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教学目标:?
1.识记难字生词和文体常识;?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
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讲读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交流?
1.了解诗作,导入新课?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2.齐读诗作,感受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两首代表作,通过阅读,感受爱国情怀。?
红烛(序诗)??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作简介:?
这首诗写于1923年。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的现实极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4.背景链接,回顾历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人士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即兴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当时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卑劣的罪行,报告时泣不成声,一千多听众大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帽、戴黑眼镜的特务分子不顾纠察队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趁机杀闻先生,但因为人多不敢下手。闻先生本来并不准备讲话,现在看到敌人这样猖狂实在抑不住心头的愤怒。??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情感来读呢??
师生共研: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
(一)感彩?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二)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2)?感情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
??????????????????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
(三)人称变化?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
学生活动:思考不断的变换人称,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第?5?页?共?5?页?
共研明确:?
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
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蔑视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显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共研明确:第一个句子用简明的语言向面前的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2、口头讲解: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口语可以充分利用面对面的条件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语调的抑扬顿挫,可以用平实
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把某个意思充分展开,充分强调,不仅不令人感到啰嗦重复,还会使人感到印象格外深刻。?
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大多采用书面形式表达,由于言者与听者、作者与读者不是直接接触,所以在修辞上要求有严密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小结: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发挥的讲演词,口语色彩极浓,从而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四、作业布置:?
此篇演讲词,闻一多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使听众与演讲者不断形成情感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请你写一句话,也运用这些手法,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