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课堂实录
(课前学生自行组织齐读诗两首)
师:这两首诗是外国诗,(生:有些看不懂;看人名就知道了。)看人名我们就知道了,好,接下去,我们先看第一首。了解一下作者。
(示普希金介绍)
师: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他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这个我们可以在书上做一个笔记。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呢?我们看这里的介绍,原因是什么,看到没有,嗯,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人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他出生于地主贵族的家庭,一心倾向革命。
(生私下讨论俄罗斯与俄国的问题,以及与现在俄罗斯的关系。)
师:现在看来,我们历史有点乱,稍微了解一下,就是说,俄罗斯当时是沙皇统治,后来在1923年,有个人,我们应该听过的,列宁,小学我们学过的,然后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后来苏联解体,(生:变成了俄罗斯),不是变俄罗斯,是整个苏维埃解体,解体分解成很多国家,(生:白俄罗斯)。我们现在知道的俄罗斯与以前的俄罗斯是不一样的。了解一下。他当时引起沙皇俄国的不满和仇恨,两次被流放,但是他始终不屈,当然,在别人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生讨论决斗)西方人,他的一种决斗和中国人的决斗是略有区别的,西方人决定,一般情况要你死我活,中国人决斗(生:点到为止),由这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中国对人的一种尊重,对生命的敬重,高手如果过招的话,那个高手拿块砖头一捏,捏得粉碎,另外一个,我捏不了,我打不过他,认输了。好了,这些内容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再去学习一下。我们看这首诗歌,这首诗歌我们怎么读?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生同桌读)
师:好,第一节谁来读一读?接下来再说一说,在这里,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我读出了什么?你自己的感觉先找到,读了之后,你再与大家分享一下你读到的一种感受。谁来读一读?好,你来读一读。
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众生鼓掌)
师:感觉,由大家的掌声中感觉读得还是不错的。那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有一种,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劝别人,快乐的/日子应该有种安慰别人的
师:有没有发现,刚才他在分析的时候,用到了一种方法。他抓住了诗歌的一些关键的词语。首先抓住两个词语,哪两个?
生:悲伤 心急
生:不要
师:你记得不记得你刚才抓住了哪两个词语?忘记了?第一组是不要,不要。不要不要带有什么样的口吻?
生:劝说
师:劝别人的,语重心长地劝。这样别人会听劝的。所以,他刚才在读的时候,不要不要这两个词语,读得很重吗?一种娓娓道来,不是歇斯底里地在那喊。不要!不要!(生笑)好了,那么我们一起把前两句读一下,读出这种劝慰的语气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预备齐。
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生:我们班的两句好长啊。
师:我要求是读前面两句,不过,可见我们同学感情已经投入进去了,感情一发而不可收。不要不要,刚才有讲到,又需要,需要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生思考,私语。)
师:你来说说看。
生:需要,需要的话,就那些,有种给人指明方向的感觉。
师:指明方向,他分析得,你赞同的,你应该把(生:划线)对,一在文中把语句划起来,第二,你应该做一定的记录。我们这么多人,有这么多思维的火花,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己的思维,回顾一下需要,刚才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啊?(生:指明方向)嗳,指明方向的感觉,让人眼前豁然开朗,豁然开朗之后,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让别人心中特别温暖。
生:相信
师:是相信吗?刚才耿宇讲哪个词啊?
生:快乐
师:快乐的日子,你光让人家相信是没用的,怎么让他相信?快乐的日子,给人一颗定心丸,好,我们把第一节连起来读一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预备齐。
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师:齐读以后,后面有没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真的让别人相信吗?
生:有
生:读到后面,要让人有开心的感觉
师:以勒说,读到后面要有让人开心的感觉。你来试着读一读。
一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众生鼓掌
师:以勒在读的时候,哪个词语读得特别有感觉?
生:相信
师:相信吧。那么在这儿,我们读最后一句的时候,除了快乐的日子给人以震撼之外,还有哪个词语?
生:来临
师:来临。来临在读的时候,稍微慢一点,绵延一点,来——临——。快乐来得太快会让人怎么样?
生:不知所措
师:不知所措。好了,我们把最后一句读一下。相信吧,预备齐
生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师:将会来——临——。给人感觉特别舒服。光让别人相信是没用的,那怎么办呢?我们看下面。哪位同学把下面一节读一读?好,宸宇你来读。
生:我需要酝酿一下。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众生鼓掌
师:刚才宸宇读的时候,第一酝酿了感情,第二我们在听他的朗读中确实特别有情感。好,先请他分析一下,你在读的时候,你读到哪的时候,你最有感觉?
生:我来分析一下(师:好,你来分析一下。)刚开始的时候,前两句,让人感觉是作者的一种感觉自己内心虽然很向往未来,但是却有种是,时常是忧郁的,(师:你哪里看出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师:这是原句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哪些词看出来呢?)常是忧郁。(师:通过常是忧郁,你看出了什么?)这个我要考虑一下。却字,表现自己心里向往着未来,但就是有一种反差感
师:这样分析就对了。比如说,通过这两句,你找到这个“却”字,然后这样使前后两句形成反差,强烈的反差。
生:然后中间这里好像有种,作者好像看开了,把那些忧郁又抛在脑后,说这些事已经过去。
师:哪个词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生:一切,就是把所有的都当成过去。
师:一切。所有。好。
生:然后最后两句呢。又把过去的当成一种怀恋,表明作者已经从忧郁当中走了出来。
师:当作一种什么?
生:怀恋
师:当作一种怀恋。好,这是宸宇的分析,景炜你来说。
生:我有点补充哦。我们之前看到作者生活在沙皇时期嘛,如果把资料给联系起来,这好像在描写他自己的现状,特别辛苦,特别沉重。这样。
师:你,一个,他的方法我们学习一下。什么方法?
生:联系实际
师:联系背景。但是你没分析出来,你只是告诉大家方法。
生:在沙皇统治时候,对光明的一种向往。而他对现状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师:这里哪里看出他无能为力?
生私底下:可以读出来的嘛
生:我的感觉是无能为力。
师:你有感觉要有依据的,不能讲我感觉就是这样的。他呈现的诗句,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你总是这样考虑的哦?那接下去,我就问个问题,呈现的哪里让你有这样的强烈的感觉?你要找到语句的哦。不知道,我就这样的感觉。好,以勒你来补充。
生:你看嘛,心儿永远向着未来,他这个“永远”这个词,充分体现出他当时非常希望看到未来和对现在黑暗社会的不满,心儿想着未来,这个,说明他期盼着未来,而且他这里可以体现“现在”,现在与未来之间反差是比较大的。所以,他现在的忧郁,就能够侧面地体现出他,现在的感觉上的什么
师:这不叫侧面,这叫直接。(生:哦。一样一样的)不一样的。反正就是直接地,然后他后面又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他这里写出了“一切,一切”,强调这个“一切”,他就是说,也是为了衬托出普希金的那个现在社会。就这样。
师:那现实?通俗点来说,很让他忧郁哦。如果够忧郁的话,人会忧郁死的。好,你告诉我。
生:这里有个常。(师:常)假如说普希金对现实的社会有点点失望的话,他就不会用上这个“常”字了,可以是“现在却是忧郁”,就感觉没有那么强烈,用上这个“常”字的时候……
师:他是想着社会啊,还是想着他内心的一种感受?刚才也有同学说了只联系诗句,什么革命啊怎么样,在这“现在却常是忧郁”讲社会很黑暗啊?
生:应该他心情
师:应该什么?
生:内心感到压抑
师:哦,内心的一种压抑,最关键的还是内心的一种压抑。好你说。
生:把诗句分开来讲,第一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就是相当说对未来的憧憬,然而第二句“却常是忧郁”这里现在想着的不一样,人是有点点的忧郁,然后第三句“一切都是瞬息”,这里又看到前面讲的这一切都将会是瞬间的,一切都会成为历史,将会过去。
师:讲前面四句,那他写这四句就够了?第一个我们明确未来与现实的特点,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理想很——(生:理想很美满,现实很反感(骨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感觉忧郁。那么这两句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生:安慰
师:一种安慰,而这种安慰更多地带有一种什么感觉?读了之后,让人感觉只是一种安慰吗?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生:一切不再回来了
生:开朗
师:让人内心就变得坦荡一点,用现在网络比较流行的一句是?
生:神马都是浮云。
师:神马都是浮云。如果神马都是浮云用在这里的话,感觉又不是特别好,对不对啊?我们看最后两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过去了的,由上下诗句来说,这个过去就是指什么?
生:忧郁
师:忧郁。忧郁能成为(生:怀恋)怀恋吗?(板书)这个好像感觉味道不对。好,意晴你说。
生:我觉得他现在是忧郁的,或者说他心里充满了那种压力,然后这种压力变成了一种对未来更加地向往,更加地希望自己能那个,就是说没有这种压力,然后他相信等这些都过去了和之后,当时所受的这些压力或者苦难什么的,都会成为对现在的这一种感恩。
师:想到了感恩(板书),对现在的这种感恩,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现实很骨感的感恩,你能理解吗?这种忧郁,这种痛苦,这种伤痛,都合起来成为亲切的怀恋,让我们去感恩。那反推回来,就是感恩痛苦,感恩苦难了,是吗?(生:是啊)你怎么理解。好,奕妍你说。
生:如果按那个,感恩是,不是,痛苦还是感恩的话,就理解为痛苦是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带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师:这种忧郁,这种苦痛,能成为一种动力(板书)。或者说,由人生来说这应该是人生道路上(生:磨练),嗳,这种磨练。联系我们上面学过的一些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那种磨练;丑小鸭能成为天鹅(生:也是磨练),也是磨练,他成为天鹅之前,那一次次磨练,当他成为天鹅之后,他可以说——那过去了的,(师生: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所以人生之中,我们讲由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人生他的财富有时候不在于金钱,而在这于这种什么?(生:精神)这种精神,特别是哪种精神?好,你来说说看。
生:与苦难作斗争
师:与苦难作斗争,或者说一种危机意识,或者说经历一种苦难,有时候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而我们在座各位,这笔财富多吗?(生:不多;我们人才这么点大。)人才这么点大,是不多,那么读了这首诗歌,我们更多的是不是学了之后,我们要去找磨难?
生:拥抱痛苦
生:那就不行了
师:拥抱痛苦,那就误导了,好,奕妍你说。
生:他这个应该是说如果对待磨难的话,应该更,就是可以把所有的磨难感觉是动力,而不是说那个,那个喜欢磨练怎么怎么的。
师:就是如何去面对磨难,好,你说。
生: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任何一件事情。
师:这句话说得好,大家把它记下来。怎么说的啊?
生: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任何一件事情。
师:乐观地去面对生活的任何一件事情。
生:那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样了?大家说一下有什么略微的区别?你说。
生:刚才说的是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任何一件事情,不一定都是有风雨。
师:哦,不一定是风雨。好,你说。
生:他这句话没有体现出他结果,他的最终是完美的,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充分体现了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而这里没有体现出来。
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他已经把彩虹晾在你面前了,对不对啊?而这里更多地是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美好的。好了,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读一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预备齐。
(生有感觉地朗读诗歌)
师:生活欺骗了你,我们可以讲指什么?指生活中的苦难,痛苦,当然我们可以简单用一个词来说,一种逆境,一种逆境。好,接下来我们看下一首诗歌。诗人大致了解一下,他是美国诗人,美国诗人,他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这个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好了,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读一下。未选择的路,预备齐。
(生齐读诗歌。)
师:好了,同桌之间互相把这首诗歌读一读。
(生同桌互相读诗歌。)
师:然后你思考一下,每一节,你能否用两个字概括?
生:两个字啊。
(生同桌讨论)
师:两个字,一个词
(生同桌讨论)
师:好了,我们看第一节,第一节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
生:望去
生:纠结
(生继续讨论)
师:能否用第一节中的一个词?
生:伫立
师:为什么用伫立?
生:他这里只是伫在那里选择那两条路,他没有选,他只是向那路望去,所以选择伫立。
师:哦,伫立,我们考虑一下,伫立当时作者怎样的内心?
生:纠结
师:纠结一词可以,不过我们一般用矛盾一词。矛盾,表示此时在思索。我们一起把第一节读一次,读出这种矛盾,或者刚才我们讲的这种纠结的心理。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预备齐。
生读: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师:我们看一下,两条路,我看到了怎样的一条路?在第一节中。
生:幽长
生:深深地
生:幽深的一条路
师:先找到语句,是怎样的一条路?这条路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生:很长
生:周围都是森林
师:很长,由哪里看出长?
生:极目
师:极目望去,可能看到长。除了这条路长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能极目望去的这条路,除了长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私底下讨论
师:极目望去什么意思啊?
生:远远望去
师:那我想问一下啊。如果我,很长,那么我们前面这条惠民路也很长,一直通到那边的温州大道哦。这么路很长哦,你能极目望去吗?你望到哪就没了啊?
生:一半就没了
师:这里望过没有?(生:没有。生:有)望过,一到那座桥那就没有了,为什么?
生:光线
生:……
师:因为那座桥是(生:凸起来的),挡住了视线,这条路是这样子走的,惠民路过去,(生:凸起来)上桥,下去,所以我们不可能望去,只能望到这里,所以这句话能反,极目望去,能反映这条路的长吗?(生:不能,平直)最多能反映(生:平直)平直(板书)。这条路的平直。那他平直为什么会消失了呢?(生私底下讨论)消失的话,倒可以说表现这条路的(师生:长)。因为(生: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啊?因为视力所极,达不到。好。这条路,伫立,他看这条路,这条路很平坦,又很长,漫漫长路,一条平坦的路,他有没有选择这条路?(生:没有)没有,我们看第二节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
生:选择
师:好,你来说
生:选择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一段他选了一条路。
众生笑
师:你最好把原文语句读出来,然后(生: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由哪个字可以看出?(生:选)一个是选,第二个是(生:另外)另外,另外是和第一节的这条路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关键词是“但”。他没有选择那条(生:平坦道路)平坦的大道。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
生私语
师:那这条路有什么特点?好,谁来说说看。好,你说。
生:在作者眼里,是更诱人更美丽的。
师:作者眼里是这样,那你从哪些词看出来呢?不是作者说这样这样。
生:哦,我自己觉得吧,应该是蛮危险的。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
生:幽寂,这个经常会让人哭的。我感觉是四下无人,无人帮助,自己……
师:幽寂,四下无人,好,这样,我们一起把第二节读一次,但我却选了,预备齐
生读
师:你的幽寂能读出刚才的感觉吗?
生试读
师生:十分(幽寂);十-分—(幽-寂)幽-寂-这种感觉
师:那这条路除了这种感觉之外,还有什么呢?好,宸宇你说
生:哦。一种孤独。
师:哪里看出孤独?
生:荒草萋萋,就是描绘没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走,然后作者选择这条路,
师:你为什么认为荒无人烟呢?哪个词看出来?
生:萋萋
生:荒
师:萋萋什么意思啊?奕妍你说。
生:我不是解释萋萋啊。就是说补充一下,可以从很少留下旅人足迹,人很少来嘛,那当然荒无人烟啦。
师:很少人来,荒无人烟。萋萋什么意思啊?没人来,这里草长得(生:很茂盛)很茂盛。这样回顾一下,长的草是(生:不去的;生:里面有赤练蛇;生:有美女蛇)所以,这条路充满了危险,不过,还可能充满了另外一种特点,充满了神秘,具有一种挑战性。好,这是第二节,其他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