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1 19: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 、预习作业
1.给划线的字注音或写出相应汉字
阻抑( ) 魄势( ) 崎岖( ) 浊流( ) 逼狭( )
险峻( ) 景zhi( ) 一泻万里( ) 狭窄( ) 迷惘( )
2、解释词语:
雄健
崎岖
魄势
阻抑
险峻
浩浩荡荡
3、课文作者和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 ,字 、河北乐亭人,选自《 》。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 。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在大革命后期的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时值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虽然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着实丰富。
三、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为“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那何为“艰难的国运”
2、“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又到底是什么呢?
3、文章贯穿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相关语言加以分析。
四、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举例分析
2、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3、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1、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六)归纳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