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1 14: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 的侵略气焰。
(2)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 。
(3)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 。
2,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 。
3,1953年7月, 标志着中朝人民
取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4,参战部队是: ,司令员是: 。
5,战斗英雄: 、 。
美帝国主义
国际威望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邱少云
黄继光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目标:
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土改的历史意义可以用“三农”来加以理解和记忆。
“三农”分别是“农村、农业、农民”
自学提纲
1.土地改革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2.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3.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核心内容。
4.土地改革的结果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意义?
土 地 改 革
必要性(原因)
经过
结果
①______________阻碍了 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 __________的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土地改革
_______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_______年底, ___________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______________,消灭了___________
2. ________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 ____________更加巩固
4 .大大解放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意义
封建土地制度
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新解放区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
1952
全国大陆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
农民
人民政权
农村生产力
国家工业化建设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二、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阶级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
农民烧地契
农民分土地
农民分到牲畜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农民欢庆土地改革
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B、A、C、D)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到________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2
5.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
  A.1949年底  B.1950年底
  C.1952年底  D.1956年底
C
C
7.在下列对土改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8.在土改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D
A
9.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颁布后,在全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中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
土地改革运动。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歌剧《白毛女》剧照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封建土地制度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1. 下表是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D
2.固城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今年6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土地改革”的农民,以下最适合的访问对象是( )
A.孔大爷(80岁) B.李伯伯(52岁)
C.田大叔(46岁) D.史阿姨(35岁)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A
3.《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下列不可能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情景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D
4. (2010·海南中考)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 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A
B
6.导致下图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C
7.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8.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C
B
下列各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是( )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
B.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 到1952年底,全国各民族土地改革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D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千米,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学习目标:知道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