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堂同步测试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某学校的研学小组在野外拍摄的四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地貌,由风力侵蚀形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幅图的拍摄地,下列推测最可能的是(
)
A.甲—广东省
B.乙—哈萨克斯坦
C.丙—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丁—新疆
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3~4题。
3.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
A.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D.搬运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4.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青藏高原研究人员在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微地貌野外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在绒布河谷上游东侧新冰期(又名绒布德寺冰期)的侧碛垄上发育有高度不一的土柱,因其出现在冰川的侧碛垄上,故称其为冰碛土柱。这种局部地区特殊微地貌体发育过程划分为孕育期、成熟期及消亡期三个发育阶段。下图为研究人员绘制的冰碛土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冰碛地貌体的形成演化不是单一的自然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存在显著日变化的有(
)
①冻融作用
②风力侵蚀
③流水侵蚀
④崩塌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关于冰碛土柱在发育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古冰川侧碛垄斜坡受降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发育冲沟
B.图b中,冻融作用使冲沟两侧冰碛物变松散
C.图b中,流水作用下冲沟深度变大,形成土柱
D.图c中,土柱高度降低直至消失,侧碛垄坡度变大
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当地时间2020年2月13日早上,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默拉皮火山(GunungMerapi)喷发,火山灰柱高达2000米。
(1)据图说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指出默拉皮火山(GunungMerapi)喷发波及的地球内部圈层及判断依据。
(3)分别说出图中②④⑤⑧所属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能力提升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水深达1940米)和蓄水量最多的淡水,其水量可供50亿人使用半个世纪,监测表明其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8-9题。
8.根据材料分析贝加尔湖形成原因(
)
A.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B.冰川侵蚀,积水成湖
C.风力侵蚀,积水成湖
D.海水侵蚀,积水成湖.
9.贝加尔湖底部具有厚厚的沉积物,其深度仍在不断加大,推测其原因是(
)
A.湖区周围降水增多
B.地下水水位不断升高
C.地壳不断下陷,湖盆加深
D.全球温度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加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新疆地质地貌条件复杂,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盆地地形,东窄西宽,东高西低,呈向西敞开的喇叭形,盛行西风可以向东进入。伊犁河谷山区森林、草原茂密,也有大面积的黄土分布。据此回答10-11题。
10.伊犁河谷黄土颗粒在平面上由西向东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逐渐变细
B.逐渐变粗
C.先变细后变粗
D.先变粗后变细
11.伊犁盆地阶地上黄土沟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冰川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
广东肇庆七星岩由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七星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13.七星岩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流水侵蚀—流水堆积—固结成岩
C.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固结成岩
14.琥珀指距今4
500万~6
500万年前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盖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生物化石。甲国琥珀矿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河谷、沼泽地区,人烟稀少。近日,在M矿区开采的一块琥珀原石上发现疑似海葵(海洋生物)的生物化石,这块琥珀的中上部包裹着一只蜘蛛,下部嵌着一只直径约21毫米的疑似海葵的生物。下图示意甲国位置及琥珀矿区。
(1)指出甲国琥珀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M矿区所在地区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A
6.D
7.(1)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碎屑物质;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2)地幔和地壳;判断依据: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②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地壳运动,⑧为风化、侵蚀作用。
(4)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地表环境不断演化。
8.A
9.C
10.A
11.C
12.C
13.A
14.答案 (1)沉积岩。琥珀中有化石存在。
(2)先为陆地,后地壳下降成为海洋,又经地壳抬升作用成为陆地。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在M矿区开采的一块琥珀原石上发现疑似海葵(海洋生物)的生物化石”推断,琥珀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地壳运动的角度分析M矿区所在地区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5张PPT)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核心素养:
1.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差异。(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角度综合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及过程。(综合思维)
3.通过野外观察,识别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及主要地貌景观。(地理实践力)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地面坦荡的内蒙古高原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比内、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由
引起的
、
和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1.概念:
2.分类:
自然界
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
地表形态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成地球时的原始热量,还有一种是放射性热量(铀-238、铀-235、钍-232和钾-40,)。
2.分类:迅速剧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岛上。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而且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科学家根据在青藏高原发掘到的大量恐龙化石、三趾马化石、海相化石和陆相植物化石,证明它在2.3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跟太平洋、大西洋相通。后来,地壳发生强烈的运动,印巴板块和亚欧板块互相碰撞,形成了今天这个雄踞世界之巅的大高原。这次造山运动在地质史上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是最新的造山运动,距今不过两三千万年.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分 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相互关系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水平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喜马拉雅山、大西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青藏高原、台湾海峡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②基本形式
青藏高原
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东非大裂谷
大洋中脊
(2)岩浆活动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地表基本格局。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
活动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化石演化海陆变迁
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塞拉比斯神庙动物蛀蚀
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
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
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依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
墨西哥火山喷发
墨西哥火山喷发
1943年2月20日,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至45米,周后,
长高到135米。
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以下等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
(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过程
根劈作用
寒冷地带,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因而它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产生很大的压力,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更深入地渗入岩石的内部,同时水量也可能增加,并再次冻结成冰。这样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不断扩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又称冻融风化。
冰劈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无特定颜色,取决于原始沉积物的颜色。常见的有风蚀垄槽、风蚀土墩、风蚀凹地等。
早期沙漠里的基岩平台高地,基岩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昼夜温差和偶尔的暴雨等促进风化。由于风的长期磨蚀作用,上部松散的岩层垮塌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2).侵蚀作用
①风力侵蚀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丹霞地貌
顶平、身陡。
丹霞地貌强调的是红色地层和陡崖坡
②流水侵蚀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黄土高原的冲沟
黄土高原的冲沟
河流深切的河谷
黄土高原的冲沟
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溶洞
流水溶蚀地貌
石林
峰林
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溶地貌)
U形谷
冰川运动:重力牵引约每天下滑0.5米
冰斗
③冰川侵蚀
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澳
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
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
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
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
④海水侵蚀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貌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穴
The
power
to
shape
the
surface……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海蚀崖
海蚀平台
Geological
topics
The
power
to
shape
the
surface……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
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图为英国西南部海岸的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
流水搬运
风力搬运
(3).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4).堆积作用
①风力沉积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缓坡为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
搬运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冰碛堆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②流水沉积
冲积扇
长江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
出山口: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C
D
B
A
峡谷
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二、外力作用:4、典型地貌:④海岸地貌
第二章
第1节
塑造地表形态力量
③海岸沉积:沙滩
④冰川沉积:冰斗湖、冰渍丘陵、冰渍平原等
⑤生物沉积
珊瑚礁海岸
3.外力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
第1节
塑造地表形态力量
使地表趋于平坦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章
第1节
塑造地表形态力量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划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侵入:花岗岩
喷出:玄武岩
岩浆
(1)岩浆岩
玄武岩(喷出岩)
花岗岩(侵入岩)
黑色,多气孔,密度小。
流纹岩(喷出岩)
质地紧密,坚固,为建筑材料。
(2)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想一想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排序?
(3)变质岩
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
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含量大于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一般是由石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
三大类岩石总结
岩石种类
成
因
常见岩石
岩浆岩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喷出岩)
花岗岩(侵入岩)
沉积岩
各种岩石碎屑物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生物遗体堆积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各种岩石经变质作用而成
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大理岩
侵入型
喷出型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变质
高温高压变质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
接触岩浆后重熔、再生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高温、高压)
技巧:
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三类岩石都能重熔成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岩浆)
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岩浆是重熔作用
思考:
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
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
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之下,通过与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循环转换中。
小结
课堂练习
石海(见下图)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堆积的大片巨石角砾,是岩石在水或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完成第1~2题。
1.推测与石海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冰川沉积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水的冻融
2.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点是( )
A.大兴安岭北部
B.塔里木盆地
C.海河入海口
D.祁连山山麓冲积扇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能够表示冷却、凝固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与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谢
谢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题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核心素养:1.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差异。(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角度综合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及过程。(综合思维)3.通过野外观察,识别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及主要地貌景观。(地理实践力)
重点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及过程
难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及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图、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图、地面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图以及各种样的地貌景观图。
让学生思考并引地质作用
导出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通过观看那么多类型的地貌景观图,那么,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界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分类: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图片导入)地球内能相关图
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成地球时的原始热量,还有一种是放射性热量(铀-238、铀-235、钍-232和钾-40,)。2.分类:迅速剧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图片导入)基拉韦厄火山图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岛上。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图片导入)青藏高原图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而且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科学家根据在青藏高原发掘到的大量恐龙化石、三趾马化石、海相化石和陆相植物化石,证明它在2.3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跟太平洋、大西洋相通。后来,地壳发生强烈的运动,印巴板块和亚欧板块互相碰撞,形成了今天这个雄踞世界之巅的大高原。这次造山运动在地质史上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是最新的造山运动,距今不过两三千万年.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图片导入)岩层受到挤压图和岩层受到拉伸图②基本形式(图片导入)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关资料图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图片导入)青藏高原形成图(图片导入)东非大裂谷形成图(图片导入)大西洋中脊形成图(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图片导入)火山喷发和岩浆流动图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图片导入)高温高压和变质作用图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地表基本格局。(图片导入)对地表影响的各种地貌图活动
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下面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图片导入)内力作业活动图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图片导入)化石演化海陆变迁图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
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图片导入)塞拉比斯神庙动物蛀蚀图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
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依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1943年2月20日,第二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至45米,周后,
长高到135米。(图片导入)墨西哥火山喷发图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图片导入)太阳能相关图2.表现形式及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以下等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图片导入)河流上、中、下游图(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物理风化)、化学分解(化学风化)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风化作用。(图片导入)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过程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图片导入)根劈作用图(图片导入)冰劈作用图寒冷地带,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因而它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产生很大的压力,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更深入地渗入岩石的内部,同时水量也可能增加,并再次冻结成冰。这样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不断扩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又称冻融风化。(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图片导入)雅丹地貌图雅丹地貌无特定颜色,取决于原始沉积物的颜色。常见的有风蚀垄槽、风蚀土墩、风蚀凹地等。早期沙漠里的基岩平台高地,基岩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昼夜温差和偶尔的暴雨等促进风化。由于风的长期磨蚀作用,上部松散的岩层垮塌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②流水侵蚀(图片导入)丹霞地貌图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丹霞地貌强调的是红色地层和陡崖坡、顶平、身陡。(图片导入)黄土高原和河流侵蚀图(图片导入)喀斯特地貌相关图③冰川侵蚀(图片导入)冰川各种地貌图④海水侵蚀认识海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澳
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海蚀柱,这里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海蚀柱最高约45米。近些年来,陆续有5根海蚀柱倒塌。这些海蚀柱是如何形成的?海蚀柱为什么会倒塌?预测未来这一景观的演变趋势。(图片导入)海岸侵蚀图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貌(图片导入)海岸各种地貌图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图片导入)海岸各种地貌图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
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图为英国西南部海岸的海蚀拱桥(图片导入)海岸各种地貌图(3).搬运作用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图片导入)流水搬运图、风力搬运图、冰川搬运图、海浪搬运图。(4).堆积作用①风力沉积搬运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图片导入)风力沉积形成相关图(图片导入)黄土高原风力沉积图②流水沉积(图片导入)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图(图片导入)冲积扇图(图片导入)长江三角洲图(图片导入)海岸沉积图(图片导入)河流各种地貌的判断③海岸沉积:沙滩(图片导入)沙滩图④冰川沉积:冰斗湖、冰渍丘陵、冰渍平原等(图片导入)冰川各种地貌图⑤生物沉积珊瑚礁海岸图3.外力作用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图片导入)削高填低图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的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图片导入)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片导入)岩石圈相关图1、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划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岩浆岩(图片导入)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图(图片导入)玄武岩(喷出岩)、流纹岩(喷出岩)和花岗岩(侵入岩)图(图片导入)玄武岩和花岗岩简介(图片导入)岩浆岩相关图(2)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图片导入)沉积岩形成过程图(图片导入)沉积岩各种类型(图片导入)砾岩、砂岩、页岩颗粒图想一想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排序?
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图片导入)沉积岩相关图(3)变质岩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
(图片导入)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图(图片导入)三大类岩石总结图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片导入)动画展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片导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片导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简化示意图技巧: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三类岩石都能重熔成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岩浆)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岩浆是重熔作用思考: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图片导入)岩浆活动图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之下,通过与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循环转换中。
让学生看图回答概念和分类让学生看图回答能量来源和分类让学生看图回答地壳运动让学生看图回答岩浆活动让学生看图回答变质作用让学生看图回答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让学生看图回答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及作用让学生回答风化作用让学生回答侵蚀作用让学生看图回答搬运作用让学生看图回答堆积作用让学生看图回答外力作用的影响让学生看图回答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划分)让学生看图回答岩浆岩让学生看图回答沉积岩让学生看图回答变质岩让学生看图回答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让学生学会看图写出昼夜长短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学会分析教材的案例
课堂小结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界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分类: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2.分类:迅速剧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2.表现形式及作用(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②流水侵蚀③冰川侵蚀④海水侵蚀(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①风力沉积②流水沉积③海岸沉积④冰川沉积⑤生物沉积3.外力作用的影响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划分)(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