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开始时间 0’0 结束时间 40’00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案例名称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材 书名: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 12月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2011版《美术课标》为指导思想,营造有利于激发孩子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情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的教学效果。 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发展观,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设置学习情境,并在学生相互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高效有用的媒体技术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解新知。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要求由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触控电视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网络资源平台下的课堂实录。 硬件环境完善良好。 
教学背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天马行空的联想。但落实到画面中人物造型能力,主题创作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积累画面素材。在示范环节关注构图及人物的动态的描绘。经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人物造型表现能力。如:《画自己》《我的好伙伴》《下雨了》《我爱我家》《节日里》等了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表现人物造型及动态特点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其他几课相比,本课侧重通过表现人物及景物,引导学生了解对比的概念,明确大与小是相对的。在学习表现大小对比关系的同时,引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比概念,明确大与小是相对的。 
学习表现大小对比的方法,尝试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比较分析、探究等方法,了解大小对比概念,学习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以及创新表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用于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从中发现、想象有趣事物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明确大与小是相对的,并且尝试在画面中表现出大小对比关系。 
教学难点:敢于大胆想象,创作出有情趣、想象力丰富的作品。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课堂导入 导入:展示图片 
老师:同学们在这张图片里发现了什么? 
老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手里能放一个人吗?同学们的手能拿什么? 
老师小结: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大。 
(板书:夸张) 
老师:这样的一位大人和小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播放视频《圆梦巨人》片段 学生观察图片: 
一个很大的老头,手上站了一位小女孩。 
学生回答:不能放人,只能放豌豆,苹果,水杯等等。 
学生欣赏视频片段,进入情境,引起兴趣,观察大小对比。 
 Power poin直观的有趣的画面插入激发了学生得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视频导入,有趣的视频,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提起兴趣。 2分钟 
0.40分钟 
课堂新授 
 展示图片: 
老师:小苏菲被带到了大人国里啦!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了格列佛身上。同学们在这张图发现了什么? 
展示图片“蒲公英的种子” 
老师:小人国的人有多小呢?这是什么呀?这个有多小呢?用手比一比。 
老师:小人国的人有多小呢? 
展示动图(小人国的人在种子上爬) 
展示图片(两个一样大小的男孩)1 
老师:大人国的人又有多大呢?这个小男孩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看另一个,是大人国的人么? 
展示图片(两个男孩)2 
老师:现在他够大吗? 
展示图片(两个男孩)3 
老师:现在他够大吗? 
展示半开画一只鞋子。 
提问:这么大一张纸,只能放下大巨人的一只鞋子,同学们想象,这个巨人有多大呀! 学生观察图片: 
发现了大巨人格列佛和小人国的士兵。 
学生观察:蒲公英的种子。 
学生用手比出蒲公英种子的大小。 
学生观察大小对比。 
学生观察对比两个男孩的大小回答:一样大,不是大人国的人。 
学生观察回答: 
大了一点,但不够大。 
学生观察回答: 
非常大! 
学生观察大鞋子,想象巨大的人,感受大的感觉。 Power poin图片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地看到人物大小地对比。 
Power poin图片的播放并结合自身现实生活的经验,让学生直观的地看到人与物夸张的大小对比。 
Power poin动态图片播放,引导学生理解大与小的对比。 
运用夸张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巨大的感觉。 4分钟 
教学示范 
学生作品欣赏 教师:今天有一位精灵,看到这么大的鞋子,非常好奇,想到我们班来参观,同学们欢迎吗? 
运用教学展台,画出精灵,并剪出来。 
示范人物的结构,动态,线条的运用。剪刀的使用等。 
展示范作 
提问:这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的精灵? 
和谁相比? 
将范作贴黑板上,展示一个更小号的人。 
提问:现在他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呢? 
将精灵贴在大鞋子旁边。 
老师:现在他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的? 
粘贴花朵及小人 
老师:大人国的花都非常大,也非常美丽(粘贴)。小精灵看到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忍不住叫来了好朋友(粘贴),有的爬到了鞋子里,还帮助小伙伴一起爬呢!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老师提问:这两个小精灵是不是一样大小呢? 
老师:画面中他们却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变化。 
大与小是通过什么样的美术语言形成的呢? 
(老师板书:对比) 
展示图片1 
老师: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看看他的故事说的是什么呢? 
展示图片2 
老师:大人太大了,多大的纸都没有办法画出来,怎么办呢? 
老师小结:采用局部特写法。 学生非常好奇,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并学习绘画和剪纸方法。 
学生对比老师和自己,观察范作精灵,回答:与老师比是 
小人国的精灵。 
学生对比大鞋子,回答:是小人国的。 
学生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感受大小的对比,了解画面的构图及创作时要有故事情趣。 
师生谈话 
学生观察比较:是一样大小。 
师生谈话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对比。 
学生欣赏学生作品,说出画面的内容。 
师生谈话,学生想办法:画出一部分,不用完整地画出人物。 
教学展台帮助老师更快、更直观的进行示范操作。在电子显示屏上放大展示出作品,让孩子能够观察得更清晰明了。 
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大小的对比关系。了解绘画构图,疏密有致,感受画面构图情趣。 
Power poin图片播放,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了解有趣的故事情景,拓展创作思路。 6分钟 
2分钟 
创作 展示喷绘校园图 
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孩子那么认真,大人国小人国的朋友都想来到我们北外附校的校园里看看大家。 
老师提出要求: 
通过夸张的手法,利用对比关系,独立创作一个小人国的人,或两人合作创作一个大人国的人。 
画完后用剪刀剪下,并粘贴在校园图中。 学生根据要求或独立完成小人国的人,或合作完成一个大人国的人。 无论是独立画,还是合作画,最终都会合作拼出校园图的场景。让学生们感受合作的力量。并通过校园图,感受大小对比。 24分钟 
巡视辅导 关注构图、画面完整性。 
 学生创作。 
 
展评 展示方法: 
将学生完成的大人或小人粘贴在校园背景板上,呈现出大人小人来到校园的情景。 
评价: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朋友,他们在画面里团结友爱,正如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样,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相爱如同一家人。 
教师把学生作品上传微信教师群和家长群让老师和家长参与欣赏评价。 学生粘贴作品。 
师生交流。 
学生受到鼓励。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独立创作的人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呈现出完整又漂亮的图画,感受合作的力量。并通过大与小的人物感受对比。 
 2分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