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因斯坦

文档属性

名称 少年爱因斯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1 13: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有一天,在公共汽车上,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把眼镜弄掉了,他弯下腰去拣,但没有找到。这时,坐在爱因斯坦对面的一个小姑娘把眼镜拣起来递给了他。 “谢谢,小姑娘,你真可爱。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克拉拉·爱因斯坦,爸爸。”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犹太后裔。生于德国
1921年发现光电效应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
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对宇宙学说也有贡献。
爱因斯坦简介
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把握文中必须掌握的字词的音、形、义。
2.初步了解爱因斯坦的简况。
3.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4.学习文章在结构与描写方法上的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
少年爱因斯坦
一、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孤僻 涓涓
腼腆 遏止

juān
miǎntiǎn
è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自得
满怀远大理想和抱负而精神旺盛的样子
雄心勃勃
1、注音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音乐和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缘分,他虽然没有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
⑵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了。
⑶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留恋佳境,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⑷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形容喜悦,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不解之缘)
(跃跃欲试)
(流连忘返)
(怡然自得)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本文写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经历的事情是按年龄来写的。
你能不能以年龄为序列出经历,看看在不同的年龄他都有些什么经历?
三岁时 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
对音乐的早慧。
四五岁时 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
大眼睛寻求答案。
五岁时 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
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六岁时 要求拉小提琴。
七岁时 还没有学会说话。
十岁时 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
反对者。
十二岁时 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
理,超前自学数学与
物理。
2、在这些经历中,你对爱因斯坦的哪件经历印象最深?(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3、少年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各抒己见,自由辩论)
少年爱因斯坦
愚笨少年
天才少年
说话晚,讲话费劲
沉静而孤僻
眼睛光彩明亮
音乐异常早慧
好奇心强,爱观察,爱思考好钻研
不守纪律,想入非非
生性孤僻,反应迟钝
不从众,有独特见解
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物理与数学学得很好
父母担心,
老师批评训斥
父母疑惑,
大学生惊讶
大智若愚
正义少年:
反感暴力专制
4、爱因斯坦取得伟大的成就和他小时侯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精读21~33段,从中体会爱因斯坦对待学习的态度,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句子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请你想一想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
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
爱钻研、自主学习,超前学习
少年爱因斯坦
1、积极、自主地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2、君子之学必好问。学习应该勤学好问、好独立思考。
3、人应该自信自尊自强,而不应该自卑自暴自弃。
启发:
三、研讨赏析
1、 下面两个句子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②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作用:承上启下 效果: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①.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
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
过渡语段:
1、第5段(尽管如此、、、、)
2、第12段(、、、加之、、、)
3、第21段(在这期间、、、外来的因素。)
4、第31段
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2、读课文,思考:
文中多次描写了爱因斯坦的眼睛,找出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眼睛语句的作用。
(1)(第3自然段)
“从那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色彩呀。”
这样给人一种希望,四五岁了还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2)(第7自然段)
“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着呢。”
写出了他对音乐的入迷,表现了他在音乐上的早慧。
(3)(第13自然段)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写出了爱因斯坦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描写眼睛的作用
突出了少年爱因斯坦的聪明、善于思考、与众不同。
三、体验反思
1.你怎样看待爱因斯坦对学校教育的不满?
2.你对某些教育方式不满意时,你是怎样想和怎样做的?
四、拓展延伸 第三只小板凳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自信、有勇气、不气馁
十六岁的爱因斯坦
四岁的爱因斯坦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作业:
1、用楷书正确抄写字词积累。
2、如果你想了解爱因斯坦更多的故事,请在http://www.输入“爱因斯坦”搜索,向同学们讲一讲他的故事。
或以《……请听我说》为题,可以填写“校长、老师、爸爸妈妈、笨小孩等),写一篇小作文,表达你的心声。
要求:实话实说,以真情实感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