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角形 B卷-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AB卷(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三角形 B卷-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AB卷(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24 10: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三角形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20
一、单选题(将唯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若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是
3,5,第三条边的长是整数,则第三条边长的最大值是(

A.2
B.3
C.7
D.8
2.有两根长度为6cm和10cm的木条,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应该选择长度为(
)的木条
A.2cm
B.3cm
C.8cm
D.17cm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
C.正方形都全等
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全等性
B.灵活性
C.稳定性
D.对称性
4题图
5题图
6题图
5.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

A.已知两边及夹角
B.已知三边
C.已知两角及夹边
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
6.如图,BE⊥AC,CF⊥AB,垂足分别是E,F,若BE=C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7.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有
7题图
8题图
8.如图,已知点D在AC上,点B在AE上,,且∠BDA=∠A,若∠A:∠C=4:3.则∠DBC=(

A.12°
B.24°
C.20°
D.36°
9.如图AB=7,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
)
A.4B.2C.2D.49题图
10题图
10.如图,AB=AD,AC=AE则能判定△ABC≌△ADE的条件是(

A.AB=AD
B.∠C=∠B
C.∠D=∠E
D.BC=DE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ABC≌△DEF,若∠B=40°,∠D=30°,则∠F=________?°.
12.如图,△ABC≌△DCB,A、B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C,如果AB=7cm,BC=12cm,AC=9cm,那么BD的长是______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
13.如图,∠C=∠D=90?,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条件即可),可使
Rt△ABC
与Rt△ABD
全等.
14.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如果△DEF的面积是2.那么△M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5.如图,∠BAD=∠CAE.BC=DE.若添加一个条件可得ΔABC≌ΔADE,则添加的条件及对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答案)
15题图
16题图
16.如图是5×5的正方形网络,以点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__个.
17.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过作的垂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若测得的长为15米,则河宽长为
.
17题图
18题图
18.如图所示,AD=AE,AB=AC,∠BAC=∠DAE,B、D、E在同一直线上,∠1=22°,∠2=30°,
则∠3=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有8小题,共66分)
19.(本题6分)已知,如图,O是ΔABC高AD与BE的交点,∠C=50,
求∠AOB的度数.
19题图
20.(本题6分)如图,点E在AB上,△ABC≌△DEC,求证:CE平分∠BED.
20题图
21.(本题8分)如图,AB=AD,BC=DC,求证:∠ABC=∠ADC.
21题图
22.(本题8分)如图,已知△ABC≌△ADE,AB与ED交于点M,BC与ED,AD分别交于点F,N.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ABC≌△ADE除外),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
22题图
23.(本题8分)如图所示,△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请你在图中画出一个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
23题图
24.(本题10分)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C,点E是BD上一点,且AE=AD,∠EAD=∠BAC.
求证:∠ABD=∠ACD.
24题图
25.(本题10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B边上的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EDC,连接AE.
(1)求证:△ACE≌△BCD;
(2)求证:AE∥BC;
(3)当点D运动到AB的中点时,BC与CE有什么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5题图
26.(本题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点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旋转到图②、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分别直接写出图②、图③中的等量关系,并选择其中一个等量关系进行证明.
第4章
三角形B卷参考答案
1.C.
解析:5﹣3<第三边<3+5,即:2<第三边<8;
所以最大整数是7,故选:C.
2.C.
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cm,则10-6<x<10+6,即4<x<16.故选:C.
3.A.
解析:A、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可用“SSS”判定全等,故正确;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四边形,无法判定全等,故错误;
C、正方形都全等,边长不相等无法判定全等,故错误;
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无法判定全等,故错误;
故选A.
4.
C.
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他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状就不会改变,故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选:C
5.C.
解析:观察△ABC的作图痕迹,可得此作图的已知条件为:∠α,∠β,及线段AB,
故已知条件为:两角及夹边,
故选C.
6.C.
解析:,,
∠BFC=∠AFC=∠BEC=∠AEB=90°,
,BC=BC,
△BEC≌△BFC(HL),
∠FBC=∠ECB,∠FCB=∠EBC,BF=CE,
AB=AC,△ABE≌△ACF(HL),
假设BE与CF交于点D,如图:
∠FDB=∠EDC,△FDB≌△EDC(AAS),
故选C.
7.D.
解析:∵OA=OB,∠A=∠B,∠O=∠O,∴△AOD≌△BOC(ASA),
故①正确;
∴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
∴AE=BE,连接OE,∴△AOE≌△BOE(SSS),∴∠AOE=∠BOE,
∴点E在∠O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故选D.
8.A.
解析:设,则,,


,,
,即,
在中,,
即,解得,
则,
故选:A.
9.C.
解析: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
∵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
在△ABD和△ECD中,

∴△ABD≌△ECD(SAS),∴CE=AB,
∵AB=7,AC=3,∴7-3<AE<7+3,即4<AE<10,
∴2<AD<5.故选:C.
10.D.
解析:A.
无法判定,错误;
B.
无法判定,错误;
C.
无法判定,错误;
D.
可以判定,正确;
故答案为:D.
11.110.
解析:∵△ABC≌△DEF,∴∠B=∠E,
又∵∠B=40°,∴∠E=40°,
又∵∠D=30°,∴在△DEF中,∠F=180°-40°-30°=110°.
12.9.
解析:,
故答案为:9.
13.AC=AD
等(答案不唯一)
.
解析:已知条件有:∠C=∠D=90°,AB=AB,
所以添加条件AC=AD可以根据HL判定Rt△ABC
与Rt△ABD
全等.
故答案为AC=AD.
14.16.
解析:
是的中线,
,
是的中线,,
是的中线,
的面积是,
.
故答案为16.
15.∠B=∠ADE,AAS;∠C=∠E,AAS
.
解析:由题意可得:
∵∠BAD=∠CAE,∴∠BAD+∠DAC=∠CAE+∠DAC,
∴∠BAC=∠DAE,又BC=DE,
添加:∠B=∠ADE,根据AAS可得;
添加∠C=∠E,根据AAS可得;
故答案为:∠B=∠ADE,AAS;∠C=∠E,AAS.
16.4.
解析:根据题意,DE与AC是对应边,则B点的对应点在DE的上方有两个点,下方也有两个点.如图:
故答案为4.
17.15米.
解析:,,
由对顶角相等得:,
在和中,,

米,故答案为:15米.
18.52°.
解析:在?ABD和?ACE中,
∵∠1+∠CAD=∠CAE+∠CAD,∴∠1=∠CAE,
又∵AD=AE,AB=AC,
∴?ABD≌?ACE(SAS),∴∠2=∠ABE,
∵∠3=∠1+∠2,∠1=22°,∠2=30°,
∴∠3=52°,
故答案为52°.
19.解:∵在直角△ACD中,∠CAD=90°-∠C=90°-50°=40°,
∠AOB=∠AEO+∠CAD=90°+40°=130゜.
故答案为130°.
20.证明:∵△ABC≌△DEC,
∴∠B=∠DEC,BC=EC,
∴∠B=∠BEC,
∴∠BEC=∠DEC,
∴CE平分∠BED.
21.证明:如图所示:连结AC,
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ABC=∠ADC.
22.△AEM≌△ACN,△BMF≌△DNF,△ABN≌△ADM.(任写其中两对即可)
(1)选择△AEM≌△ACN:证明:因为△ABC≌△ADE,
所以AC=AE,∠C=∠E,∠CAB=∠EAD.所以∠EAM=∠CAN.
在△AEM和△ACN中,
所以△AEM≌△ACN(ASA).
(2)选择△ABN≌△ADM:
证明:因为△ABC≌△ADE,所以AB=AD,∠B=∠D.
又因为∠BAN=∠DAM,所以△ABN≌△ADM(ASA).
(3)选择△BMF≌△DNF:
证明:因为△ABC≌△ADE,所以AB=AD,∠B=∠D.
又因为∠BAN=∠DAM,所以△ABN≌△ADM(ASA).
所以AN=AM.所以BM=DN.
又因为∠B=∠D,∠BFM=∠DFN,
所以△BMF≌△DNF(AAS).(任选一对进行说明即可)
23.解: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B′C′和△A′′B′′C′′都是符合题意的三角形.(符合条件的格点三角形不唯一,这里只选了两个)
24.证明:∵∠EAD=∠BAC,∠EAC为公共角,
∴∠BAE=∠CAD,
且AB=AC,AD=
AE,
∴△ABE≌△ACD(SAS)

∴∠ABD=∠ACD.
25.解:(1)和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与中

≌;
(2)≌,;
,,

(3),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点为的中点,
,,,
,,
≌,,


26.(1)证明:∵∠ACB=90°,∴∠ACD+∠BCE=90°,
而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BCE+∠CBE=90°,
∴∠ACD=∠CBE.
在△ADC和△CEB中,
∠ADC=∠CEB,∠ACD=∠CBE,AC=BC,
∴△ADC≌△CEB(AAS),
∴AD=CE,DC=BE,
∴DE=DC+CE=BE+AD;
(2)图②:DE=CE?CD=AD?BE.
理由如下:在△ADC和△CEB中,
∠ADC=∠CEB=90°,∠ACD=∠CBE,AC=CB,
∴△ADC≌△CEB(AAS),
∴AD=CE,DC=BE,
∴DE=CE?CD=AD?BE;
图③:DE=BE?AD.
与图②同理证得,△ADC≌△CEB,
∴AD=CE,DC=BE,
∴DE=CD?CE=B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