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3 11:35: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游山西村
第五单元·第20课
情境导入
在南宋时期有位能人,他文武双全,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同时他又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写下了无数忧国忧民的诗篇。他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入朝做了大官,但却遭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被诬陷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于是,皇帝偏听了这些污蔑之言,罢免了他的官职。怀着满腔的愤怒,他回到老家绍兴闲居。
情境导入
一天,此人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他十分感动,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诗篇《游山西村》。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今为我们啧啧称奇,他便是爱国诗人——陆游。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不仅成为南宋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极力支持张浚北伐,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令作者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始终忧怀国事。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整体感知
1.听读诗歌,注意节奏。
观看《游山西村》情境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整体感知
2.朗读诗歌,读出节奏。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整体感知
3.读懂诗意:
展开想象,还原画面,理解诗歌。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合作探究
2.《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风气。“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合作探究
3.颔联不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用语浅近,富于哲理,你读到了怎样的哲理呢?
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山重水复疑无路”——逆境完全可以转化为“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境,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合作探究
4.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真是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合作探究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出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课堂小结
小 结
这首诗歌展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图景,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淳美的乡村风俗和谐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
精细的刻画源于诗人对山西村优美景色和优美人情的沉醉与不舍,而当时的陆游却是这样的处境:满腔爱国情绪,却被罢官,只能苦闷还乡。
课堂小结
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也应该像大诗人陆游一样,坚信:
尽管怀才不遇,颠沛流离,但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布置作业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在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意”,描绘的物象是“境”。二者的融合,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