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课前生齐读课后古诗。
师:好了,把书打开。翻到第二课。在上节课,我们一同讨论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你的理由是什么?回顾一下,在文章中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爸爸?
师生:严厉的,外刚内柔的,爱花的,懂得教育的
师:那么,这是我们对文章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人物形象离不开情节的。接下来我们考虑一下,在各个情节之中,最感到我们的是哪个情节?我们看一下这里呈现的画面。这个画面我们可以称之为?
生众言
师:什么事件?
生:被打
师:仅是被打吗?
(学生默读。)
师:昨天我们都分析过,如果我们称之为被打的话,我们不会得出严厉一词,因为什么?
生:逃学被打了
师: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
生:逃学
师:赖床事件,注意旁批一下。
师示课件:这是哪个情节?
生:爱花事件
师:爱花
师示课件另一画面:这个情节,上节课我们没有讨论到。这是哪个情节?
生:石榴凋落(很低声)
师:这个内容在文章的哪里?
生:最后一部分
师:最后一部分可以怎么概括?
生:爸爸的花落了。
师:爸爸的花落了。当然,除了我们这里呈现的三个画面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情节。比如说还有哪些情节?
生思考……
师:还有哪些情节,好,奕妍,你说。
生:爸爸生病了去交钱。
师:在哪里?
生:在那个,44到……20页。
师:爸爸生病了去交钱?
生:哦,是英子去交钱。
师:哦,应该是英子去交钱。爸爸生病了,英子去交钱。简单我们可以概括为?
生:闯练
师:闯练。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好,你说。
生:到医院里看望爸爸。
师:到医院里看望爸爸。
生:还有毕业典礼。
师:好,在这么多情节之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个情节?
无人回答
师:谁能把这几个事件复述一遍?我们可以想一下,我要复述哪一个情节。要么同桌选择一下,选择你感动的那部分,与同桌分享一下。
(生同桌复述)
师:好静下来。谁能把最感动你的情节复述一下。
生:几句话可以吗?
师:当然几句话概括也可以。
生:我最感动的是爸爸的花儿谢了,(其他生:落了)这里写到当那个,我的那个毕业文凭拿过来以后,回到家里很兴奋,她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在玩爸爸的喜爱的石榴,而且把它摘下来,(其他生:她没玩石榴吧?)哦,对对。她非常着急,说我要告诉爸爸去。老高出来了,老高说爸爸在医院已经,她说老高你说什么,我已感到一丝不测,然后老高告诉我妈妈的话。然后到到了医院,然后爸爸他花落了。
师:这个情节的确很感动。
生:离别
师:像宸宇讲的这是离别,这种离别,我换个词,可以叫?
生:生离死别。
师:生离死别,用两个字,我们来说,可以是永别。和父亲永别了。其实我们刚才从以勒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讲述的过程中,已经把这些语句带进去了。感触最深的句子,我们这样考虑,可能会更细一点。最能引起我联想的句子,我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我还不能理解的句子。那么刚才以勒讲到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生: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师:这里的语句,我们读一下。就是说读人物描写的语句,其他的语句省掉。只读对话。我来读老高的。我们一起来读“我”的。
师读: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生:(一生快速接上)你说什么老高。
师:读得非常好,读出了我的,由文章人物描写用意来说,读出了两个词语,同学们找找看。一个是?
生:着急
师:第二个是?
生:大声
师:我为什么着急,为什么大声?
生:因为她不相信她爸爸离开她了。
生:有一丝丝不安
师:有一丝丝不安,我们来看看在这个情节的上文,其实有暗含这样的关联。我们可以讲这是种伏笔,在哪里?
生:石榴掉了
师:品逸你说。
生: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师: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个词语能有一种伏笔的作用。
生:自己
师:自己掉下来的。好,你说。
生:前面不是说了吗?这个花儿,跟爸爸联系很深的,这个花儿就代表着她爸爸,……
师:由这篇文章,我们讲,在文章中,花儿和父亲的关系,我们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的话,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板书:花 爸爸)
生:等于
师:用等号。在这篇文章中,花就等于爸爸,而这里的花自动地落了,其实爸爸就,应该用哪个词语?
生:挂了
生:仙逝
生:去世了
生:仙去了
师:不要用过于诙谐的词语,这种诙谐的词语,对人是极其不尊重的。对不对啊?
好了,这样,在其他情节,我们再找找看,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或者说有哪些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或者说你觉得有哲理的句子。之沫你说。
生:就是那个,她去医院看爸爸,11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我觉得这里好像是爸爸在叮嘱英子毕业典礼的事情,可是,我觉得没有爸爸还要管弟弟妹妹,这更像是爸爸在叮嘱英子,在他去世之后,英子应该怎么做。然后呢,英子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体会到。我觉得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但是他没有跟英子说,我觉得他善解人意,而且尽职尽责的一个爸爸。
师:嗯,尽职尽责的一位父亲。那么在这里,我们注意有一个词,你已经长大了,那个时候我多少岁?
生:12岁
师:大概12岁左右,我们在座各位,都比她大,当现在我们的父母,跟我们说,平时跟我们说:孩子啊,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吗?
生:没有
生:有种不祥的预感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不祥预感,但是,我们讲“长大”一词,意味着什么?
生:懂事了吧
师:意味着懂事,还有吗?
生:49段也有的——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将来”一词,也跟前面相呼应。
师:承前启后的一个词。好,你说。
师:第62段,她说你说什么老高,说明她对父亲很关心,老高没有说下去,她就想问老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有没有?意晴你说。
生:第17页第三自然段,她说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爸爸之前打了我,他是因为我赖床,然后逃学而打我的。他拿花夹袄给我,也是对我的一种关心。但是,他并没有说,他为了我,或者说我打你是当时太生气了。说明父亲还是有原则,他认为我赖床想逃学,就是错的,然后,但是她说她爸爸没说什么,然后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说明他很关心我,他表达的是那种沉淀而那种隐晦的爱。就是父亲嘛,都是沉默的。不会像妈妈说的,我很爱你,很关心你。这样子的话,但是他用行动表示了他,他就是一直看着我穿上,就像是一直看着我成长那样。这篇文章,我觉得悲伤的情绪起伏不大,就是像我们生活中那样子,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从中贯穿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尊敬和怀念,哦,怀念和思念重复了。
师:她不仅由这个自然段来分析,而且联系到全文,全文,她讲了这个情感是很平淡的,平淡之中
生:带着悲伤
师:带着一种很浓的忧伤吗?一种淡淡的忧伤。好,你说。
生:14页, 19页,这里都可以表现出, 我想这时应该是爸爸病危了,而且他是哑着嗓子拉着我的手。而且他还是安慰着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只要硬着头皮,你就能闯过去了。这时候的爸爸,已经完全不用说话,英子说什么,他只要摇摇头就可以了,但是呢,他还要说出这些话来,告诉英子,然后,他又转过脸来,从这个“又”字可以看出爸爸还是放心不下英子,他还是要叮嘱几句,明天要早起,收拾好东西,去学校从这里,而且还说,这是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然后还说,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从这里,可以看出爸爸对英子的无限的关爱,和无限的那种担心,担忧
师:这样分析得很透啊。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以勒分析的时候,抓住了两个关键点来分析,第一个,父亲当时的那种状况,文中一个词语,什么词语啊?
生:嗓子是哑的,
师:但是呢?还有一个词。哑,照理说,说话有点困难哦,但他却时不时地,用文中一个词语叫?
生:叮嘱
师:叮嘱,这篇文章,我们对父亲的形象理解,应当相对比较充分了。我有一个疑问,文中写的事情很多很多,它好像不是按平时的顺序串起来的。
生:整篇文章采用插叙式回忆的方式,开始是毕业典礼之前,回忆一下爸爸在医院里,然后又回忆,基本上回忆都有插叙,爸爸快要去世的感觉。为最后的这种作铺垫。可以讲是环环相扣。
师:环环相扣,那么全文的顺序是什么顺序?整篇文章的顺序。是什么顺序?那么这样吧,我们考虑一下,首先文章写到的是什么?写爸爸的还是写我的
生:我
师:我干嘛?
生:毕业
师:参加毕业典礼,带着花,由花,然后写到了什么?
生:爸爸
师:可以讲是医院探父,看了父亲之后,父亲在医院时刻地叮嘱我,叮嘱我干嘛 而且有一个词语直接引到下面的内容。医院探父,接下来是赖床事件,之间的过渡,是由哪个词语过渡的?因为爸爸说了一句话
生:叫我别迟到
师:不要迟到这个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面的内容。那么赖床事件之后,写什么事?
生:毕业典礼中
师:忽然出现了钟声,钟声之后,自然过渡到什么事情?
生:爱花。
师:父亲的爱花。爱花,然后怎么过渡呢?
生:又回到毕业典礼
师:又回到毕业典礼,唱什么?
生:骊歌
师:骊歌自然过渡到什么?
生:闯练
师:到闯练事件。闯练,又回到现实,毕业回来,回来时什么?
生:爸爸的花落了。
师:回来花落,父亲去世。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文章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如果换个标题,我的毕业典礼。
生:差得太远了
师:景炜,你说说看
生:文章是以毕业典礼作为一个载体的来回忆的,所以,它的重点并不在毕业典礼的,所以这个毕业典礼,不能表现。
师:景炜分析得很有道理,毕业典礼,只是一个载体。它是为了表现父亲的。我们考虑一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最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生:爸爸的花
师:简单来说,就是爸爸爱花,主要是这个。而另外一条线,就是毕业典礼。
(生记录)
师:接下来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为了表现父亲,还是为了表现其他的什么人?
生:父亲
师:如果只是为了表现父亲,那么这里可以改了,可以把这个内容去掉了。把毕业典礼的内容全拿掉。可以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师:那这篇文章应该表达什么呢?
生:我长大了
师:噢,我长大了,父亲对我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式——爸爸的花落了,我长大了。好了,我们一起把文章最后我默念的这两句,我们读一下,爸爸的花儿落了,预备齐
生:爸爸的花落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
师:我真的是长大了,长大,懂事。好了, 我们看,这篇文章属于林海音的回忆之作,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林海音这个人,原籍是台湾的,父母普东渡日本……,在文章中,我们看到她在北京的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在平淡之中,却带有一点点的忧伤,很多人回忆童年的时候,都是快乐的,当然我们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也是快乐的),更多地是快乐的。我们看一下三毛,台湾著名作家说,三毛曾经说过,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才成就了它的那份完美。当我们回忆的时候,有人说回忆总是美好的,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中,鲁迅的童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的色彩的,它的这种乐趣,它的这种趣味,可是在林海音的笔下,童年却比别了多了几分凄婉、自伤和复杂的味道。
生: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写作文,写自己童年的,应当是回忆自己快乐的事情,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可是为什么不回忆那些美好的,偏偏回忆那些不美好的,和她父母在一起忘不了的事情。
生: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
师:每个个的童年不一样,在她的记忆深处,她忘不了的就是童年带给她的这些感觉,而她的爸爸给她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她爸爸还给她的有一种美,我们不能说不美,但是在这种美的过程中,带有一丝丝的
生:凄凉
师:酸楚
生:那林海音把爸爸看得这么重的话,她完全可以写美好的事情,到最后再写点悲伤,为什么偏偏要写她被她爸爸打了……
师:听听景炜的意见。景炜你说
生:请你认真看了城南旧事再说,这是城南旧事最后一篇,知道不知道?前面都是很快乐的事情。
师:童年是美好的,但是有些人的童年,是一直充满着快乐,甚至有些人快乐得竟然忘记了。所以,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时候更多地,我们回想一下小学之前,有时候,家长问你,你还记得些什么,有些人可能完全不记得了。因为那些你都没感觉。
生:我有感觉
师:你有感觉,说明你的体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当一个人成长的时候,如果都是在顺境之中成长的话,他可能就不能很好地成长了,即使是长大了,可能在哪方面,可能看上去会真的长大。
生:身体
师:身体,占据地球的空间会越来越大
生:他心理没有变,一直没有变
师:所以有人讲,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就像我们上学期所学的一篇文章——苦难中成长的落难的王子,他就成长的很快。感受最深的,拍成电影里面的骊歌,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听骊歌)
师: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