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
考向·链接高考
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2.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以土地退化为例)
项目
具体内容
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项目
具体内容
防治
措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命题视角
耕地破坏在高考命题中常常与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结合起来考查,这部分知识与必修结合比较密切,常常作为命题的背景,侧重于考查土地退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真题展示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解析】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矿物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措施
目的
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
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措施
目的
在矿区生产中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保护土地资源
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实行能源消费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减轻环境污染
命题视角
能源短缺问题的考查主要是侧重于能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命题常常以煤、石油为背景进行考查。近几年常常侧重考查新能源的开发,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
真题展示
(2013年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解析】第(1)题,结合文字材料及图可知,巴西甘蔗产量大,为乙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巴西石油资源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第(2)题,在分析利时,主要考虑乙醇汽油的优势及对环境的保护价值;在分析弊时,要注意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如果用粮食大力发展乙醇,会加剧粮食供应压力。
【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
1.短缺原因
2.解决措施
命题视角
高考对于水资源的考查不仅仅限于选修题目中的考查,还常常和水循环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必修中常考查的是地理基本原理,选修中则主要考查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真题展示
(2019年江苏高考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甲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甲
乙
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解析】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洪涝灾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特征。同时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要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防止过度开采。
【答案】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第二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重变化图”,回答第1~2题。
1.关于图中曲线表示的能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木柴
B.②曲线表示煤炭
C.③曲线表示石油
D.④曲线表示潮汐能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
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木柴和煤炭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木柴
D.目前石油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中横轴表示的时间及对应的能源所占比重分析,②曲线在1850年前占比重最大,表示木柴。①曲线在1900年前后占比重最大,表示煤炭。③曲线在1950年占比重增大,且逐渐超过煤炭所占比重,表示石油。④曲线出现较晚,表示水能。⑤最晚出现,表示核能。⑥出现较早,与石油利用时间相近,近年来占比重增长快,代表天然气。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⑥曲线代表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目前石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3.有关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导致土地退化
B.造成水污染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C
解析:露天采矿是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后直接采掘矿石,会导致地面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种类减少等。
4.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
B.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
C.循环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D.循环经济模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减量化”指从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指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以延长产品的寿命和服务时间;“再循环”指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因此循环经济的“再循环”是把输出的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处理量,还会有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5.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对外资源
【答案】B
解析: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通过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不稳定性能源也要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结合下面“2010—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平衡图”,完成第6~8题。
6.2010—2020年我国(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0—2020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8.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6.D 7.B 8.C
解析:第6题,表中数据表明,2010—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迅速。第7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较大。第8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精炼提升】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1月22日凌晨,加注混合了一定比例生物航空煤油的从北京飞往芝加哥的海航HU497飞机成功降落。生物航空煤油的原料来自餐饮废油,即俗称的“地沟油”。该航班的成功降落,也是国内首次从“地沟油”炼化燃料实现跨洋飞行成功的标志。常规的航煤每吨排放3.2吨
CO2,按我国航煤年均3
000万吨消费量计算,如果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将至少减排30%,一年可减排CO2约3
300万吨。“地沟油”航班引发关注的同时,类似燃料的推广仍存在困难。业内人士指出,相对高昂的生产成本,回收、销售端的“小作坊”运作方式,致使“地沟油”燃料全面使用尚需时日。
简述全面推广生物航空煤油的意义,并为全面推广生物航空煤油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意义:减少石油消耗量,缓解石油资源枯竭问题;减少废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立法和执法检查,保障生物航空煤油的源头“地沟油”的供给;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降低生产成本。
10.读下面“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露天煤矿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过程中要剥离表层土,使植被遭破坏,造成生态及环境问题。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复垦,既可以治理生态问题,也可以治理环境问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会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近年来,该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材料二 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图。
(1)下图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请分别写出①②③代表的内容。
(2)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根据材料二,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答案】(1)①酸化 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③呼吸
(2)河口为三角形(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或信风)影响,信风顺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3)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或海陆风);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酸性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2)题,亚马孙河口口大内小,潮水易被推高;东北信风推高潮位;受河流高水位影响形成高潮水位。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海陆风和台风叠加影响,且由于地表相对平坦,因而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2010年、2015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能源消费结构。其中核电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核能发电具有地区适应性强、一次性投料可以长期运行、按规范操作安全性高的特点。
说出该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发展核能发电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特点:煤炭消费比重明显下降,但仍占主体;石油消费比重略微下降,稳居第二位;天然气消费比重略微增加;核电从无到有,增加迅速。
有利影响:核能发热效率高,对原料消耗量小,无污染气体排放,有利于当地降低对煤炭、石油的依赖,减少大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不利影响:核能发电有废热污染,处置不当会破坏当地水体生态环境;核能发电有核泄漏风险(反应堆、核废料泄漏),一旦操作不规范,发生事故,对当地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辐射危害。
解析:该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对比2010年和2015年的变化不难分析。说明发展核能发电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核能的优点着手分析其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核能发电有废热污染、可能造成核辐射等方面分析不利的影响。第二章 第三节
【基础巩固】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回答第1~2题。
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2.根据该段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湖泊水流动性小,自净能力差,A项错误。污染物进入河流扩散快,溶解氧多,但是污染物不会繁殖,B项错误。湖泊流动性差,溶解氧少,C项错误。地下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差,D项正确。第2题,缺水国家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会导致富水国家水资源紧张,同时水资源长距离运输容易因下渗及蒸发导致水量的浪费,A项错误。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B项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可能导致水资源紧张,C项错误。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但是包括农产品中的水,也包括服务所需的水资源,D项错误。
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表为“某年份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表”。据此完成第3~4题。
城市
生活用水价/元
城市
生活用水价/元
北京
2
东京
22.8
悉尼
9.3
罗马
6.9
巴黎
6
伦敦
4.8
3.2019年北京居民用户水费标准:第一阶梯上限180立方米,水费价格为5元/立方米;第二阶梯为181~260立方米之间,水费价格7元/立方米;第三阶梯为260
立方米以上,水价为9元/立方米。北京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水资源丰富与否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表中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城市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北京实行阶梯水价主要是为了促进节约用水。与国际水价接轨、增加国家税收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都不是主要目的。第4题,径流量的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变化的大小,伦敦、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稳定。东京、北京、悉尼是季风气候,罗马是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量不稳定。
我国的淡水资源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据此完成第5~8题。
5.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
6.针对上题的选项,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阶梯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8.我国长江以南比长江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低,这主要是因为( )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水污染较轻
D.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答案】5.D 6.A 7.C 8.B
解析:第5题,华北地区径流量小,水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缺水最严重。西北地区尽管水资源也不足,但耗水量少,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第6题,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第7题,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集聚形成的。第8题,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水资源利用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
【精炼提升】
9.以下是我国水资源情况的相关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7月,随着夏日气温的攀升,安徽巢湖蓝藻大面积暴发,湖水腥、臭、稠,因而造成部分区域供水紧张。合肥市2011年人均水资源量389立方米,实际年人均用水却高达426立方米。合肥市的供水量缺口很大。
材料二 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表。
项目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m3
居民人均用水量/(L·d-1)
中国
0.4
50%
91
280
发达国家
0.8
80%
9~18
130
(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为解决合肥市的水资源问题,请提出有效措施。
【答案】(1)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供应紧张。
(3)防治水体污染,改善合肥市河流湖泊的水质;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
解析:第(1)题,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受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第(2)题,材料一说明水污染严重;材料二说明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供应紧张。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的结论来提出针对性措施。水污染严重:防治水体污染,改善合肥市河流湖泊的水质。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农业节水技术。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地处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沿岸沙洲受加那利寒流影响较大。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降水量大,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故被称为“西非水塔”。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沙漠和时令河较多,所以要发展农业生产,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2月13日,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强化落实“河长制”,从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加强后续监管,完善考核机制;加快建章立制,促进“河长制”体系化;狠抓截污纳管,强化源头治理,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请从流域综合治理角度分析“河长制”的主要任务。
【答案】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加强水域生态修复与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但近20年来,我国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盲目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我国年地下水资源量图”。
(1)说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多选)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较贫乏,原因有( )
A.降水稀少
B.地表崎岖,坡度大
C.多山间盆地
D.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E.地下多暗河、溶洞
F.地下水开采量大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4)简述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丰富或较丰富(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北京、天津、宁夏和山西严重缺乏。
(2)BDE
(3)降水量小且降水变率大,河流径流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小;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农业发达,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大。
(4)主要问题: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或塌陷,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建议:加强立法和有效管理,制定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控制开采量,加大科技投入,防治地下水污染等。
解析:该题考查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贵州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地表水易流失和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来分析。第二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省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供水问题,当地不得不超采地下水,使得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情况比较严重。据此回答第1~2题。
1.河北沧州的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危及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将导致当地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2.为防止地面沉降情况的进一步加深,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限制发展需水量大的工业
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
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
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
【答案】1.A 2.B
解析: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的漏斗区,进而引起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塌陷,而解决此问题的积极措施是雨季回灌地下水。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更新,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第3~4题。
3.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4.黄淮海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 ②合理排灌,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渍、涝洼、沼泽、沙荒地、红黄壤,提高土地生产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塔里木盆地、江南丘陵不适合大规模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长江三角洲耕地质量高;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高,适合整治土地、提高耕地质量;鄂尔多斯高原应退耕还牧,以维护生态平衡。第4题,根据黄淮海平原低、湿、涝、碱、风沙的实际,①③不可行。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该区域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
6.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青海省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青海经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发展核能。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第6题,根据材料,青海省油气资源丰富,能源过剩,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耗能少,不适宜解决能源过剩问题。
“弃风”是指在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和火电冲突等原因,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光”就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大于电力系统最大传输电量+负荷消纳电量。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甘肃弃风电量104亿千瓦,弃风率43%。依据材料,完成第7~8题。
7.甘肃省成为我国光伏发电大省,最主要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深居内陆,太阳能资源丰富
B.地广人稀,地价低
C.国家鼓励新能源政策
D.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8.西部地区“弃风”“弃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地电力消费市场有限 ②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稳定性差 ③西部地区科学技术水平低 ④电力外送通道容量有限 ⑤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成本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甘肃省成为我国光伏发电大省的最关键条件是甘肃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太阳能资源丰富,A项正确;海拔高、空气稀薄不符合甘肃情况,D项错误;地价低、国家鼓励新能源政策与题干中自然条件不符,B、C项错误。第8题,西部地区“弃风”“弃光”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电力消费市场有限;该地的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具有季节性,因此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稳定性差;该地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外送通道容量有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成本高,故①②④⑤正确。西部地区“弃风”“弃光”主要是由于已建成的发电设施在能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出现了限电的现象,与科学技术水平低无关,故③错误;故答案选C项。
二、综合题(共60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如上图)。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
000年。
(1)说出与其他矿物能源相比,可燃冰的突出优点。(6分)
(2)简析我国开发利用可燃冰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1)污染小;储量大;燃烧效率高。
(2)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解析:第(1)题,矿物能源多为非可再生能源,且燃烧中污染产生较多,根据材料,可燃冰产生的污染物要远远小于矿物燃料;且可燃冰储量大、燃烧效率高。第(2)题,我国开发利用可燃冰,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改善我国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由于可燃冰产生污染少,可以改善大气质量;可燃冰的大量使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又称“CCS
技术”)是指从工业和能源等相关的生产活动中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运输到已开采的油田、海洋等其他安全地下场所进行封存的过程(如下图)。二氧化碳在油和水中的溶解度非常高,纯度
90%以上的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能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CCS
技术”可以捕获火电厂排放的
90%的二氧化碳。目前我国正在加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说明“CCS
技术”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简述我国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环境效益:
减少工业生产(火电厂)
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减轻温室效应(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经济效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
能使原油体积增加,
利于提高油田的产油率。
应注意的问题:
燃煤产生的烟气含有多种污染物和杂质,
分离时要注意提高二氧化碳纯度;注意运输安全,防止二氧化碳泄露引发其他环境问题;
海洋封存要注意密闭,
避免影响海底生物的生存环境。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陕西省西山灰岩群采区位于黄河西岸,灰岩的开发利用曾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之而来的矿区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露采场形成的岩质高陡边坡寸草不生,为崩塌发生提供了条件并影响地貌景观;废渣占地,破坏了土地资源。针对采矿区的环境问题,某矿区采场实施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如下图)。
说明该采场实施恢复治理的各项措施的作用。
【答案】在采场前缘设置挡土墙:防止坡面物质坍塌,减轻水土流失。排水渠:将地表水引出矿区,减轻地表水冲刷坡面。土地复垦: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植被混凝土喷涂: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改善景观,美化环境。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地热供暖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节能、环保供热方式,它是通过钻井把地下热水开采出来,输送到各家各户实现供暖,而换热后的冷水再次通过钻井回灌地下,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程度较高、用于建筑物供暖制冷规模较大的地区。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本身较为丰富,且开发和利用程度较高,不仅节约了化石能源,而且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的有利条件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有利条件:改善环境的需求迫切;地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
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可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地热是清洁能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可以改善环境;该区域地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具备开发地热的条件。相比燃煤污染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且废弃物占地广的缺点,发展地热供暖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第二章 第一节
【基础巩固】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③水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④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矿,①错误。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②正确。西北干旱、多风沙、降水少、光照强;西南湿润、纬度低、降水多,光照弱,③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④正确。第2题,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①正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②正确。水资源可以不断循环,但不是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③错误。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合理利用或开发新的替代资源,④错误。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是( )
①沿海高,内陆低 ②西部高,东部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 ④东部高,中西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能源保障水平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内陆高于沿海。第4题,M地区为四川地区,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据此回答第5~6题。
5.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6.土地退化有多种类型,但不包括
( )
A.烧荒导致土地荒芜
B.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损失
C.灌溉不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资源少。耕地和林地比重小。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南方降水多,但是水田受地形影响,比较分散。第6题,土地退化类型是指依据环境及土地退化原因区分出的土地退化类别。其类型有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化学污染、土壤肥力下降,不包括烧荒导致的土地荒芜。土地荒芜是由于无人管理,而不代表土地的退化。
阅读材料,完成第7~8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挖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导致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7.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8.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做到(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注意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三项也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8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精炼提升】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耕地总面积为13
495.66万公顷,与2015年相比,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4.35万公顷。
材料二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基本情况是“人多地少”。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用土地少,人均占用耕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
(1)简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提出我国保护现有耕地的主要措施。
【答案】(1)随着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交通用地增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
(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保护: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页岩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但采集比常规天然气难,其开采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随着资源能源日益匮乏,作为常规天然气的有益补充,人们逐渐意识到页岩气的重要性。下图示意我国页岩气部分分布区。
分析图示区域进行页岩气开发可能导致的主要生态问题。
【答案】该区域干旱缺水,页岩气开发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页岩气是指赋存于页岩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采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该区域干旱缺水,页岩气开发消耗大量水资源,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1.读下面“中国石油供需状况柱状图”,回答问题。
(1)简述导致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的原因。
(2)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
(2)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因地制宜地发展核电、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加快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解析:第(1)题,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的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速度、工业结构、能源利用率、国内石油的勘探开采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措施可以从多渠道进口、加大勘探开采、发展新能源、提高利用率、提高节约意识、调整工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回答。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小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统称东北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材料二 整个东北现有林木已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减少。由于毁林速度大于造林速度,森林覆盖率减小,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东北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你认为东北林区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应具体做哪些工作?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针对采育失调的现状,宜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积极营造人工林(植树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解析:第(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如果东北林业资源减少则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受西北地区荒漠化影响,土地逐渐荒漠化。第(2)题,对东北林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大力植树造林,增加人工林;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共48张PPT)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情景导入
?
?
讨论:“移土培肥”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既可以满足用地单位的用地需求,又可以不减少耕地的面积。
目标导航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主要原因。
3.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原因。?
课前·新知预习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________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__________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价值
自然环境
2.分类
有限
开发利用
现阶段再生
生态系统
恢复
再生
矿石
煤
石油
土地
气候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去理解。自然资源既有自然属性,也具备经济属性,前者是指来自自然界,后者是指具有使用价值。
减少
0.1
一半
人口
城市
工矿道路
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
盐渍化
开垦
放牧
灌溉方式
有毒物质
供应紧张
常规能源
实际消费量
消费结构
我国矿产资源有何特点?
【答案】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不足;贫矿多,富矿少。
1.读图,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要明确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它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其他部分,它是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耕地的减少与退化
B.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C.土地污染和土壤盐渍化
D.水土流失只分布在黄土高原
【答案】D
解析: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地区除了黄土高原,还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由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3.28亿吨,增长6.4%,增速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我国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首破60%,达到60.6%。据此回答第3~4题。
3.以下关于能源生产、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仍以常规能源为主
B.我国煤产量最多的是东南地区
C.法国核电量比重世界最大
D.加拿大水能发电比重很大
4.不属于能源供应紧张原因的是
( )
A.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B.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C.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D.世界70%的石油集中分布在欧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我国煤产量最多的是北方地区。第4题,世界70%的石油分布在中东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5.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方多磷,南方多煤
B.北方耕地多,水量少
C.西部内陆地域广大,宜垦荒地多
D.南方降水多,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答案】B
解析:我国水土配合不协调,北方耕地多、水量少。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 一
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读右面“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回答问题。
(1)要解决图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图中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思维导图】
?
【答案】(1)问题:黑土地的水土流失。 措施: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目前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土地退化)两大方面。
(1)耕地日趋减少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导致耕地尤其是人均耕地日趋减少,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2)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作物生产量减少,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的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质量的下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不同地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各不相同(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危机
(1)现状:①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②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2)危机: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列表比较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
原因
产生过程
影响
水土流失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人为因素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土地荒
漠化
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过度放牧和乱垦滥伐造成的植被破坏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
原因
产生过程
影响
土壤次生
盐渍化
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分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土壤酸化
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硬化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非农业建
设用地
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占用了大量耕地,使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A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2)土地退化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
【答案】(1)从地形上看,地处丘陵山地;从气候上看,该地降水丰富(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从人类活动上看,人口稠密,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2)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改善农田环境(三退、植树种草、恢复原生植被);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农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科学种田、改进耕作方法、优化轮作制度);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保护土壤结构、生态农业、促进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探究 二
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读下面“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预期寿命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中右侧条框表示固定在1975年消费水平的矿产预期寿命,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在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下的可开采寿命;左侧条框表示各种矿产的年均消费增长率。
(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作用制约。
(2)矿产资源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__________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__国家。
(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使资源的______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答案】(1)地质成矿 (2)非可再生 有限 发达
(3)消费增长率越大的矿产,其可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快
(4)利用率提高 耗竭时间
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世界能源问题集中表现为能源供应紧张。产生的原因如下表。
原因
表现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石油、天然气的耗竭年限为几十年
煤炭的耗竭年限为400年
原因
表现
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90%的煤炭分布于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70%的石油分布于中东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约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着总能源开采量的77%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但它们的储存量有限,面临枯竭危险
现存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常规能源,石油的锐减或油价提高,导致经济结构动摇
【拓展延伸】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解决途径
(1)我国能源现状。
①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能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如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煤炭资源缺乏。
③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低。
④能源需求增长快、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2)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实行“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和开发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广泛应用于军事、冶金、石化等领域。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也称混合矿,其稀土总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38%,堪称世界第一大稀土矿。
早期,白云鄂博主要开发铁矿,伴生的稀土资源多集中于尾矿中,未被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之后,该地大力开采稀土资源并大量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白云鄂博稀土资源滥采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我国的稀土储量迅速下降,且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已制定配额,限制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与出口。
(1)简述白云鄂博大量尾矿堆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2)针对我国稀土资源大量流失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
【答案】(1)尾矿大量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堆积在土地上,污染土地;降水时随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短缺。
(2)加强技术应用,提高稀土矿的利用率;加强对伴生尾矿的应用,提升稀土资源量;制定配额,限制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与出口。
图表·问题点拨
教材第23页 图2-1-5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6年)
【解读说明】由图中可获取两个信息。(1)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常规能源为主,而且石油所占比重最大。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因为常规能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同时,现存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常规能源过分依赖,油价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2)改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的措施主要有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等。
教材第20页 探索
【提示】三段文字从人类消耗矿产资源、耕地减少与退化、水资源浪费三个角度说出了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问题。
教材第21页 思考
【提示】目前我国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仍将趋少。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我国正在倡导退耕还林还草,耕地总量不会有大的增加,因此人均耕地面积仍将趋少。
教材第22页 思考
【提示】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垦殖、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水漫灌、土地污染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强植被保护,合理放牧,改进灌溉技术,合理实行喷灌、滴灌等技术,控制生产生活“三废”的排放,防止有毒物质对土地造成污染。
教材第23页 思考
【提示】1.(1)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过度引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使注入咸海的河水大为减少;(2)全球变暖,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燥,蒸发加剧。
2.(1)气候更加干燥,含有毒盐粒的沙尘暴增加;(2)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使当地人群发病率大增。
教材第23页 复习题
【提示】1.世界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是耕地日趋减少,土地退化。原因:由于人口增多,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导致耕地日趋减少;不合理的垦殖、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灌溉系统不健全、土地污染,导致土地退化。
2.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1)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2)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4)世界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能源需求量增加。(共57张PPT)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情景导入
目标导航
?
1.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世界资源研究所2019年8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当前全球1/4的人口正面临“水资源极度紧缺”危机。该报告再次引发各界对水资源现状与未来的担忧。
该机构对全球189个国家的水资源情况、干旱及洪水风险进行了评估,17个国家每年消耗的水量超过其可用水资源总量的80%,被界定为处于“极度缺水”状态,涉及全球近1/4的人口。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频发情况正不断加剧。
情景导入
目标导航
讨论:你知道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有哪些吗?
1.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
提示: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本身特有的时空分布不均也造成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水资源危机;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
课前·新知预习
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表现
(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________,?________矛盾突出,影响人类生存、工农业生产、?____________保护等。
(2)水资源的?__________不均,造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水资源危机。
(3)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____________。
减少
供需
生态环境
时空分布
水资源污染
总量
少
极不均匀
不平衡
工农业生产
我国南方地少水多,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南方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限量开采
综合考虑
地表水
搭配
回灌补源
直接
总量
节约
利用率
生态农业
产业结构
清洁生产
水忧患
污水
资源化
净化环境
减少洁净水
需求量
生态环境
退田还湖
湖泊萎缩
保护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提高了水价,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高水价是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全球水危机的表现包括
( )
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 ②人口增长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缺水问题最突出 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 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
⑥水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全球水危机”的理解。理解全球水危机,要从空间分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人均水资源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个方面,加以全面、深入地理解。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人类关心的重大问题。读“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图”,回答第2~4题。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 )
A.东京
B.伦敦
C.北京
D.罗马
3.我国许多城市都实行阶梯水价,其目的是
(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控制水污染
D.增加财政收入
4.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B.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C.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答案】2.C 3.A 4.D
解析:第2题,北京年降水量少,且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水价最低,人民的节水意识淡薄。第3题,水价是调节水资源分配、促进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杠杆,实行阶梯水价是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第4题,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沿海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等。
5.下列做法属于“节流”的是
( )
A.在丘陵地区修筑梯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C.矿产开采中采大弃小、采富弃贫
D.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喷灌技术
【答案】D
解析:“节流”即节约,即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 一
水资源危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经研究确定,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我国水资源问题突出。下图是“中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黄河流域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是什么?该流域水危机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思维导图】
【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 水危机的人为原因: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
1.世界水资源危机的表现
(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供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到与水有关的人类生存、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2)水资源本身特有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也造成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水资源危机,某些国家因争夺水资源发生纠纷甚至战争。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3)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危机。
因此,要树立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2.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1)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为28
1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目前全国有将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许多城市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缺水已经成为制约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
(3)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图解法记忆水资源危机的形成因素
3.全球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方法
导致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分类
具体原因
自然
原因
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
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可直接利用的有限:人类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淡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分类
具体原因
自然
原因
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加
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需水量增加
其他社会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浪费现象普遍
加剧了淡水资源短缺
水体污染严重
下图为“中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该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
(4)过渡 人口数量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相对较少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地人口密度、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供求状况也不同。我国水资源供应最紧张的地区分布在过渡地带。
探究 二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指生态系统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影响降水等方面的能力。作为水资源得以持续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正遭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水源涵养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下图示意我国闽三角城市群2015—2030年各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变化(单位:108立方米)。
(1)根据材料推测闽三角城市群2015—2030年水资源的变化特点。
(2)提出应对水资源变化的合理措施。
【思维导图】
【答案】(1)变化特点:到2030年闽三角城市群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减少;农田、林地水资源数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水资源数量增加;其他用地水资源数量变化不明显。
(2)应对措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农业生产领域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城市建设过程中恢复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能力(建设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等)。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可再生资源,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并加强保护。缺水问题主要通过“开源”和“节流”逐步解决。如下图所示。
2.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具体措施
(1)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
(2)海水淡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淡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为内陆地区节省更多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3)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水的利用率。各领域的措施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4)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加强对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重视对污水的处理,实施污水资源化,这样可取得净化环境和减少洁净水需求量的双重效益。
人口和工业多集中在城市,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大而且复杂,因此,要在最大限度减少排污量的基础上,建成健全的城市污水管道网。处理后的废水,应尽可能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5)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水不仅是资源,同时也是环境要素。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水资源问题解决措施答题思路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应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考虑。
(1)开发水源:修坝建库,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3)发展节水农业,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浪费用水现象,节约生活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水安全保障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京津冀城市群人口与产业继续集聚及城市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正在日益激化。
简述京津冀地区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生态环境问题: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漏斗严重、水体污染加剧、土地盐碱化等。
建议:根据各城市水资源的条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结合京津冀各城市的水资源总量和社会经济因素,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规模;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用水;加大各城市的科技投入,实施污水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图表·问题点拨
教材第34页 图2-3-4 不同灌溉方式实际灌溉效率比较
【解读说明】据图可以分析出,在农业生产中,为节约用水应推广喷灌和滴灌的灌溉方式。因为传统的灌溉效率只有30%~40%,而喷灌和滴灌高达70%~90%,这样更节水。
教材第31页 探索
【提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年的中国水周主题都与用水有关,这说明了用水是否合理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发展。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每个水日都有一个主题,旨在警示人们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中国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3月22日至28日,每个水周都确立一个主题,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增强合理用水意识。
1.读“中国水周主题表”可以看出,每年主题的关键词有水、节水、可持续、发展等。
2.下一个“中国水周”主题可从开源和节流这两个角度,结合人类自身发展总结归纳出一个主题。如“海洋,人类水之源”“海水淡化,促人类发展”“节水,从我做起”等。
教材第32页 思考
【提示】1.除刚果盆地外的非洲、中亚、西亚、澳大利亚中西部、北美的西南部等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其中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也是造成当地缺水的重要原因。
2.(假设我们学校处于华北平原)我们学校所在的华北平原地区缺水也较严重。缺水的原因与世界严重缺水区相同的是降水较少;不同的是华北地区人口增长快、工农业发展迅速、水污染严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
教材第33页 思考
【提示】1.我国缺水带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北部和青海西北部等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稀少。
2.原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和耕地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一般来说,如果以秦岭为界,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造成“南方水有余,北方水紧张”的局面。南方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80%,人口占全国的55%,耕地只占全国的36%;北方(包括西北)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64%,人口占全国的45%,而水资源总量却不到全国的20%。 意义: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紧缺,为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第35页 思考
【提示】1.污水处理的基本环节有初步处理、再处理、追加处理三个环节。
2.再生水的用途:用于农业灌溉、绿地灌溉、工业冷却和城市杂用。
3.污泥的用途有制作肥料等。
教材第37页 思考
【提示】1.略。
2.雨水利用能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理由:①各地降水量不同,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不足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耗水量越来越大,而各地降水量是基本稳定和有限的。
教材第37页 复习题
【提示】1.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水资源危机;水资源污染,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危机。
2.合理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人工降水。
3.可以以本学校为重点调查对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实施工作。(共45张PPT)
第二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情景导入
目标导航
?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煤炭、石油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019年4月28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4.3%,调整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成效显著。《报告》预计,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清洁化、高效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
讨论:我国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减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课前·新知预习
一、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土地
污染
水
海洋
氮氧化物
烃类
废气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
水生生态
抛荒
水产养殖
煤矸石
覆土造林
综合利用
废物污染
生态学
和谐发展
污染
再生
低污染
减量化
再利用
特色
旅游业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以后我国可以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代替煤炭吗?
【答案】不可以。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能满足能源需求,新能源可供利用量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所以煤炭资源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
技术
科学
生活方式
冲突
战争
石油、煤炭、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枯竭将影响我国生活的哪些方面?
【答案】生活中利用这些非可再生资源的方面有很多,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石油、煤应用于能源领域,而且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多由石油加工而成。铜、铁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汽车、轮船等行业。煤、石油、铁、铜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矿产若是枯竭,将会影响人们乘坐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电,使日用品缺乏、农机具不足等,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1.开发矿产资源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露天开采,造成水土侵蚀 ②地下采矿,造成地面塌陷 ③废矿石的堆积,占用土地 ④矿区排放未经处理的废弃物,污染环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易造成水土侵蚀;地下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废矿石的堆积,占用土地;矿区排放未处理的废弃物,污染环境。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2.下列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
①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 ②对因开采能源破坏的地表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原状态 ③对矿物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④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矿物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主要是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损;②主要是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防止生态破坏。
3.下列措施属于矿区土地复垦的是
( )
①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 ②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 ③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 ④提高矿区资源的利用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矿区土地复垦是指开采过矿产以后的矿区通过各种措施治理后,被重新利用。①②③都符合这一含义。④是针对矿产资源合理利用采取的措施。
4.关于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不大
B.生态建设中只要采用工程措施即可
C.生物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措施
D.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能源基地生态建设应高标准地采用工程及生物措施,并结合土地复垦,促进生态恢复。
5.下列生产方式不属于循环型经济模式的是
( )
A.石棉废矿料制取硅酸盐制品
B.用煤矸石生产水泥
C.氢氧化铝废料制取绝缘材料
D.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答案】D
解析:循环型经济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A、B、C项是废料的再利用,能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项森林的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 一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思维导图】
【答案】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1.煤炭、石油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煤炭、石油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
3.煤炭、石油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全球大气中CO2增多,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2)酸雨的形成;(3)产生热污染。这三方面都会使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和破坏。
石油的利用,如汽车尾气排放还可能导致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煤改气”是指使用天然气替代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产生较多污染排放的燃煤。2013年9月,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工程开始实施,计划京津冀地区城市燃气“煤改气”替代量为15亿立方米,工业燃料替代量为125亿立方米,发电替代量为60亿立方米。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17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017年冬天到2018年春天,北方多地出现“气荒”问题。2018年3月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2017年取暖季以来广受关注的“气荒”问题,指出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机制,并从产、供、储、销等方面落实各方职责。
简述“煤改气”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和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的措施。
【答案】有利影响: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轻雾霾;减少煤炭堆放占用的土地资源;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随雨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措施:加大天然气开采量,加快建设多元化供气体系,提高城市天然气储备能力。
探究 二
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神东煤炭集团多年来投入大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建成绿色开采大型煤炭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神东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发的生态问题为
( )
A.土地沙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地面塌陷
D.湿地萎缩
(2)在绿色开采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神东煤炭集团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采中、采后”的治理理念。有关该治理理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采前大面积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 ②采中创新开采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建立和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思维导图】
?
【答案】(1)A (2)D
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
(1)复垦是对抛荒的土地进行再次开垦。
(2)现状:目前,发达国家的复垦率已达65%,与此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复垦模式: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复垦模式;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基建用地模式;粉煤灰充填覆土造林模式。
2.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1)现状:在能源开采、运输、利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着巨大的浪费。
(2)意义:对于减轻运输负担和废物污染具有重大意义。据测算,1吨商品煤变为煤气,燃烧时排放的SO2、CO2可减少20%~40%,热效率提高将近1倍。
(3)做法:可以借鉴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
3.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是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目前,德国、法国、荷兰等国都开始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丹麦的卡伦堡已建立了世界上典型的工业生态系统。我国也开始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建设。
4.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资源型城市要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国外许多资源型城市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取得了成功。在我国,山西的大同、陕西的铜川、安徽的淮南等资源型城市也正大力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示法记忆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拓展延伸】
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生物基材料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材料之一,可以在多个领域替代石化塑料、化纤、橡胶等材料。位于河南省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的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弥漫着浓浓的玉米香味,令人惊讶的是,从生产线“走”下来的并非美味的食品,而是白色的塑料袋。这种塑料袋是用玉米(秆)淀粉中提取的原料生产的,使用后埋在地下3至6个月,可全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阐述生物基材料加工业发展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答案】一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以往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秸秆作生物基材料的原料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二是减少石油资源消耗,减轻石油进口压力。以往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是石油,以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基材料,可减少石油的消耗,减轻进口压力。三是减轻和避免环境污染。秸秆燃烧、石油消耗、合成材料使用后的废弃物都会带来环境污染,而生物基材料可降解为无害物质,避免了环境污染。
图表·问题点拨
教材第24页 图2-2-1 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解读说明】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采矿活动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会导致矿区周围土地的变化。(1)露天开采需要把矿体上的上覆地层和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出的岩石和土体的堆放又要侵占大量土地,所以露天开采常常造成双重的土地破坏。(2)地下开采常常引起地层断裂和塌陷。
教材第27页 图2-2-6 矿坑复垦
【解读说明】矿区土地的复垦带来的好处包括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恢复生态环境、发展经济。
教材第24页 探索
【提示】该部分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反映了能源矿产资源形成难、消耗快、日渐枯竭的事实,揭示了以能源开采或矿产开采为主的城市经济面临转型的现状。
1.煤的形成时间尺度是亿年,而开采时间是百年。这说明了煤的形成时间的漫长,远远长于人类的历史时期。针对人类的发展史来说,在人类的生存阶段,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煤,因此,煤是非可再生资源。煤的开采时间尺度是百年,这说明了地球上煤的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煤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煤不仅可作燃料使用,而且也是化工原料,因此人类必然节约用煤、综合用煤,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资源价值。
2.阜新曾经是全国知名的“煤城”,现在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与煤炭工业配套的相关产业也萎缩下来。阜新煤矿经历了“发现—开采—高潮—萎缩—枯竭”的过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今后阜新经济发展的建议:(1)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做到产、学、研相结合;(3)加强技术改造;(4)治理污染;(5)引进民间资本,大力发展转型工业;(6)依靠政府的支持,发展外向型工业,改组污染严重的煤炭工业;(7)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建设清洁城市,发展旅游业。
教材第25页 思考
【提示】污染海洋,造成生态破坏,当地物种减少等。
教材第26页 思考
【提示】1.可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堆存、装卸过程中污染土壤和水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气等。
2.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发展以煤炭开发为载体的特色产业。
教材第29页 思考
【提示】如“煤改油”、乙醇替代汽油等。“煤改油”技术在我国前景较好,原因是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答案合理即可)
教材第30页 思考
【提示】1.节能示范楼主要从节能照明、自控系统等方面节能。
2.可以采取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将背阳处的窗子设计小、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供晚间使用等措施实行建筑物的节能。
教材第30页 复习题
【提示】1.煤矿开采活动对土地可造成直接破坏,废弃物导致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对周围土地、水域和大气造成污染;煤炭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会发生自燃或扬尘而污染大气,同时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煤炭在加工过程中排出大量洗煤水、灰尘、氮氧化物和废渣等污染大气和水;煤炭燃烧时向环境排放氮氧化物、SO2和CO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产生。
2.注意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做到“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注重经济转型,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