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在上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是充满着快乐的,那么,今天我们接触另一部作品,选自《城南旧事》中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好了,我们把书打开。好了,在前面,我们预习过,思考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物?好了,谁站起来说一下。 你来说说看。
生:这是一个很那个,很那个,很严厉的噢,不允许孩子……
师:请坐。值日班长把他记下来,上课没认真听。我刚才要求回答什么?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你回答什么?注意一下。好,现在问题知道了, 你再来说一下。
生:怎么又是我?
师:这样,我们再次把文章看一下,拿着笔,划下我们所要找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文章信息。)
师:要找这信息,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下来,我刚才看有些同学前面翻一翻,后面翻一翻。又往前翻,这样会乱的。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下来,过会儿你回答的时候,提醒大家是哪个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文章信息。)
师:好,谁来说说看?刚才有同学提到,写了,写到,两者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什么区别? 你说说看,你的理解是什么?
生:我认为,写到,文章中有出现,写了细致的描写。
师:好,请坐。是不是这样理解,写了和写到,写到,只要提到就可以了。写了,这个人物,应该有一点点形象出现。好了,谁来说说看,这篇文章中,写了哪些人?可以由前面往后面说,一点点说下来。
生:怎么又是我?
师:这节课,我叫你三次了,我没被其他同学说,已经够好了。对你这么关心,这么爱护,是不是想我这样不爱护你?那自此以后,你从我脑中的名单中踢除,行不行?我看有必要。你说一下,说一个也可以。第一自然段开始,说一个也可以。声音响亮一点。写到了谁?
生:写到了妈妈,爸爸和我
师:噢,这是写到。写了谁?
生:写了……
师:写谁?好,请坐。刚才XX讲得第一段写到了三位。这里写了谁?
生:我,妈妈
师:我,妈妈,重点写了这两位。好,你说,接下来还写了谁?
生:写到了妈妈……
师:那你只要说第几页……
生:第五自然段写到了
师:写到了老师,大家找到了没有?还写了谁?那么提到的人物有我,爸爸,妈妈和老师,还有?
生:宋妈
师:还有宋妈,还有谁?弟弟,妹妹,邻家的伯伯,还有邻家的……还有哪个自然段?这边你说说看,还有谁?
生:坐在草地上的那个人
师:第几自然段?
生:第38自然段
师:再提醒一下,第几页?
生:第19页
师: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好了,请坐。那么,由这里看,在这篇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在众多人物之中,重点人物是谁?
生:爸爸,我
师:最主要的人物,应该是“我”,还有“爸爸”。接下来,我们讨论,从文中来考虑,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我的理由。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文章信息。)
师:这次看书和刚才看书要求不一样,这次要找的内容比刚才相对集中一点,找到文中刻画父亲的语句就可以了,不过要求高一点,不是找就可以了,找完之后要怎么样?要思考。就像刚才XX咳嗽一样,要稍微停顿一下。(众生笑)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文章信息。)
师:好,谁来说说看?从文中相关的语句中,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说说看。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严格的父亲。
师:哪里看出来?
生:我不知道我的标号标得对不对。
师:那没关系,你只要说出哪一页。
生:第十五页,就是“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师:不管晚不晚,父亲不许我乘车。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很严厉,严格。
师:这里,你从哪里看出他严格了?或者哪个字,哪个词?
生:不管。
师:不管,好,请坐。好,我们把这句读读看,读一读这种严厉,XX所说的,我们先……就是说,从这里开始读:所以又愁又怕,自己读,自由地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把最后一句齐读比较好。“最糟的是——”预备起。
生:(齐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师:这样,严厉吗?刚才这样读,严厉吗?
生:不严厉。
师:那 你讲严厉,你读读看。
生: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不管……(众生笑)“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师:重音读哪个?
生:不管
师:他不管你晚不晚,不管,严厉,严厉还轻得一点,如果重音放在“不管”的话,这个爸爸不仅仅是严厉,甚至有点不尽人情。怎么样?不尽人情的噢。好了,我们把最后“他不管你晚不晚”这里,我们重音读出来。我们读一下,“他——”预备起。
生:(齐读“他不管你晚不晚”)
师:(范读“他不管你晚不晚”)这样的父亲,但XX说这个父亲是严厉的,没说这个父亲是不尽人情的,我们看上文,上文连起来,父亲这样做法,确实是严厉的,但他却没有达到不尽人情的地步。看看上文中,哪个词语?“最糟的是——”这个句子中。哪个词?不许,不许是什么意思?
生:不允许
师:不允许,也就是说,父亲之前怎么样?对于我们要上学乘车这样的事情,他是不允许的。他规定了的,规定了之后,一定要执行。不能说,今天说这样,明天,今天下雨了,乘车吧。这样规定一旦制出,应当执行。这叫严厉。对不对啊?如果没有规定,那叫不尽人情。好了,我们连起来,重音把 “不许”和“不管”两个词语读出重音,“最糟的是——”预备起。
生:(齐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师:一位严厉的父亲,严格要求的父亲。这是XX的答案。好, 你说。
生:我的依据是15页,那个“‘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
师:第一个严厉,XX所说的,在这里面有哪句话可以看出真得很严厉?你觉得哪个字最严厉?
生:起
师:而且这个字出来后,作者还下了一个定论,哪个定论?
生: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
师:好了,我们读一读,一个字。我们还是连起来吧,否则一下子觉得太突兀了,就把父亲说的这句话一起读一下。“晚了——”预备起。
生:(齐读“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学生读出了重音“起!”)
师:这个这个确实比较……而且是重音的,一个字。还有下文讲到父亲打我,打得到底怎么样?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那不是变虐待了?由现在来说,有些人会说这属于家庭暴力。那我们要注意,什么叫虐待?
生:天天打,天天骂
师:噢,天天打,天天骂,还有呢?没有理由的,那叫虐待。而这个时候,父亲打我是怎么样?
生:有理由的。
师:有理由的,这是一。第二,用鸡毛掸子打,有没有说打在我身上哪里?有没有说打到我?
生:有
师:哪里有?
生:下面有,撩起裤脚来。
师:唉,打到我,下面讲“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鸡毛掸子见过没有?
生:见过。
师:嗯,中国古时有惩罚孩子,但中国人不认为这是惩罚的,最关键的是,比较说鸡毛掸子已经属于比较重的一个武器了,一般情况父母不会拿扁担直接打的,(众生笑)这样打是受不了的。鸡毛掸子已经比较粗了,而在古时,或者以前,有些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他不是用鸡毛掸子,他是用毛竹,那个叫什么?那个细细的,做我们那个扫帚的那个,那个抽过来,抽得话,它有这样的效果。第一,很疼;第二,它伤得是皮,皮肉,不会伤到身体重要部位。(众生笑)疼又很疼,我们讲,疼会记住的,但是它不会伤身的,不会,我们讲,打到内伤,懂了?什么问题啊?啊?我没有被打过。好了,但这种情况是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还有,惩罚,它不是讲为了惩罚而惩罚的,对不对啊?没有哪天,父母今天起来,今天把人叫过来,没有,对不对啊?而在文章中,我们看,这位父亲是在我犯错的情况下这样做的,而且当然,没有伤得,没有很严重。如果打瘸了怎么办?好了,依然是位很严厉的父亲。在文章中,父亲仅仅是严厉的一面吗?好, 你说。
生:这是一个天性爱花的爸爸。可以从18页的最后一段的第三行,她说“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浇花”,就是说什么事情都不如浇花重要。
师:回家来的第一件事。是位爱花的父亲。除了这句,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上面。
师:我们看爱花的相关语句,段落,除了这里,还有哪里?上面这里“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好了, 你说。
生:就是第18页上面那个倒数第二行“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以前,爸爸买这么多菊花,摆满,说明他很爱花。
师:通过一个词,可以看出来。刚才XX所说的这一句,哪个词可以看出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是爱花的?
生:摆满
师:摆满,爱花之人,当然花怎么样?花是最重要的,越多越好。就像前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那个温州什么新闻没有,讲有一个人特别爱收集鞋子,篮球鞋。
生:知道。
师:噢,都知道噢。爱花之人,摆满花。爱鞋之人,摆满鞋。
生:鞋子臭死了。
师:噢,鞋子臭死了,没穿怎么会臭死了呢?(众生笑)不过你这句话有意思,“香死”,爸爸爱花之人,可见——
生:很香(众生笑)
师:那个香不仅是花的香,更,刚讲一个人,人很香,不是讲人的体内,更多的是讲人的心,人品。好了,刚才我们讲,是一位爱花的父亲。 你说。
生:第17页最后一句话,看出他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师:重感情的?
生:她说“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
师:这个找到没有?
生:找到了
师:那么在这儿,我们把范围缩小,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重感情还是什么情?
生:亲情
师:重亲情。
生:……
师:噢,你这样理解,朋友之情也可以上升为亲情。我为什么要提到“亲情”二字呢?因为在文章其他地方,确实能反映亲情,我们找找看。好,XX,你说。
生:我也是从第17页,倒数“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他是一个爱孩子,体谅孩子的父亲。
师:爱孩子,好了,请坐。我们一起把17,上数下,第三自然段读一下。“我走出了教室——”预备起。
生:(齐读)
师:父亲过来,给了我花夹袄,给了我两个铜板。给我两个铜板干嘛?
生:买吃的
生:坐车吧
师:从文中找相应语句。看一下,分析一下。因为27自然段,后来怎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我们从文中分析一下,父亲给我两个铜板,到底干什么?
生:坐车。
师:XX,你说坐车,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买吃的,买吃的话,早饭没吃,带进来,直接买给她吃,因为她上学的时候不能出去嘛。所以就是坐车了。
师:你这样分析井井有条,两种可能,一是坐车,二是买吃的。买吃的话,她在学校里,没地方买,带吃的话,直接带过来就可以了。坐车可能性比较大。
生:不许她坐车
师:不许她坐车,那在上文中,有没有提到,我坐过车。
生:有
师:哪里?文中十六页第二自然段讲到。提到什么?
生: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师: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第一次,这次是因为什么?
生:被老爸打了
师:被老爸打了,我就有车坐了。(众生笑)这种理由不成立,更多的是,我这种坐车,是因为父亲在打我的时候,父亲内心是怎么样的?
生:很心痛的
师:很心痛的,疼在孩子的身上,作为父亲来说,内心也是疼的。特别是作为爱孩子的父亲,对不对啊,这位父亲如果不爱孩子的话,打完之后,就会“老酒来几两”,喝了高兴死,对不对啊(众生笑)。那么,我们刚才我们小结一下,是位怎样的父亲?
生:严厉
生:爱花的
生:重亲情
师:还是刚才谁说的比较好,我们都用两个字,重情。那文章,父亲的形象是不是就这么多了?
生:还有
师:还有,哪里? 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个多病的父亲。因为前面说他瘦瘦高高,后来说他生病。
师:瘦高一定是多病吗?由现在医学表明,好像胖的人,更容易生病。瘦高顶多能反映的是父亲那个时候营养不全。好, 你说。
生:……
师:哪里看出来?
生:14页的第二段到第四段。
师:你哪些语句看出来?
生:“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师:这句话,这样理解?
生:……
师:噢,有道理,作为这位父亲来说,当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说,严厉,爱花,重情,再加上他对孩子懂得教育,这样,更好。好, 你说。
生:17页,那个……说的那句话,那句话说“看着”,递给孩子,是看着的,如果不关心孩子的话,就不会看着了,还有“穿上”。
师:这个词, 抓得比较好,大家圈起来。看着我穿上,看着,这个词。这一细微的动作,表现出父亲的关心。如果不关心的话,送都不送过来,还有一种不关心,就是送么送过来,但是,看都不看一眼,走过场。
生:对孩子寄托很大希望的父亲。(下课铃声响起。)“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后来那个,因为作者的赖床,把作者打得伤,而且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师:噢,你把对孩子的重情再细化,对儿女寄予厚望(板书),或者说寄予一定希望,作为孩子来说,在父母的希望下,他可能更好的成长,如果父母对你都没有要求的话,你可能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细节,你们回去后再挖掘,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