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2021.3.1
装在套子里的人
1、《装在套子里的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章分为两部分:
一、概览式的人物素描
二、细致化的情节描写
一、概览式的人物素描
1、身体上的套子
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要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思考别里科夫的肖像描写
契诃夫:描摹寻常的外貌恐怕多此一举。彼得堡不是西班牙……
别里科夫的肖像描写有何种意味,请分析:
1、象征意味
它具有超出外观的内涵:这不仅是身体的套子,而且是精神上的套子。肖像描写的不避琐碎,如雨伞、套鞋、大衣、小刀、墨镜,甚至还有耳朵里的棉花,与精神上的平庸、琐碎相一致。
2、修辞学上的荒诞、反讽与趣味
一、概览式的人物素描
2、思想上的套子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1)以政府的告示规定自己的思想;
(2)以他纯粹套子式的理论来束缚他人,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压抑。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书中的情节。
二、细致化的情节描写
别里科夫差点恋爱、结婚,又婚事告吹,而最终死亡的事情。
1、恋爱的起始:他人撮合和怂恿
2、漫画事件
3、自行车事件
4、找柯瓦连科交涉
5、从楼上摔下来
6、死亡
一、概览式的人物素描
二、细致化的情节描写
作品采取了喜剧手法,对别里科夫竭尽讽刺。看上去,别里科夫或别里科夫们非常强大,影响无处不在,但契诃夫具有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优势与审美特权,在主体的强大力量面前,他们只能原形毕露,露出丑陋、渺小、虚伪的本质,这就是一切喜剧,特别是批判性、讽刺性喜剧的审美本质。
彼时的社会现实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的俄国,被列宁称为处于“牢狱时代”,那时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形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了军事镇压,四处制造恐怖气氛,试图钳制人们的思想,控制人民的行动,其专制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到处是密探,盛行告密诬陷,加大书刊检查,施行严厉的言论管控……
在高压恐怖政策之下,人们的生存状态
1、白色地带:革命者、反抗者、太阳底下的人
2、黑色地带:警察、封建卫道士、打手
3、灰色地带:普通的绝大多数小人物
绝大多数普通人深感压抑,渴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力与专制统治做斗争,只能逆来顺受,麻木而小心翼翼地生活。
别里科夫属于哪种人,哪种生存状态呢?
别里科夫的同事、学生、城中的人……
柯瓦连科
华连卡
写作:书信往来(模拟)
契诃夫
文学家不是做糖果点心的,不是化妆美容的,也不是使人消愁解闷的;他是一个负有义务的人,他受自己的责任感和良心的约束;既然他已经干了起来,他就不应该打退堂鼓,因此不管他感到多么痛苦,他也该克服自己的洁癖,让生活中的肮脏事儿来玷污他自己的想象……
契诃夫
在给友人的信中,契诃夫这样写道:
应该写这样一部小说,表现一个年轻人,一个农奴的儿子,一个从前的小商贩,一个受过官职尊卑教育、吻着神父的手、膜拜别人思想长大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摆脱掉自身的奴隶印记,表现他如何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的血管里流着的已经不是奴隶的血,而是真正的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