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断句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断句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2、诸葛亮:“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3、司马迁:“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
后人评价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背景资料: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字词:缚( ) 曷( )
枳( ) 诣( ) 酒酣( )
节奏:(1)其实味不同
(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fù
hé
zhǐ
yì
hān
/
/
/
/
/
/
预习检查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
注意通假字
注意了解词类活用
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
晏 子 将 使 楚。 楚王 闻 之, 谓 左右 曰:
“晏婴,齐 之 习 辞 者 也,今 方 来,吾 欲 辱 之,
何 以 也?” 左右对曰:“为 其 来也,臣请 缚 一人过王
而行。王曰,何 为 者 也?对 曰:齐人也。王 曰,何 坐?
曰, 坐 盗。”
出使
听说
代这个消息
对 … 说
判断句:
熟练
…的人
将要
代晏婴
宾语前置句:以何
回答
wèi 在,
请允许干某事
绑
宾语前置句:为何 为wéi:做
宾语前置句: 坐何
犯罪
犯罪
晏子至,楚王 赐 晏子酒。 酒 酣,吏二缚 一人 诣 王。
王曰:“缚者 曷 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坐 盗。”王 视
晏子曰“齐人 固 善 盗乎?”晏子 避 席 对曰:“婴 闻 之,
橘 生 淮南 则 为 橘,生 于 淮北则为枳,叶 徒 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 以 然 者 何? 水土 异 也。
赏赐
喝酒喝得正高兴
绑
到
宾语前置句
通假字: “曷”通“何”:什么
本来
善于擅长
离开座位
代这样的事
就
变为
只是
它们的果实
……的原因
代词, 这样
不同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 得无 楚 之 水土 使民善盗耶 ”
王笑曰:“ 圣 人 非 所 与 熙 也, 寡人 反 取 病 焉.”
莫非 …… 吗
不是
“熙”通“嬉”:开玩笑
辱
原文:将 使 楚
译文:将要出使楚国
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2、古今异义
左右
古:
今 :
近侍
表方位名词
古:
今 :
犯罪
动词坐下
坐
古:
今 :
它们的果实
实际上
其实
古:
今 :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所以
3.通假字:
1)曷( )通____译:______
2)熙( )通____译:_____
hé
“何”
什么
xī
“嬉”
开玩笑
4. 词类活用:
齐人固善盗乎?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邪!
(形容词作动词,善于、擅长)
5.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圣人非所与熙也。
(肯定)
(否定)
以何也,用什么
为何者也,做什么
坐何
2)倒装句:
吾欲辱之,何以也?
何为者也?
何坐?
3)固定格式: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吗)
6、一字多义
为
为其来也:
何为者也:
(相当“于”可译为“当”)
(做)
之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指事代词,代晏子使楚这件事)
(人称代词代晏子)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
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习辞: 方:
坐盗:
酒酣:
固: 善:
避席: 徒:
得无: 诣:
善于辞令
将要
犯了盗窃罪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本来
善于、擅长
离开座位
只
莫非
到
7.重点字词
品句子,悟情感
推敲下列句子各应读成哪种语气?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 ②齐人固善盗乎?③所以然者何?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①句是疑问语气,楚王的目的是栽赃陷害,当众侮辱晏子。②句是责问的语气,楚王把矛头指向所有的齐国人,一个“固”字更是对齐国人的极大污蔑。③句是晏子对生于淮南、淮北的橘“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产生的原因的自问自答,是设问语气。④句是晏子对晏子反问楚王“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暗含“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之意,反问语气。
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楚王傲慢无礼,以此“礼遇”迎接
生动比方,避开锋芒
从原因角度分析,暗含类比之意。
引出事实:在楚之人善盗
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
刘勰 “事核而言练”
在齐为君子
在楚为强盗
水土异也
生淮南为橘
生淮北为枳
巧妙之处:1、绵里藏针:语气非常委婉,不卑不亢,有礼有节:“避席”礼节周到,“得无······耶”看似模棱两可的、揣摩、疑问的语气,表达的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婴闻之”留有余地的口吻。
借力打力:楚王的用心是险恶的,他把矛头指向了整个齐国,更加难办的是你明明知道他是栽赃陷害,却无法澄清事实。而晏子巧妙地运用类比的手法,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类比“齐人也,坐盗”的诬陷,然后巧用“水土异也”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的结论,化被动为主动,以楚王之矛功楚王之盾,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可谓妙矣。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 bin)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 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就是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 ”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
美国务卿访华,带着蔑视神色说:“中国人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头走路。”此语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周恩来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国务卿阁下,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 ,而你们美国人 。”
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道路
两个,男厕和女厕
走的是上坡路
走的是下坡路
说说你敬佩的古今中外的外交家以及他们的一些外交轶事。
资料共享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秘密建了一处潜艇基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有关的消息,罗斯福压低了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好朋友肯定地点了点头。罗斯福俯在好友耳边,小声说
例1:歌德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散步时,迎面走来一位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扬起头,傲慢地说:“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闪到一旁,微微一笑,说
:“你能,我也能。”
:“我正好相反。”
资料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