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1 19: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生:(齐背古诗)
师:好了,把书打开,翻到第二课。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在文章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回顾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谁来说说看。好,XX,你说。
生:重情,严格,爱孩子
师:好,XX,你来说一说。
生:重情,严厉,懂得教育
师:重情,还懂得教育,这样一位父亲,我们在上节课分析过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之中,最感动我的情节,我们先看一下这图片呈现的几个情节。
生:黄包车
师:对,这就是洋车。好了,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简称为什么事件?谁能简单概括一下?简单的,用最简单的语句来概括这个事件。越简单越好。XX,你概括一下看。
生:我被打了,然后坐车去上学。
师:我被打了,然后坐车去上学。上节课,我们分析半天,但最终效果是没有的噢。上节课,我们曾经有一个词语讨论了半天,为什么用严厉,不用凶残?这个事件主要原因是体现我被打吗?那这样就说,那这篇文章表现的父亲是一位凶残的,具有虐待倾向的父亲。我为什么被打?所以,我们应该讲,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从我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简称为“赖床”事件,这里可以旁批一下。“赖床”事件。这个就容易概括了噢。爸爸总的概括叫什么“爸爸爱花”,这个呢?爸爸的花儿落了。除了这几个情节之外,在文章中,还有哪些情节?“送衣服”整个归在“赖床”事件之中,“赖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在里面了。好,你说。
生:去银行交钱。
师:去银行寄钱。简单用文中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哪个词?父亲让我干嘛?闯炼,在文中把它圈出来。还有吗?我参加毕业典礼,参加毕业典礼,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包括参加毕业典礼前,还有典礼的过程,以及到毕业典礼的最后。对不对啊?毕业典礼是贯穿全文的,所以,毕业典礼可以讲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自己旁批一下。好了,除了毕业典礼这个事,还有什么事?XX,你说。
生:爸爸在医院里
师:爸爸在医院里,我?
生:去看。
师:我去看,简单讲,探望爸爸。XX讲得很好,两个字就可以概括,探病,或者叫探父。看望生病的父亲……那么,在这些情节之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那我们集中看一下,后面这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最感人。由这个角度来考虑一下,拿出笔在文中划出这些语句,我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什么?最能引起我联想的句子是什么?我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什么?我们看哪部分?看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样相对集中一点。
(学生默读思考)
师:好,谁来说说看。你找到的是哪些?好,你来说。
生:我找到的是……我从这里能够感觉到夹竹桃是爸爸种的,它们纷纷落了,以花喻人,然后更加体现了父亲的……
师:听得清,听不清?
生:听不清。
师:听不清,你声音稍微再响一点点。
生:我从这里知道,“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夹竹桃是爸爸种的,然后夹竹桃散散落落的,以花喻人,父亲的病情很严重。
师:这样听清了噢,在文章二十页,最后一个自然段这里,写到夹竹桃的散散落落,它联系到这篇文章的写法——以花喻人。这个我们可以旁批一下,以花喻人,其实可以表现父亲病得很严重,联系下文看,这里花要落了,其实由文章写法来说,它起到另外一个作用,什么作用?暗示父亲要去世了,要离开我们了。好,XX,你说。
生:……(听不清楚)
师:他疑问,解答了,知道没有?依据你的这个疑问,我再提一个疑问,她妹妹在那儿,好像抢东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玩得怎样的程度?忘我。是不是讲这句?我以为你讲这句,本来想让你说的。这里有一个问题噢,第一题由文章中,前面刚才分析到,父亲不久将离开人世了,写弟弟妹妹在那儿忘我的玩。有这么多人都知道,好,你说。
生:想说弟弟妹妹还很小,感觉他们玩得挺……
生:……当时弟弟妹妹还十分小,不理解爸爸死了会有怎样的感受,我最大,所以说……
师:像救世主一样。好,你说。
生:两种作用。第一种……去世这种悲痛的心情……然后……我是小小的大人了……
师:形成一种对比,孩子的一种无知,天真,好了。在这儿我们讲,弟弟妹妹的这种无忧无虑,我们甚至可以简单讲,在这儿是一种乐,对不对啊?一种乐,我们不能强求作为孩子,这时候我多大?十二分,弟弟妹妹百分百比我小,而且弟弟妹妹还很多,那这样的话,如果是五六岁的孩子,他会生离死别,是不是有很强烈的感受?
生:没有
师:那他们这种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文章中完全可以不写啊?但是我们读了之后,我们会不会感慨这两个人真不懂事?
生:不会
师:不会,我们更多的是从他这个乐的表现,去感受到一种悲,我的一种悲。所以,有时候,去写一种悲伤的时候,有种方法,叫什么?(板书)以乐来写悲,这种悲的情感,会怎么样?更猛烈。好了,我们把这一自然段来读一读,怎么读?我们很快的来读。我来试着读读看,表现那种快乐的背景。
师:(范读)如果在文章中,用这个语气来读,全文基调会怎么样?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好了,我们一起试着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把整个自然段连起来。“瘦鸡妹妹——”预备起。
生:(齐读)
师:好了,静下来。这种乐,弟弟妹妹这种乐,甚至达到什么程度?在一般人看来,甚至达到无知了,对不对?无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理智的人看到弟弟妹妹这样玩,会怎么样?但是在文章中,我却表现出镇定和安静,通过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我真得长大了。因为她对别人有了一份理解。好了,还有没有其他语句。
生:二十页最后一排的,“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然后,他就是说夹竹桃的散落是因为爸爸没有收拾它们,为什么当时还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
师:上文已经讲到“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些石榴在哪里?在地上,当然也可以考虑,就是说,因为她知道父亲,看到石榴掉地上,她生气,也可以看出我这个时候也有一点点怎么样?
生:爱花
师:爱花,噢,此时也考虑不是很多。还有没有?哪些语句?让你比如说感触最深?好,你说。
生:最后一段“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觉得这里,爸爸的花儿落了,其实是说父亲已经去世了,所以不再是小孩子了,老一辈把位置让了,心里才长大……
师:意思是有点意思,你讲得太直接了。一定要老一辈位置让了,我才长大,老一辈位置不让呢?好,这句更多的,我们带来的另一种思考是什么?当然第一个,爸爸的花儿落了,表示什么意思?爸爸去世了,我成长了。那去世,我就成长,这可以啊。难道爸爸不去世,我就不成长吗?你后面看了没有?
生:《城南旧事》看了。
师:那么,这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我们看一下前文。我长大了,长大这个词,在上文有没有出现过?有哪些地方?
生:十九页
师:我们讲,瞬间长大有可能,但这种情况比较少,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讲,她的这种瞬间长大是在父亲平时的教育上,平时的教育,父亲有提到长大一词,找找看,哪些地方?
或者说,哪些事件,让我觉得会长大。好,XX,你说。
生:让她去寄钱
师:让她去寄钱,因为寄钱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从文中词语来看,我闯炼,还有没有?好,你说。
生:……
师:你已经大了,在提示我长大了。那由这句话,你能不能想到你自己的一种理解,用你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一个人怎样才能长大?你总不能得出结论,父母去世了,你就长大了。好,考虑一下,谁来说说看。XX,你说。
生:父亲死了,经历生离死别之后
师:噢,最关键的是什么?生离死别后面还有一个词语,是明白道理(板书),用文中词语来说,就是懂事,当你懂事的时候,你就长大了。好,你说。
生:学会自己管自己,而且管自己的弟弟妹妹。
师:学会管,但这种管,不是管制,而是,我们从一个家的角度来考虑,可以是“持家”(板书),当你懂得持家的时候,你就长大了。还有吗?好,你说。
生:当我们懂得坚强自立就长大了。
师:当我们懂得坚强自立就长大了。好,你说。
生:当你肩上有一份责任的时候,你就长大了。
师:由持家演化而来的(板书)一种责任。当你有责任的时候,你就长大了。我们在座的各位,现在肩上有一份责任。
生:学习
师:学习的责任。当你懂得这份责任在肩的时候,你长大了。当你把这种责任当成负担的时候,你可能就与他们一样。好了,那么这篇文章,我们考虑一下,线索我们刚才提到了,有一条线索,以“毕业典礼”为线索,是不是还有一条线索?XX,你说。
生:爸爸爱花
师:“爸爸爱花”也是贯穿全文。所以,这篇文章应该是两条线索,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线索竟然还有两条。XX,请你把这里的内容稍微记点过去,以便了解。文章讲线索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考虑?你后面只要写“毕业典礼”就可以了。那我们接下来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呈现的是,毕业典礼,但更多内容呈现的又是爸爸,好像这个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但我们看得时候,会不会觉得很突兀呢?她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么多材料连起来?那我们看一下文章内容,文章内容首先写得是什么?我参加毕业典礼(板书),写到了什么?怎样过渡到下面内容?毕业典礼写到了花,由花自然过渡到下面的内容,什么内容?医生探病,由医院探病之后,接下去写到了什么内容?“赖床”事件,那么考虑一下,由“探病”怎么自然过渡到“赖床”的呢?文中爸爸说了一句话,什么话?“不要迟到”,这样过渡下来。写文章,要自然过渡,你总不能写今天我要写四件事,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二件事是什么,这样就变成做报告了,好了。由赖床事件,接下来写什么?写又回到了毕业典礼,由毕业典礼写什么内容?开始重点写得是什么?毕业典礼,由哪里看出开始了?钟声响起,由钟声毕业典礼开始,过渡到什么?爸爸爱花。爱花,再接下去,又回到毕业典礼,写到了离歌,离歌,然后想到了什么?由离歌想到毕业,毕业暗示长大,长大自然而然过渡到另外一件事,闯炼,闯炼然后过渡到哪里?(回家)真得是长大了,然后回家,回家出现什么情况?花落了,爸爸去世了。这些内容,一种自然的过渡,我们讲整个为我们呈现的事件,它是以毕业典礼作为一个记录父亲教育我的这样一个平台。那么,林海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看。小学看过《城南旧事》的,老师有要求的噢,没看过的举一下手。就你没看过?有空再去看一下。好了,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8年出生于日本的大阪,她是台湾人。然后呢,后来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侵略占领,台湾被日本占领达五十年之久,后来呢,她父亲带着他们一家到了北京,而《城南旧事》就是写了林海音在北京生活的这段往事,我们今天接触的这篇文章,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在《城南旧事》之中,出现的这个离歌,拍成电影之后,就出现了一首歌。我们听一下。
(学生听歌)
师:这首歌有不同的版本,大家有空去看一看。最后我们看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文章也提到成长,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鲁迅的童年,是充满着一种快乐的。三毛曾经说过,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才成就了那份完美,但是,在林海音的笔下,她的这个童年,在这篇文章中,好像不是这种乐趣,在这种乐之中,增添了一些凄婉,肃杀和……,所以,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所以,她的回忆也是有所区别的,希望我们每位同学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地长大,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