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知道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
2.使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2.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教具、展台、多媒体课件、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块、泡沫塑料、石块、铜块、烧杯、水、浓盐水等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录像.(包含:鸭子游水、轮船漂在水面上、死海不死现象等)
教师活动:
播放相关图片时,提出思考问题:
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水,航母能够在海面上劈风斩浪,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下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学生可能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
2.探索新知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很深的小桶,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提出问题:谁有办法不把小桶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讨论交流后教师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向上运动.)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探究二: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1)你观察到的现象? 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2)你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找到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吗?
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石块,记下石块的重力G物;在把石块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石块在水中静止不动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大小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所以,浮力大小=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F浮 = (测量浮力的方法)
总结:浮力的大小:F浮=G-F拉 (称重法)
探究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浮力的作用?
引导提示: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立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抵消.这样立方体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如图所示).于是,就产生了竖直向上的压力差.立方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归纳总结:得出利用压力差求浮力的方法:F浮=F合=F向上-F向下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探究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投影:实验报告的格式)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3.效果检测
五、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哪几个知识点:(让学生归纳)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