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练习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各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则二狼伺其未,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耳,为亲昵而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注】①俟:等待。②觉:睡醒。③逸:马脱缰奔跑。④阳:表面上。⑤阴:暗地里。⑥贻:遗留。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亦与犬相安(?
?
?
?
)
②再就枕将寐(?
?
?
?
)
③将啮其喉(?
?
?
?
)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杀之而取其革?
?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乃伪睡以俟?
?
?
?
?
?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C.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
阴阳割昏晓《望岳》
D.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4)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5)文中画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镞:箭头。②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①广亦竟射杀之(?
?
?
?
)?
?
?
?②广之将兵(?
?
?
?
)
(2)下列断句正确一项是(????????)
A.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B.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C.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D.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3)翻译下列句子。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4)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李广人物形象。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魏文侯与士大夫坐,问曰:“寡人何如君也?”群臣皆曰:“君,仁君也。”次至翟黄曰:“君非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对曰:“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长子。臣以此知君之非仁君。”文侯大怒,而逐翟黄,黄起而出。次至任座,文侯问曰:“寡人何如君也?”任座对曰:“君,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对曰:“臣闻之其君仁者其臣直。向翟黄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文侯曰:“善。”复召翟黄,拜为上卿。
(选自《吕氏春秋》)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臣闻之其君仁者其臣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翟黄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
(3)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任座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过,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节)
【注】①寡过:很少犯错误。②十千:十贯钱。③诘:责问。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汝素寡过_______________
②如其欲与之_______________
③既去,复呼之_______________
④至明使去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素寡过,何苦而为盗耶?
②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
①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及长,恭孝节约,学识有理义。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藏食,躬耕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起居饮食,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藩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人知之。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
其闻人之善者,欣若有得;闻人之恶者,惨若有失。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注】①愍:担忧,担心。②欲加优饶:想让他轻松一些。
(1)下列对文中的画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
B.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
C.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
D.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藏食,躬耕垄亩。
(3)通读原文,说说孙晷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列子学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射:射箭。②未可:还不行。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于关尹子
B.关尹子/曰
C.守/而勿失也
D.故圣人/不察存亡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①弗(????????)?
②习(????????)
③察(????????)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4)读完这篇短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郑氏训子》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注】①景让:字后己,唐朝人,官至御史大夫。②东都:汉、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③余庆:积留的恩德。④矜:怜悯。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居于东都?
?
?
居:_______________
②得钱盈船?
?
?
盈: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B.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C.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D.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3)“母”以为“不敢取”的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景让之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矣。”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①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②治:治理,管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B.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
C.恐去/母而死也
D.忧/而不食
(2)解释画线的词的意思。
①母问其故_______________
②归而泣_______________
③为楚令尹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吾笔当得王羲之北。”其矜诞类此。坐事贬吉州司户。及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令赋《欢喜诗》,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卒。初,审言病,宋之问、武平一往省候,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但恨不见替人也。”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有集十卷,今不存,但传诗四十余篇而已。
【注】①当得屈、宋作衙官:应当有屈原、宋玉来作我的衙官。②当得王羲之北面:应当有王羲之来拜我为师。③后:武后。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故:(????????)?
②矜:(????????)?
③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恃高才,傲世见疾。
②今且死,但恨不见替人也。
(3)简要地说说青壮年杜审言是个怎样的人?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答曰:“作。”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选自《北史·牛弘传》)
【注】①脯:肉干。
(1)“读书不辍”中“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3)文中两次写牛弘妻子的语言,有什么作用?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明:精通。樵薪执苦:砍柴、干苦活。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而欲笞之
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目似瞑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下列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历史
B.木兰当户织:大门
C.出郭相扶将:城门
D.见而欲笞之:鞭打
(3)下列画线字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生共禁,乃止:于是
B.为人牧猪:给、替
C.遂通其经:最终
D.见诸生讲诵,好之:喜欢
(4)以下划分句子节奏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门下/生共禁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见/诸生讲诵
(5)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节选自《南史》卷五十五)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好畋猎(????????)
②以匹马将数人(????????)
③及克马圈(????????)
④蛮遂散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因是以胆勇知名。
②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4)结合选文,说说曹景宗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也,②睡觉,③咬
(2)A
(3)①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②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陷它们啊!
(4)狼具有阴险狡诈的特点。
(5)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解答】
(1)①句译为:也和狗相安(无事)。亦:也。
②句译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寐:睡觉。
③句译为:要咬他的喉咙。啮:咬。
(2)A项,副词,于是,就;
B项,连词,表修饰,相当于“来”/介词,用;
C项,副词,暗地里/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项,连词,然而/助词,……的样子。
故选A。
(3)①稍:逐渐,渐渐。颇:很,非常。
②信:确实。诬:诬陷。
(4)文中“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意思是:表面对别人表示亲昵,暗地里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由此可知狼的阴险狡诈。
(5)“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的意思是:禽兽(的凶残本性)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这句话不仅谴责了狼的行为,而且也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2.
【答案】
(1)①最终,②带领
(2)C
(3)李广带兵行军,逢到粮食缺乏、饮料断绝的地方,看到水,士兵不全喝过了,他不喝。
(4)①武艺高强,能将箭头射入石头之中。
②勇敢,敢于射杀老虎。
③廉洁,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也不讨论关于家产的事情。
④慷慨,将得到的赏赐分发给手下。
⑤体恤部下,在部下士兵没有喝足吃饱的情况下,李广不喝不吃。
【解答】
(1)①句意:李广也终于射死了老虎。竟:最终。
②句意:李广带兵行军。将:带领。
(2)“广廉”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短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麾下”是“分”的宾语,“分其麾下”是一个动宾结构,作主语“广”的第二个谓语结构,“饮食”在此是动词,是“广”的第三个谓语结构,故应在“下”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3)将:带领,率领。绝:断绝。尽:全,全部。
(4)解答此类题,先找出信息句,再归纳概括。由“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可知,李广武艺高强,能将箭头射入石头之中;由“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可知,李广敢射虎,且将虎射死,可见他的勇敢;由“广廉”“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可知,李广廉洁,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也不讨论关于家产的事情;由“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可知,李广为人慷慨,与士兵亲近;由“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可知,李广在部下士兵没有喝足吃饱的情况下,便不吃不喝,可见他体恤部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
【答案】
(1)臣闻之/其君仁者/其臣直
(2)从前(之前)翟黄言辞正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
(3)示例:任座善于思考,富有智慧;任座为人正直,勇于担当;魏文侯知错能改,善待谏臣。
【解答】
(1)“臣闻之”主谓宾成分完整,应在其后断开;“其君仁者”与“其臣直”是并列关系,应在中间断开,故正确断句为:臣闻之/其君仁者/其臣直。
(2)向:从前,之前。是以:因此。
(3)任座的回答富有智慧,可见其善于思考,而他敢于为翟黄辩护,可见其为人正直,勇于担当,当然,任座的劝谏成功离不开魏文侯本身的原因,魏文侯知错能改、善待谏臣,这是任座劝谏成功的重要因素。
4.
【答案】
(1)①你,②给,③离开,④第二天天明
(2)①你平时很少犯错,有什么苦衷而去偷盗呢?
②你很穷,晚上带着十贯钱回家,恐怕要被人问来由。
(3)②满足邻舍子的愿望,表现他的大方,③天亮才让邻舍子离开,表现他的虑事周到
【解答】
(1)①句意: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汝:你。
②句意: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与:给。
③句意: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去:离开。
④句意:到了第二天天明再拿走。明:第二天天明。
(2)①汝:你。素:平时。寡:少。何苦:有什么苦衷。
②贫甚:甚贫,状语后置。恐:恐怕。
(3)从“如其欲与之”能看出于令仪不吝惜钱财,满足了邻舍子的愿望,表现了他大方的一面;从“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能看出于令仪做事考虑周详,为人严谨的特点。根据①中的格式来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5.
【答案】
(1)C
(2)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
(3)①乐善好施;②为人节俭;③为人恭孝(孝亲敬长);④学习勤奋。
【解答】
(1)句意: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一般的小孩。“此儿”意为“这个孩子”,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非常”意为“不是一般”,,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2)虽:虽然。布衣蔬食:名词作动词,穿布衣吃素食。躬:亲自。
(3)①从“见人饥寒,并周赡之”“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既而自刈送与之”可以看出孙晷乐善好施的特点;②从“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藏食,躬耕垄亩”可以看出孙晷为人节俭的特点;③从“父母起居饮食,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可以看出孙晷为人恭孝的特点;④从“诵咏不废,欣然独得”“夙兴夜寐,无暂懈也”可以看出孙晷学习勤奋的特点。
6.
【答案】
(1)D
(2)①不,②练习,③考察,观察
(3)①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
②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
(4)示例:①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②学习要反复练习;③学习不仅要达成学习目标,更应掌握所学内容的内在原理;④学习要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解答】
(1)D项,“故”表结论的连词,应在其后停顿。故正确停顿为:故/圣人不察存亡。
(2)①句意:不知道。弗:不。
②句意:列子回去继续练习。习:练习。
③句意:所以圣人不考察(国家)存亡的现象而考察(国家)存亡的原因。察:考察,观察。
(3)①所以:为什么。中:射中。
②为:治理。与:修养。
(4)此文虽然短小,但其中包含的哲理非常丰富。从关尹子向列子传授的道理可以看出,学习不仅要达成学习目标,更应掌握所学内容的内在原理,要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从列子“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可得出“学习要反复练习”。还可从文中得出其他启示,只要文章主题思想即可。
7.
【答案】
(1)①居住,②满,充满
(2)B
(3)不劳而获会带来灾难,希望子女学有所成,教子严明(严厉、有方),有志气(家贫志不穷)
【解答】
(1)①句意:居住在东都。居:居住。
②句意:找到了许多钱,足可装满一船。盈:满,充满。
(2)“得钱盈船”的意思是“从古墙下面找到了许多钱,足可装满一船”,“盈船”修饰“得钱”,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D三项。
故选B。
(3)根据“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可知,景让之母不取那些钱是觉得不劳而获会带来灾难,她希望子女学有所成,靠自己的本事过上好日子。根据“性严明”“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等语句可知,景让之母是一个教子严明(教子有方),有志气(家贫志不穷)的人。
8.
【答案】
(1)C
(2)①原因、缘故,②哭泣,③做、担任
(3)①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
②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就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解答】
(1)C项,“母”作“去”的宾语,二者之间不应停顿。正确划分应为:恐/去母而死也。
(2)①句意:母亲问他原因。故:原因、缘故。
②句意:一边哭一边回家。泣:哭泣。
③句意:做了楚国的令尹。为:做、担任。
(3)①“向”,刚才。“恐”,恐怕。
②“治”,治理。“仁”,仁爱。
(4)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泣”是神态描写。“见两头蛇,杀而埋之”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恐去母而死也”是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的孝顺;“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可以看出他的仁爱;从孙叔敖相信见到两头蛇的人会死可以看出他的天真幼稚。
9.
【答案】
(1)①原因,②炫耀、夸耀,③去世
(2)①(杜审言)自恃(凭借)才气超人,由于傲世而被人嫉恨。
②如今将要死去,只是遗憾不能看见接替我的人。
(3)才华横溢,但恃才放旷;渴望被重用。
【解答】
(1)①句意:人们吃惊地问是什么缘故。故:原因,缘故。
②句意:他的骄傲夸诞就是这样。矜:炫耀、夸耀。
③“卒”有多个意思,此文是关于杜审言的传记,“卒”在此处为“去世”的意思。
(2)①恃:凭借。见:表被动。疾:嫉恨,嫉妒。
②且:将要。但:只,只是。恨:遗憾。
(3)解答此题,先筛选出与人物品行、身份、地位等有关的语句,再归纳概括。从“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可知,杜审言才华横溢。从“恃高才,傲世见疾”“味道必死”“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可知,杜审言恃才放旷。从“及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可知,他渴望被重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
【答案】
(1)停止
(2)总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职务繁杂,(但)书从来不离手。
(3)描写妻子的语言,以妻子的焦虑、惊异来反衬出牛弘的性情宽厚、专心好学。
【解答】
(1)句意:没有停止读书。辍:停止。
(2)笃志:专心致志。释:放下。
(3)当妻子告诉牛弘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牛弘只是说让其将牛肉做成牛肉干。妻子认为小叔射杀牛这件事不寻常,但牛弘只是回答知道了,作者这样写,是以妻子的焦虑、惊异反衬牛弘的性情宽厚、专心好学,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11.
【答案】
(1)D
(2)C
(3)A
(4)B
(5)①雄雌两只兔子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②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③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去找他。
【解答】
(1)例句中的“之”为代词,代指“承宫”。
A项,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音节助词,不译。
D项,代词,代指“这件事”。
故选D。
(2)C项,“出郭相扶将”句意为:互相扶持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
(3)A项,“门下生共禁,乃止”句意为: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乃:才。
(4)B项,“门下生”指“学社内的学生”,作句子主语,“共禁”作句子谓语,应在主谓之间划分开,故节奏应划分为:门下生/共禁。
(5)①傍:靠近、临近。走:跑。
②但:只,只是。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③怪:对……感到奇怪。还:回,回来。
12.
【答案】
(1)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
(2)①喜欢,②带领,率领,③攻克,④(逃)跑
(3)①(景宗)因此以胆大勇猛闻名。
②(景宗)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感叹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4)擅长骑马射箭,胆大勇猛;酷爱读书,有远大志向;不居功自傲,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解答】
(1)“太尉陈显达”是句子主语,应在其后断开;“督众军”和“北围马圈”是“太尉陈显达”两个行为,应在中间停顿。故正确停顿为: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
(2)①句意:喜欢打猎。好:喜欢。
②句意: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将:带领,率领。
③句意:等到攻克了马圈。克:攻克。
④句意: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散:(逃)跑。
(3)①是:代词,这。知名:闻名。
②辄:总是,往往。卷:书卷。
(4)从文中“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可知,曹景宗擅长骑马射箭,胆大勇猛;从“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可知,曹景宗酷爱读书,有远大志向。通过“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可知,曹景宗不居功自傲,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