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68页例1及其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通过观察、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具:一个小羊玩偶、课件。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流程: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听一听下面这个故事,想一想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
孩子们,老师刚才听见有几个小朋友在笑,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摸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说对?这是因为他们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摸到的样子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合作探究(一)
1.明确观察对象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我们看看它是谁。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羊玩偶,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
2.本位观察
请四位同学分别站在小羊的四周,目光正对小羊,说一说他们看到的小羊是什么样的。
老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小羊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
请坐在小羊正对面的同学观察,从这个位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看到的熊猫样子,把它记下来。
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们到其它三个位置观察小羊的样子,并让他们说一说。
4.观察对比
刚才孩子们在观察中觉得有两个位置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有什么不同。(指导孩子们观察羊头的朝向,借助手势帮他们区分。)
刚才经过我们仔细地观察,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小羊的样子有了清楚的认识。
合作探究(二)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仔细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想一想:从他们各自的角度看到的画面一样吗?他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学习交流(一)连一连。学生说老师操作。
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板书: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习交流(二)
我们要怎样才可以看到熊猫娃娃的每个面?
同伴交流,汇报(1.把熊猫娃娃转一转;2.人转一转)
归纳总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6.课件播放乐乐课堂录音视频。
课堂闯关,巩固练习
书第68页做一做 连一连
那一幅图是猴子看到的,在( )里打个√。
2432685506730 ( )
( )
1651635506730 ( )
( )
请在()里填上这幅图是谁看到的。
32899351148715 ( )
( )
17087851167765 ( )
( )
2895607620 ( )
( )
选序号,填一填。
小猴看到的是图( ),小鹿看到的是图( ),小兔看到的是图( )。
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完成书上的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