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三回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小小林黛玉,心思不简单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试举例分析。
提示:在见王熙凤,见邢夫人,见王夫人,到贾母处用饭,见宝玉这些环节中摘录词句(标明页码并点评)。
(40页)林黛玉初到贾府,见外祖母是“拜见”
(41页)见三春姊妹是“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43页)见王熙凤来是“连忙起身接见”“忙陪笑见礼”。
……
主动问好,躬身施礼之形象。
(45页)对仆人的回话 ,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
忙见礼与陪笑
吃饭
(45)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吃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婉拒留饭,言辞十分得体,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懂礼节,识大体,可见做事留心在意 。
入座
(47页)老嬷嬷让坐,黛玉度其位次,
(48页)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他方挨着坐了;
(49页)去贾母处吃饭,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不敢造次,时时动脑,方有举措。
读书
(50页)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53页)当宝玉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却改口回答“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发现问题后细思虑答周全
宝黛初会心思藏
(51页)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53页)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同是相见,宝玉的表达直率,脱口而出;而黛玉却是把波澜情感隐藏于心。
《蒋勋细说红楼梦》说宝黛恋
他们就住在大观园里面,走两步就能在一起,可是他们老是觉得那两步就是分离,这种分离永远是一种忧伤。宝黛相遇,从夙缘到现实,从哪里找到他们相逢的电光火石的刹那?
黛玉“惊”
宝玉“笑”
(4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5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眉眼之间见性情
第三回“抛父进京都”之前,林如海对黛玉有这样的一番教诲:“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相扶持,今外依傍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
另版本第三回回目名道: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其中对于“收养”二字, 脂砚斋旁批曰:“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前文链接
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刻画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惟恐被别人耻笑
谨慎自尊
身体怯弱 自然风流
多愁善感 弱柳扶风
娇美柔弱
刚念了《四书》
认得几个字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细心周到
细心自尊这一主要性格源于她寄人篱下的思想
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呈众星拱月之态,不着多字,凤姐地位之特殊,权力之炙手便都暗示出来。
她是一个能迅速进入角色的演员,只是错把生活当舞台,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盛赞黛玉,时而嘘寒问暖,其实都是表演给老太太看的。
精彩瞬间——王熙凤的出场
回王夫人
写出场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绘肖像
三角眼
吊梢眉
年轻貌美刁钻狡黠
见黛玉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举止言行
果断能干
王熙凤的出场
放涎无礼性格泼辣
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她精明干练,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惯于玩弄权术 。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人。
王熙凤形象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 —— 王昆仑
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第二回)
周瑞家的向刘姥姥介绍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第六回)
贾珍夸她:既“杀伐决断”,又“历练老成”(第十三回)
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第十六回)
贾母称她“真是个鬼灵精的”;(第五十回)
兴儿告诉尤二姐“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六十五回)
“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终难定。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判词
关于眉眼
丹凤眼:被中国传统认为是最妩媚、最漂亮的形状。眼睛形状细长,眼裂向上、向外倾斜,外眼角上挑,多为单眼皮或内双。
三角眼:如是女性,说明她嫉妒心强,心机很深而且脾气不好。
柳叶眉:眉型弯曲的幅度相当大,同时呈现弧型,且从眼头长长的到达眼尾的后方。这种柳叶眉的女子,都是善良无比、心肠特软的温柔佳人。
——张晓梅《中国美》
枉凝眉(唱宝玉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一回
宝黛初逢
林黛玉
贾宝玉
心有灵犀一点通
惊
笑
贾宝玉
在黛玉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反抗。
对宝玉的描写,有哪三个重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西江月》二词
对《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贬实褒,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正文反作”(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孽根祸胎抵触封建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西江月》的总结——似贬实褒独立不羁
总结:反对封建束缚
蔑视世俗的贵族子弟
林黛玉对贾宝玉前后认识之比
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赖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贾母是相见场面的核心,然而作者却只写了她“迎”“搂”“哭”三个非同寻常的连续性动作,即不仅写出了她因哀念亡女、疼惜黛玉而涌上心头的那种悲中有喜、且悲且喜、大喜大悲的复杂情感,而且写出了只有贾母那样的老太太才会有的动作特点与心理特点。
脂砚斋在此写下了这些批语:
“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书中正文之人,却如此写出,却(确)是天生地设章法,不见一丝勉强”
“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贾母的出场
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课外练笔题
(1)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劳什子”和“命根子”──谈贾宝玉的性格
(3)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哭和笑
(4)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
(5)从贾府一顿便饭的排场谈起
(6)从贾府的府第规模看封建社会一角
林进贾府的重要性
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
第一次展现贾府环境
第一次展现贾府重要人物
第一次林黛玉与贾宝玉相会
(宝黛初会情节)
总借俊眼传出来——黛玉眼中的贾府
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总写)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非凡的服饰
骄矜的气质
繁文缛节
硬件
软件
贾府
富贵尊荣
威严显赫
贵族之家,封建社会的缩影
贾府的环境
寥寥数语,豪门气派跃然纸上。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连续使用四个“大”字。守门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
给人一种气势煊赫,门禁森严的感觉,同时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
内外有别,等级分明,礼规繁琐。轿子进入荣府,“一箭之地”就要换成小厮来抬,到了垂花门,小厮也要“肃然”退出,由众婆子搀扶进去,到了正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
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的等级观念和礼规。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珍-贾 蓉
贾惜春
(秦可卿)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 琏
(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
(李 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如海)
林黛玉
宁国府
荣国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
千古文章。
芹
印
曹
雪
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传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
脂砚斋: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
今所谓“脂评”,非脂砚斋一人所写;今各种“脂本”不全出于同一底本。
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曹雪芹家庭身世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