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2008年哈尔滨冰雕节作品
将一针筒内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体积明显变大,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2、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3、水分子数目变多了?
4、水分子受热跑到另一端去了?
结论:
水分子 和 不变
水分子之间的 和 变化
数目
大小
距离
排列方式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
气体体积变大的原因:
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1、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的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路边斑斑水迹,在太阳光照射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水蒸发的原因,你能从微观角度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汽冷凝的结果,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结论:
1、水是由 直接构成的。水分子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 时,运动 ,分子之间间隔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失去 时,运动 ,分子之间间隔 ,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水分子
能量
能量
加快
减慢
增大
减小
2.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①.水在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②.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
③.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由水蒸气分子构成
3.请用分子的特性解释现象:
①.滴在黑板上的水不见了 。
②.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干的快 。
不断运动的
分子不断运动的
不变
都是水分子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将100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两者混合后体积是多少?
等于200ml
小于200ml
?
大于200ml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加热碘升华管有固体一侧
3.观察过程中的现象
4.冷却后观察管另一侧的现象
友情提示:碘是紫黑色固体
碘蒸气是紫色气体
思考:试从微观角度解释碘加热的整个过程
实验探究: 加热碘升华管
加热碘升华管
现 象
加热过程中
冷却后
紫色碘蒸气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充满整个容器
在管中另一侧出现黑色碘固体
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达标练习二: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把糖放在水中不见了说明 。②把50ml水和50ml酒精倒在一起,发现体积 100ml(小于、等于、大于),说明 。
③ 水能透过滤纸 。
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说明
。
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很小
夏天温度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快,
冬天温度低,,分子失去能量,运动慢,
2.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A
D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能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材料一说明: 。
材料二说明: 。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很小
2.下列现象能充分说明分子之间既有间隔又在不断运动的是( )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得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
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
3.下列操作与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
选项 操作与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运动
C 一滴水中有约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D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 分子质量很小
C
D
“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是怎样变成一片白云,是如何变成绵绵细雨,又是如何变成皑皑白雪的?”为题,拟人化的描述水的天然循环。
冬天,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下雪时不冷而化雪时冷,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