。
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句子翻译
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在兵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国家危难关头奉行使命。
句子翻译
不求闻达:不追求名位。
1.《出师表》中的成语: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计日而待:等待的时日屈指可数。形容为时不远,也指盼望殷切。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积累拓展
诸葛亮用兵——
诸葛亮当军师——
诸葛亮的锦囊——
诸葛亮隆中对策——
神出鬼没
名副其实
神机妙算
有先见之明
计上心来
神妙莫测
略施小技
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弹琴——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草船借箭——
2.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积累拓展
谢
感
聆
诸葛亮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