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章节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 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 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 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既有天生的谦恭有礼的举止,又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B. 八大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老师醒来。
D. 我们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要偷偷摸摸的,让别人看不起。
3.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
B.翩然(piān) 适宜(yì) 冰雪融化(róng)
C.纬度(wěi)萌发(méng) 草场莺飞(yīng)
D. 连翘(qiáo) 物候(hòu)衰草连天(shuāi)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江淮河汉区域,不再是树木,而是森林了。
B.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情的小城里。
C.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D. 这也许可能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6.下面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
①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④“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A. ③②①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③②
二、语言表达
7.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中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少于200字)
8.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了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请认真阅读《大雁归来》写篇读后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树知道
苏沧桑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
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
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
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⑨巴良木和发财树婷婷的身姿和青翠的叶子,衬着客厅洁白的沙发,在台灯的光晕里摇曳出幸福的绿影婆娑。
⑩素心兰是在花市里偶尔遇到的,虽然单薄,也没有要开花的样子,但喜欢她的名字,连着紫砂花盆带回来,放在小书房里。
⑾宝蓝色的瓜叶菊,含羞草和开着两朵极小的金色花朵的仙人掌,在黑白色调的卫生间里,平添生趣。三盆茉莉是我亲手种的。朋友送来了两盆君子兰和叫不出名的观叶植物。林林总总几十盆花木,葱笼热闹得像来了一群亲朋。
⑿可是,我没料到植物们并不喜欢这个临街的新家。它们姹紫嫣红了几个月,便日渐憔悴。花儿谢了,叶子发黄,接二连三往下掉,无论怎样抢救,仍一棵接着一棵慢慢枯萎了。
⒀继续买,更换,继续枯萎。
⒁家里留下的树的空白,很蜇人的眼,好像是一个个失去灵魂的生命。夜半起来,街灯透过窗纱照进空旷的客厅,恍然便能听到并不存在的绿色的叹息。与此同时,时常觉得身体的慵倦,皮肤的粗糙,心绪的迷乱,像那些树一样心力交瘁,却不知何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乡里朋友,她一语道破天机:你们这些地方,空气里什么毒的都有,连人浑身上下都冒着毒气,你们不知道,树知道啊!
⒂树知道,树不能说,不能挪,树只好死了。可人并不比它们幸运,也许还更可怜,明知生存面对的种种威胁何止空气里的毒素,却仍怀着侥幸的心理,给自己制造各种不能挪动的理由:想逃,逃往何处?若真有干净的去处,又如何割舍责任和爱的牵绊?
⒃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
9.请你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10.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11.第④自然段所写的娘家院子有何特点?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12.请结合文中杭州家里植物变化的过程,说说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13.甲、乙两个片段,作者都写到故乡。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甲: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苏沧桑)
乙: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 (鲁迅)
相同点:
不同点:
四、作文
1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不少于60字,不超过80字)
明艳 点缀 不知不觉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草长莺飞 变化多端
五、填空题
15.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①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
②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
③A.在所不惜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
④A.哭笑不得 B.草木荣枯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
16.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
①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________”。②与人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几乎:①将近于;接近于;②差点儿(儿化)。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一直:始终。对新观点争论的频率,用“一直”没有时间间断,能表示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的不懈精神,而“常常”有时间间断。可:允许。可能:(副)也许;或(表示对情况的估计)。根据原文可知,此处是肯定的意思,故应是“可”。应该: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肯定:(副)一定;无疑问。句中有一个“似乎”表明这种情况是猜测,而“肯定”是非常确信,故应是“应该”。故选B。
2.【答案】B
【解析】感彩不当,“目空一切”的意思是“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含贬义。
3.【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谚”应读yàn;B项“宜”应读yí;D项“候”应读hóu。
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关联词语不当本句应改为“我们在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B项搭配不当,把“温情”改为“温和”。D项重复,把“也许”或“可能”去掉一个。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培养熟练的语感。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B项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6.【答案】A
【解析】句子排序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①句间顺序的合理。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②句间关系的吻合。分句或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此题句子之间的关系为总分,按此思路排列即可。
7.【答案】如解答数学、物理应用题目时,需要运用条理清晰的语言准确表述出来,这就应用到语文;物理学上的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考古学的新发现,一次次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举例子符合“各门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这一要求即可。示例: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8.【答案】示例:
读了大雁归来很有感触,作者对大雁的爱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但人们对大雁的猎杀行径却更让人深思,作者开篇便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春天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人们热切盼望春天的到来,而大雁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春天。
在作者的心中,大雁并不仅仅是大雁,而是像人一样有灵性的动物。
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更让作者对大雁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同样感伤着大雁的忧郁悲伤。经过多年的观察,作者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6只的雁群是一个家庭,以6的倍数出现的雁群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那些忧郁的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亲人,或成了“心碎的寡妇”,或失去了子女,当这种结论被证实以后,作者对“瞄准它们的猎枪”们的反感更加强烈了,乃至成了愤恨!
因而,其对猎杀者的鄙夷和憎恶便显而易见。其实,大雁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在自然界中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去猎杀它们,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更要和谐相处。
【解析】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或听一段音乐,看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9.【答案】第①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说远山如“黑白照片”“月色也就香了,将山写得轮廓分明,富有层次,将视觉上的月色写得可嗅。这样写使景色更具诗意,更形象可爱。
【解析】叙事文体中的景物描写作用用有,设置情节环境、烘托气氛、衬托人物、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题。在文中找到具体的描写内容作相应的分析。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其描绘了景物什么特点,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10.【答案】表达了母亲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和生命平等的思想。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了解母亲为什么嗔怪我,母亲将鸟当一个生命来看待,怪我扳桂花枝惊醒了鸟儿。体会母亲对生命的情感态度,概括母亲性格特点。
11.【答案】娘家院子一年到头都如天堂、画卷一般,充满生机,充满美感,充满自由,和下文杭州家里可怜的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本文的主旨:投身自然的怀抱,让心到“干净的去处”。(意思对即可)
【解析】注意文段中写院子主要描写了植物的生机,据此概括小院生机盎然的特点。“全文中的作用”,要联系下文有关内容即第七段“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体会作者有意在作对比,从作者的喜好中理解其生活态度和思想追求。
12.【答案】写杭州家里植物的变化暗示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在城市喧嚣的生活中,“我”的心被名利和责任、爱束缚。更无法摆脱恶化的环境对自身的伤害,在娘家院子的熏陶下,自己的心情终于轻松快乐,思想也纯净起来,没有了遮蔽和污浊。(意思对即可)
【解析】体会作者写两个家不同的环境特点,然后抓住句中“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关键词,理解作者所思考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13.【答案】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有对家乡(故园)景物和生活的怀念。不同点:甲文家乡的一草一木永远都是纯净美丽,充满生机,让人无限向往;乙文“我”对家乡有着复杂的情感,既失望又抱有希望,既想离开又很留恋。
【解析】比较两文的相同点,都写了故乡的景物,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怀念。不同点是鲁迅的《故乡》带有伤感,感情复杂;而本文却充满生机,让人无限向往。
14.【答案】春回大地,风和日丽,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点缀在草地上的小花抬着头向四周张望;树林里,树木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公园里,百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春天真美啊。
【解析】要求学生注意运用修辞方法,必须符合春天这个季节,语句通顺,语言优美。
15.【答案】① A 集 ② B 及 ③ B 生 ④ D 簇
【解析】本题是对学生正确书写能力的考查,学生能对课文的字词熟读熟记即可完成此题。
16.【答案】包涵(或:海涵、见谅);久违
【解析】此题考查礼貌用语的运用。(1)找出跟“请原谅”“请谅解”相近的敬辞谦辞。注意前面有“请人原谅”,不是向别人道歉,不要写“对不起”。(2)看清要求是“好久未见”,不是“经常见面”,可以说“久违”,也可以说“久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