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代诗歌五首
2018.5
20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望岳/杜甫
3.登飞来峰/王安石
4. 游山西村/陆游
5.己亥杂诗/龚自珍
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huànɡ)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jì]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1.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
向后望不见求才的明君。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
我倍感悲伤独自落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感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登楼远眺,写出宇宙之广阔,
表现诗人不被赏识的孤单寂寞、悲愤苦闷情绪(大悲怆、大寂寞)。
小结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怀,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望
岳
2015.9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有“诗史”之称。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山五岳
三山:
安徽黄山
江西庐山
浙江雁荡山
五岳:?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写作背景
《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怎样的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远望
近望
细望
俯视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山南水北为“阳”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读“fú”
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设问。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设置悬念。
总写泰山地域广阔
虚写,表现泰山的神奇秀美。
实写,写泰山巍峨高大。
亦景亦情,情由景生。
诗人的心情激荡,眼界开阔。
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主旨)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考考你
泰山山势之高峻。
(齐鲁青末了)
泰山景色之秀美;
泰山地域之广阔;
(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热情歌颂了泰山的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
的景色。
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兼济天下”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以一_____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________,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兼而有之。
炼字炼句,正应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
“望”
描写
抒情
议论
自然景物
杜甫(唐)《望岳》 (2008)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 。
2、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 。
4、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3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
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
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写景
议论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夸张。 写出了塔极高
浮云:既指眼前的云,也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小结
《登飞来峰》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著名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卜算子·咏梅》等。
著名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4.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
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
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
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热情好客
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风土人情、民风淳朴
热爱农村、与乡民亲密无间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又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
陆游(南宋)《游山西村》(2003)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农村风俗画卷的语句: ,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
4.《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游
表现农家的淳朴好客。
蕴含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表达了作者留恋之情和对此行的由衷感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号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
马鞭向东举起,从此就是就是离京都越来越远天涯海角了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之物
化作春泥,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
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质疑思考: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
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质疑思考:2.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一腔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1、“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可见忧愁之深。
2、诗人为了衬托离愁,把时间选在了傍晚,用晚景衬托离愁。
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是比喻作者脱离官场,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离京南返的愁绪,
表现了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心为国效力。
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
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
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