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道 之 行
《礼记·礼运》
《礼记·礼运》
《礼记》全书包括:
《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什么是道德?道德有哪些功能及作用?
唱歌典 学模范 诵典 发善心 送吉祥
背景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战乱不休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一部份
翻译文章
大 道 之行也,天下 为 公。选 贤 与 能,讲信修睦。
是
同“举”
培养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译:在政治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 人不独亲 其 亲,不独 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形容词用作动词,
以……为亲
同“鳏”,
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因此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形容词用作动词,
以……为子
父母
子女
……的人
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状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整体感知
憎恶
是故 谋 闭 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 大同。
因此
闭塞
图谋之心
兴起
这叫作
兴起
整体感知
理想社会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译: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理想)社会。
第二部份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大道之行也( )
不独子其子( )
男有分,女有归(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古今异义
古义:指子女 今义:专指“儿子”
古义:财货 今义:一般指货物或商品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一词多义
分
恶
今天下三分(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动词,分裂
名词,职分,职守
动词,讨厌、憎恶
名词,罪恶
通“举”,推荐
连词,和
副词,单,只
形容词,老而无子的人
与
独
选贤与能( )
颇与中国同俗(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动词,闭塞)
(动词,用门闩插上)
为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读wèi,介词,为了)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文言句式
第三部份
内容理解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
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物尽其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
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出自本文的成语: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层:
(第1、2句)
第二层:
(第3、4句)
第三层:
(第5、6句)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道”和“大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大道”与“大同”之间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施行大道,才能实现社会大同。
3.文章紧扣哪个四字短语展开对大同社会的描述?
天下为公。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
3.讲信修睦
5.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呢?
①人人都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满足生存需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是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要做合适的安排。特别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充分体现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满足发展的需要)。“有分”就是有安定的职业,能安心的工作;“有归”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恶……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心;“力恶……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的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竭尽全力去工作,工作者并快乐。
主 旨
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生活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