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固体压强 (含知识导图+例题精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讲 固体压强 (含知识导图+例题精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4 21:32:25

文档简介

第7讲
固体压强
固体压强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压力压强的基本概念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压力和重力的关系4.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5.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6.固体压强的多状态问题7.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固体压强的两个公式,以及懂得适用条件。
2.了解固体压强竖直切割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公式推导,学会公式的应用条件。
2.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固体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
固体压强公式
【知识导图】
【教学建议】
导入有很多种方法,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为宜,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比如:
1、直接导入法。
2、以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为题导入。既考查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等。
以上的导入方法只是建议,大家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交叉使用即可。
两位同学一起在雪地上走过,为什么一个同学的脚“深陷”其中,另一个同学的脚却安然无恙?
请大家想一想。
1.压力的概念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大小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概念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物理意义: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的公式:
(4)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Pa)1Pa=1N/m2(1Pa有多大?一张报纸对地面的压强)
常用单位还有kPa,Mpa
1Mpa=103kPa=106Pa.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4.压强的推导公式:
(公式使用条件:柱形固体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
5.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1)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重力和压力不是同一个力,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如图A所示)
(2)其他方式放置时,压力和重力无直接关系。(如图B、C所示)
1.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1)横向切割: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减小。
(2)竖向切割:柱形固体竖直切割后仍是柱体,可使用公式分析,压强不变。
(3)不规则切割:压力和受力面积都改变,可利用割补法转化为柱体进行分析。
2.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1)根据几何关系找出物体的面积,从而求出各个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常用公式找出物体的重力,从而求出各个压力之间的关系。
(3)根据以上压力和受力面积,表示所求的压强并进行计算。
3.固体压强的多状态计算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2)列平衡方程求出压力
(3)根据公式p=F/S表示出压强,从而得到压强关系。
4.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1)当接触面积保持为S不变,压力为F1时,压强用p1表示,压力为F2时,压强用p2表示。由于F1=p1S,F2=p2S;两式相减得:F1-F2=
p1S-p2S,变形后得,则压强变化量△P与压力变化量△F之间的关系为
△F=△PS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题干】沙滩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对脚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压强小
B.
小孩对沙滩的压力小,压强小
C.
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力相同
D.
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强相同
【答案】D
【解析】压强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脚印的深浅相同,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即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故选D
【题干】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
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
芳芳对雪地的压强比小明的小
D.
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答案】C
【解析】雪地上芳芳与小明对雪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同,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而小明陷入雪地,说明芳芳对雪地的压力作用效果小,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压力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即芳芳对雪地的压强比小明小,答案选C。
【题干】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
压力
当压力的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1)实验中,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该实验是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由此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越大。由此可得:当压力的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题干】一头大象的质量为2000千克,每只脚的面积为200厘米2。
求:
①大象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②大象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①19600N
;②2.45×105
Pa
【解析】①大象正常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2000kg×9.8N/kg=19600N,
②受力面积:S=4×0.05m2
=0.2m2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s=19600N/(200×4×10-4
m2
)=2.45×105
Pa
【教学建议】
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
1.如图所示的事例能减小压强的是(

A.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C.
运输车的履带很宽
D.
冰鞋上的冰刀很锋利
【答案】C
【解析】
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减小了受力面积,根据可得,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对路面的压力很大,根据可知,增大了对路面的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运输车的履带很宽,增大了受力面积,根据可得,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压强,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冰鞋上的冰刀很锋利,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2.如图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如图中的哪几种情形
(  )
A.
甲与乙
B.
乙与丙
C.
甲与丙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大致相同,滑雪板比人的鞋子的受力面积大的多,故在雪地里行走时,人对雪地的压强大,所以下陷的程度深,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示可知,甲与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不符合题意;
甲与丙,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乙、丙两个实验,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故选B.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答案】凹陷
乙丙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解析】(1)压力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大小,所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
8:1
B.
4:1
C.
4:3
D.
1:2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当V甲=1
cm3时m甲=8
g,当V乙=4
cm3,m乙=4
g时,则
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2.将一薄铜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若F1=F3=F4>F2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有关的的图是(

A.
a和b
B.
a和c
C.
a和d
D.
c和d
【答案】A
【解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作用点、方向,所以可以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即控制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相同时,观察力的大小不同时,产生的效果,比较题中所示四图,ab符合要求,故选A。
3.2016年1月1日,南京扬子江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全长约7.2km,它是世界上同类隧道中长度最长的隧道.隧道入口处有一个如图的标志牌.
(1)家用小轿车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整个隧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这辆家用小轿车的质量是1.6t,它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2.求轿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1)0.12h
(2)2×105Pa
【解析】(1)隧道全长7.2km,限速60km/h,过隧道的最短时间。
(2)轿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轿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1.
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乙的边长比为1
:
2,则甲、乙的密度比为(

A.
1
:
2
B.
2
:
1
C.
1
:
1
D.
4
:
1
【答案】B
【解析】由可知,正方体的密度,已知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甲、乙的边长比为1
:
2,即高度之比为1:2,所以密度之比为2:1,故B正确为答案。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而在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答案】D
【解析】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但接触面积不变,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因为V甲<V乙,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所以甲是铜块,乙是铁块,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然相等,接触面积还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C错误;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乙减小的质量小,甲减小的质量大,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甲小于乙,又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乙>S甲,所以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D。
3.小虎家买了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几,茶几的中间是一个鱼缸。茶几摆放在客厅地面上。其部分参数如表所示。g取10N/kg
(1)若将鱼缸注入120kg的水,此时茶几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为了美观,鱼缸的底部铺着一层彩色的鹅卵石,距离水面的高度为36cm,鹅卵石的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多少?
(3)小虎的爸爸买回一个重为15N的塑胶鱼装饰品,发现其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请你计算塑胶鱼所受的浮力及塑胶鱼的体积。
【答案】(1)3.7×104
Pa;(2)3.6×103
Pa;(3)1.5×10-3
m3
【解析】(1)F=G=mg=(120kg+28kg)×10N/kg=1.48×103
N,
p=F/S=1.48×103N/0.01m2×4=3.7×104
Pa;
(2)液体压强p=ρgh=1.0×103
kg/m3
×10N/kg×0.36m=3.6×103
Pa;
(3)∵塑胶鱼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G鱼
=15N,
∵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V鱼
=V排
=F浮/ρ水g=15N/1.0×103kg/m3×10N/kg=1.5×10-3
m3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1.压力压强的基本概念;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4.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5.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6.固体压强的多状态问题;
7.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错题小结:(知识性错误,审题等非知识性错误)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掌握好的同学可以适当的布置难度大一些的作业,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以基础题和巩固题目为主,但是一定要控制作业的数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一般不要超过5题,这样学生才能保证做题的质量。
1.下列生活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喝饮料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
B.
铁钉的尖端做得尖细
C.
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变薄
D.
书包的背带做得扁而宽
【答案】D
【解析】减小压强有多种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A.
喝饮料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目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B.
铁钉的尖端做得尖细,目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
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变薄,目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D.
书包的背带做得扁而宽,目的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答案选D。
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发生的变化是(
)
A.
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
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
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答案】B
【解析】将木块沿虚线截去一半后,对桌面压力肯定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p=F/S可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减小,压强也减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
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
M,右端与桌边对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
M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答案】C
【解析】在水平面上,压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而压强的大小受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影响,由接触面积的变化,再利用压强公式p=F/S可求得压强的变化.
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解: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重力,此时压力和重力相等,因为木块的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物体被缓慢推出,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p=可知,压强逐渐增大.
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故摩擦力不变.
故选C.
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
C.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
D.
实验表明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
【答案】C
【解析】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由于右边手指与铅笔的受力面积小,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大。故选C。
2.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上面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密度变小,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C.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D.密度不变,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答案】C
【解析】按虚线的方向将长方体截去一半,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减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根据公式p=F/S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凹陷)程度
(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等于
(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解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通过比较海绵和木板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故答案为: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凹陷)程度.
(2)不同的物体受力改变形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海绵比较容易改变形状,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受到相同的压强时,物体的形变程度不同,所以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
故答案为: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1.沙滩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对脚印,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压强大
B
.小孩对沙滩的压力小,压强小
C
.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力相同
D.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强相同
【答案】D
【解析】压强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脚印的深浅相同,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即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故选D.
2.初三学生小明在水平路面骑行共享单车,经测量,每只车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50cm2,该共享单车的质量为15kg,试估测小明骑行时对地面压强(
)
A.6.5×104Pa
B.1.3×105Pa
C.
3×103Pa
D.0.3Pa
【答案】A
【解析】初三学生小明体重约为50kg,加上共享单车的质量15kg,总质量为65kg,重力约为650N,由公式p===6.5×104Pa,可知答案为A
3.在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的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小乐同学利用海绵,长方形木块和一盒钩码进行实验。他把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然后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放在木块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他得出“形变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请你自选器材证明小乐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跟形变材料无关;
实验步骤:(1)取一块海绵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海面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2)将步骤(1)中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桌面的形变;
结论:因为同一物体对于受力面的压力、受力面积都相同,压强相同,海绵形变比较大因此小乐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1)压力作用效果用物体形变大小来反映,属于转换法的应用
(2)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跟形变材料无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受力面积一定,形变物体的材料相同,这是控制变量法.
【教学建议】
1、对教学技能的反思: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
对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
对学生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状态是否了解等。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讲授的知识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

书写是否工整(班组课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教具的使用是否得当,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规范等。
3、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班组课是否因“班”施教,课后因“人”施教;
教学方式、手段是否多样化等。
第7讲

概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弹力
图C
F推
F
G
F
G
图A
图B
F
G
知识点2
固体压强提高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课堂运用
基础
巩固
拔高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基础
巩固
拔高
图5

教学反思第7讲
固体压强
固体压强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
知道固体压强的两个公式,以及懂得适用条件
知道固体压强竖直切割的特点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压力压强的基本概念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压力和重力的关系4.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5.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6.固体压强的多状态问题7.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固体压强的两个公式,以及懂得适用条件。
2.了解固体压强竖直切割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公式推导,学会公式的应用条件。
2.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学习重点
固体压强公式
学习难点
固体压强公式
【知识导图】
两位同学一起在雪地上走过,为什么一个同学的脚“深陷”其中,另一个同学的脚却安然无恙?
请大家想一想。
1.压力的概念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大小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概念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物理意义: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的公式:
(4)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Pa)1Pa=1N/m2(1Pa有多大?一张报纸对地面的压强)
常用单位还有kPa,Mpa
1Mpa=103kPa=106Pa.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4.压强的推导公式:
(公式使用条件:柱形固体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
5.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1)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重力和压力不是同一个力,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如图A所示)
(2)其他方式放置时,压力和重力无直接关系。(如图B、C所示)
1.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1)横向切割: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减小。
(2)竖向切割:柱形固体竖直切割后仍是柱体,可使用公式分析,压强不变。
(3)不规则切割:压力和受力面积都改变,可利用割补法转化为柱体进行分析。
2.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1)根据几何关系找出物体的面积,从而求出各个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常用公式找出物体的重力,从而求出各个压力之间的关系。
(3)根据以上压力和受力面积,表示所求的压强并进行计算。
3.固体压强的多状态计算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2)列平衡方程求出压力
(3)根据公式p=F/S表示出压强,从而得到压强关系。
4.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1)当接触面积保持为S不变,压力为F1时,压强用p1表示,压力为F2时,压强用p2表示。由于F1=p1S,F2=p2S;两式相减得:F1-F2=
p1S-p2S,变形后得,则压强变化量△P与压力变化量△F之间的关系为
△F=△PS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题干】沙滩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对脚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压强小
B.
小孩对沙滩的压力小,压强小
C.
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力相同
D.
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强相同
【答案】D
【解析】压强是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脚印的深浅相同,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即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故选D
【题干】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
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
芳芳对雪地的压强比小明的小
D.
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答案】C
【解析】雪地上芳芳与小明对雪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同,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而小明陷入雪地,说明芳芳对雪地的压力作用效果小,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压力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即芳芳对雪地的压强比小明小,答案选C。
【题干】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
压力
当压力的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1)实验中,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该实验是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由此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越大。由此可得:当压力的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题干】一头大象的质量为2000千克,每只脚的面积为200厘米2。
求:
①大象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②大象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①19600N
;②2.45×105
Pa
【解析】①大象正常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2000kg×9.8N/kg=19600N,
②受力面积:S=4×0.05m2
=0.2m2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s=19600N/(200×4×10-4
m2
)=2.45×105
Pa
1.如图所示的事例能减小压强的是(

A.
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C.
运输车的履带很宽
D.
冰鞋上的冰刀很锋利
2.如图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如图中的哪几种情形
(  )
A.
甲与乙
B.
乙与丙
C.
甲与丙
D.
以上都不对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A.
8:1
B.
4:1
C.
4:3
D.
1:2
2.将一薄铜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若F1=F3=F4>F2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有关的的图是(

A.
a和b
B.
a和c
C.
a和d
D.
c和d
3.2016年1月1日,南京扬子江隧道正式通车.该隧道全长约7.2km,它是世界上同类隧道中长度最长的隧道.隧道入口处有一个如图的标志牌.
(1)家用小轿车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整个隧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这辆家用小轿车的质量是1.6t,它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2.求轿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1.
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乙的边长比为1
:
2,则甲、乙的密度比为(

A.
1
:
2
B.
2
:
1
C.
1
:
1
D.
4
:
1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而在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3.小虎家买了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茶几,茶几的中间是一个鱼缸。茶几摆放在客厅地面上。其部分参数如表所示。g取10N/kg
(1)若将鱼缸注入120kg的水,此时茶几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为了美观,鱼缸的底部铺着一层彩色的鹅卵石,距离水面的高度为36cm,鹅卵石的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多少?
(3)小虎的爸爸买回一个重为15N的塑胶鱼装饰品,发现其恰能悬浮在鱼缸里的水中,请你计算塑胶鱼所受的浮力及塑胶鱼的体积。
1.压力压强的基本概念;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4.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5.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6.固体压强的多状态问题;
7.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错题小结:(知识性错误,审题等非知识性错误)
1.下列生活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喝饮料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
B.
铁钉的尖端做得尖细
C.
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变薄
D.
书包的背带做得扁而宽
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发生的变化是(
)
A.
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
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
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
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
M,右端与桌边对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
M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
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1.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
C.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
D.
实验表明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
2.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上面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密度变小,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C.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D.密度不变,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沙滩上留有大人和小孩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两对脚印,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压强大
B
.小孩对沙滩的压力小,压强小
C
.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力相同
D.两个人对沙滩的压强相同
2.初三学生小明在水平路面骑行共享单车,经测量,每只车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50cm2,该共享单车的质量为15kg,试估测小明骑行时对地面压强(
)
A.6.5×104Pa
B.1.3×105Pa
C.
3×103Pa
D.0.3Pa
3.在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的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小乐同学利用海绵,长方形木块和一盒钩码进行实验。他把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然后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放在木块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他得出“形变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请你自选器材证明小乐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7讲

概述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弹力
图C
F推
F
G
F
G
图A
图B
F
G
知识点2
固体压强提高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课堂运用
基础
巩固
拔高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基础
巩固
拔高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