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
理解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掌握大气压和流体压强的重难点
会解释一些跟大气压和流体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4.密闭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的应用
7.流体流速与压强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了解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2.了解流体流速与压强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1.大气压强存在的例证2.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学习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
【知识导图】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汞)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强产生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1.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可直接计算的液体压强代替不能直接计算的大气压强,.
(2)实验器材:水银槽、水银、长约1m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
(3)实验步骤:往玻璃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将玻璃管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4)实验结论:一个标准大气压为P0
=760mmHg=1.013×105Pa
(5)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至少为10.336m。(怎么计算出来的?)
②玻璃管的高度应大于760mm,低于760mm的水银将充满整个玻璃管,测量结果不准确。
③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充满水银之前高度依旧不变,改变的是水银柱的长度。
④玻璃管上方混有空气,则试管内水银柱偏低,测量值偏小。
2.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1)高度:大气层中的空气越高越稀薄,所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温度: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湿度:湿度越大,气压越低。
1.密闭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1)温度越高,密闭气体压强越大。
(2)压缩体积,气体气压变大。
2.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3.大气压的应用
(1)利用吸盘搬运玻璃
(2)利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呼吸、带吸盘的挂衣钩、吸管等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模型:机翼模型;管道模型(粗管变细管,流速加快,液体压强变小)
【题干】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适应生存环境是动物的天性。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章鱼的吸盘利用了大气压
B.
飞鱼的鳍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C.
螃蟹的螯又硬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D.
深海带鱼不能在浅海存活是海水压强变小
【答案】C
【解析】
A.
章鱼的吸盘就是利用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章鱼压在物体表面上,因此利用了大气压;故A说法正确;B.
飞鱼的鳍是利用飞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的流速,从而受到向上的升力,因此利用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B说法正确;C.
螃蟹的螯又硬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故C说法错误;D.
根据P=ρgh可知,深海处的压强很大,由于浅水处的压强小,因此深海带鱼不能在浅海存活。故D说法正确。故选C.
【题干】下列做法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
B.
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
C.
用抽水机抽水
D.
用吸管吸饮料
【答案】A
【解析】A.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是利用人的压力,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没有利用大气压,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挤出吸盘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紧紧压在墙壁上。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抽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吸管内的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到嘴里,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题干】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
A.
气压大沸点高
B.
气压大沸点低
C.
气压小沸点高
D.
气压小沸点低
【答案】D
【解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山顶“煮米不成饭”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也较低,低于了100℃,所以应选D。
【题干】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客机中的部分钛合金零件采用了激光3D打印技术.关于客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
B.
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是受平衡力作用
C.
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D.
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更大
【答案】D
【解析】由m=ρV可知,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故A正确。
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处于平衡状态,是受平衡力作用,故B正确。
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C正确。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1.如图所示,小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
小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
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
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
牛奶压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的水平地面上,气压计的水柱和瓶子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 )
A.
上升,变小
B.
下降,变大
C.
上升,变大
D.
下降,不变
3.如图8所示,甲、乙两个咖啡壶的壶嘴高度相同,壶低厚度也相同。它们都装满水后放在水平台上,水对壶底压强P甲
P乙(选填“>”“<”或“=”);用手堵住通气孔,壶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不易持续倒出。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帕
C.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
大气压的高低与季节和天气无关
2.小明将自制气压计(如图所示)从一楼拿到六楼,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柱逐渐升高,根据实验现象和气压计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柱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B.
为了使实验现象观察时更明显,可以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C.
实验时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D.
玻璃管内水柱逐渐升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我国著名发明家邹德俊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所示,将它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面上后,可挂上衣帽等物品而不会掉下,其原因是(
)
A.
因为重力比大气压小
B.
因为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
因为重力小于摩擦力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1.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自制的水气压计,现在让他拿着这个装置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六楼,则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化是(
)
A.
不变
B.
升高
C.
降低
D.
无法确定
2.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内外水银面的
______
.如果将此装置拿到山上,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
______
下降.如果这时在管壁的中间开一个小孔,水柱
______
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
(3)如果用水替代水银做测量大气压的实验,在某处测得水柱的高度差为10m,则该处的大气压强为
______
Pa(取g=10N/Kg).
3.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
F2,对估测的大气压,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F2﹣F1
)L/V
B.
F2L/V
C.
F1L/V
D.
(F2+F1
)L/V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4.密闭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的应用;
7.流体流速与压强
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
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
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
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2.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B.
石头仍进河里会沉入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
C.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
D.
拉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
大气压力
B.
饮料的重力
C.
手握玻璃杯的力
D.
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1.高原反应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的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
更_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______些。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
A.自来水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压锅煮饭
3.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当地居民煮饭时(
)
A.由于水的沸点较高,水容易烧开,饭不易烧熟
B.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水不易烧开,饭容易烧熟
C.由于水的沸点较高,水不易烧开,饭容易烧熟
D.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水容易烧开,饭不易烧熟
1.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2.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3.小阳将装满水的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的水里,试管口不碰烧杯底和侧壁,试管里的水没有下降如图25所示。小阳说是大气压的作用托住了试管中的水柱,小阳的奶奶却说是烧杯中的水堵住了试管中的水柱。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真空玻璃罩、抽气机设计实验,证明奶奶的说法是错误的。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并简要说明。
第9讲
讲
概述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大气压的概念及产生
知识点2
大气压的测量
知识点3
大气压的应用
知识点4
流体流速与压强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巩固
拔高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基础
巩固
拔高
图
B
C
D
A
用吸盘搬运玻璃
用离心式水泵把水抽到高处
用
回水管的“水封”阻
隔
臭气
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②
连通器中液面相平
③液体压强增大时沸点升高
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覆杯实验
A.北京天坛回音壁
D.高压锅
B.船闸
C.飞机
图
图25第9讲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4.密闭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的应用
7.流体流速与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了解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2.了解流体流速与压强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大气压强存在的例证2.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教学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
【知识导图】
【教学建议】
此处通过简述一个小故事进行引入: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然而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汞)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这760毫米刻度之上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强产生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1.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利用可直接计算的液体压强代替不能直接计算的大气压强,.
(2)实验器材:水银槽、水银、长约1m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
(3)实验步骤:往玻璃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将玻璃管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4)实验结论:一个标准大气压为P0
=760mmHg=1.013×105Pa
(5)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至少为10.336m。(怎么计算出来的?)
②玻璃管的高度应大于760mm,低于760mm的水银将充满整个玻璃管,测量结果不准确。
③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充满水银之前高度依旧不变,改变的是水银柱的长度。
④玻璃管上方混有空气,则试管内水银柱偏低,测量值偏小。
2.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1)高度:大气层中的空气越高越稀薄,所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温度: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湿度:湿度越大,气压越低。
1.密闭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1)温度越高,密闭气体压强越大。
(2)压缩体积,气体气压变大。
2.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3.大气压的应用
(1)利用吸盘搬运玻璃
(2)利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呼吸、带吸盘的挂衣钩、吸管等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模型:机翼模型;管道模型(粗管变细管,流速加快,液体压强变小)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题干】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适应生存环境是动物的天性。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章鱼的吸盘利用了大气压
B.
飞鱼的鳍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C.
螃蟹的螯又硬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D.
深海带鱼不能在浅海存活是海水压强变小
【答案】C
【解析】
A.
章鱼的吸盘就是利用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章鱼压在物体表面上,因此利用了大气压;故A说法正确;B.
飞鱼的鳍是利用飞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的流速,从而受到向上的升力,因此利用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B说法正确;C.
螃蟹的螯又硬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故C说法错误;D.
根据P=ρgh可知,深海处的压强很大,由于浅水处的压强小,因此深海带鱼不能在浅海存活。故D说法正确。故选C.
【题干】下列做法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
B.
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
C.
用抽水机抽水
D.
用吸管吸饮料
【答案】A
【解析】A.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是利用人的压力,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没有利用大气压,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挤出吸盘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紧紧压在墙壁上。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抽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吸管内的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到嘴里,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题干】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
)
A.
气压大沸点高
B.
气压大沸点低
C.
气压小沸点高
D.
气压小沸点低
【答案】D
【解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山顶“煮米不成饭”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也较低,低于了100℃,所以应选D。
【题干】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客机中的部分钛合金零件采用了激光3D打印技术.关于客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
B.
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是受平衡力作用
C.
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D.
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更大
【答案】D
【解析】由m=ρV可知,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故A正确。
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处于平衡状态,是受平衡力作用,故B正确。
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故C正确。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
【教学建议】
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
1.如图所示,小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
小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
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
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
牛奶压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小明在吸奶时,先吸走了管内的空气,管内气体的压强变小,小于牛奶液面上方的大气压,是大气压把奶压进嘴里的,故应选C。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的水平地面上,气压计的水柱和瓶子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 )
A.
上升,变小
B.
下降,变大
C.
上升,变大
D.
下降,不变
【答案】D
【解析】自制气压计瓶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小,而瓶内气体压强不变,所以将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带到山脚下的水平地面上,气压计的水柱将下降;
瓶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不变,所以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因此,D正确为答案。
3.如图8所示,甲、乙两个咖啡壶的壶嘴高度相同,壶低厚度也相同。它们都装满水后放在水平台上,水对壶底压强P甲
P乙(选填“>”“<”或“=”);用手堵住通气孔,壶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不易持续倒出。
【答案】=,大气压
【解析】咖啡壶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壶嘴的高度相同,因此两个壶装的液体一样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pgh,液体密度相同,高度也相等,因为水对壶底的压强相等。用手堵住通气孔,大气压强进不去了,水就不易持续倒出了。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帕
C.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
大气压的高低与季节和天气无关
【答案】C
【解析】选项A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该说法正确;选项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等于1.01×105帕,该说法正确;选项C大气压的大小与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该选项说法错误;选项D大气压的高低与季节和天气有关,该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
2.小明将自制气压计(如图所示)从一楼拿到六楼,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柱逐渐升高,根据实验现象和气压计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柱升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B.
为了使实验现象观察时更明显,可以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C.
实验时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D.
玻璃管内水柱逐渐升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气压计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与水柱的压强之和,从一楼拿到六楼,水柱升高,水的压强增加,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说明外界大气压减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A正确。
在大气压和瓶内气压一定时,水柱的压强一定,高度一定,水柱的压强与管的粗细无关,故B错误。
因为气压计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与水柱的压强之和,所以实验时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C正确。玻璃管内水柱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逐渐升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答案为B。
3.我国著名发明家邹德俊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所示,将它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面上后,可挂上衣帽等物品而不会掉下,其原因是(
)
A.
因为重力比大气压小
B.
因为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
因为重力小于摩擦力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答案】D
【解析】这种挂衣钩要固定在玻璃或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皮碗,把皮碗内的空气挤出,这样皮碗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玻璃或墙壁上,皮碗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故选D。
1.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自制的水气压计,现在让他拿着这个装置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六楼,则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化是(
)
A.
不变
B.
升高
C.
降低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自制气压计瓶内气压等于瓶外大气压和玻璃管内水柱压强之和,当他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六楼,由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瓶内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减小,所以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升高,故B正确为答案。
2.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内外水银面的
______
.如果将此装置拿到山上,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
______
下降.如果这时在管壁的中间开一个小孔,水柱
______
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
(3)如果用水替代水银做测量大气压的实验,在某处测得水柱的高度差为10m,则该处的大气压强为
______
Pa(取g=10N/Kg).
【答案】
高度差
减小
不会
不会
105
Pa
【解析】
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如果将此装置拿到山上,由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将减小。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水银柱,由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可知,如果水银气压计中的水银用水代替,那么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m,所以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
如果这时在管壁的中间开一个小孔,管内的水与外界的大气相通,玻璃管和水槽组成连通器,则管内的水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直到液面相平;
(3)如果用水替代水银做测量大气压的实验,在某处测得水柱的高度差为10m,则该处的大气压强为。
3.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
F2,对估测的大气压,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F2﹣F1
)L/V
B.
F2L/V
C.
F1L/V
D.
(F2+F1
)L/V
【答案】A
【解析】设注射器的刻度部分长为L,其容积为V,则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S=V/L,图甲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反映的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F1,图乙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反映的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F1+大气的压力F2,所以,大气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实际为F2-F1,所以大气压强P=F/S
=(F2-F1)/V/L=(F2﹣F1
)L/V,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4.密闭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的应用;
7.流体流速与压强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掌握好的同学可以适当的布置难度大一些的作业,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以基础题和巩固题目为主,但是一定要控制作业的数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一般不要超过5题,这样学生才能保证做题的质量。
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
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
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
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答案】B
【解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瓶内气压随机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B正确,故选B。
2.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B.
石头仍进河里会沉入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不受浮力
C.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
D.
拉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A.用吸管喝饮料时,外部压强大于盒内压强,外部大气压强把饮料压入嘴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石头扔进河里会沉进水底说明石头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石头的重力,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因高压锅煮气压加大使液体(锅内的水)的沸点升高,所以用高压锅煮食物熟的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因为液体(坝里的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底部的坝受到的压强较大,所以拦河坝坝堤筑成上窄下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
大气压力
B.
饮料的重力
C.
手握玻璃杯的力
D.
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答案】A
【解析】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就被压进吸管里.故A说法正确;B.饮料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故B说法错误;C.手握玻璃杯的力,是为了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防止杯子掉落,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C说法错误;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是饮料重力引起的,不是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D说法错误。
1.高原反应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的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
更_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______些。
【答案】大;小
【解析】大气压是不变的,高原反应时因为氧气供应不足,只有深呼气让胸腔内气压减小,外界更多的空气进入肺中。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
A.自来水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压锅煮饭
【答案】D
【解析】这道题和上面的一道例题很相近,请学生作为重复知识点考查来对待。看一下班内学生的正确率,从而知晓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如何。
3.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当地居民煮饭时(
)
A.由于水的沸点较高,水容易烧开,饭不易烧熟
B.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水不易烧开,饭容易烧熟
C.由于水的沸点较高,水不易烧开,饭容易烧熟
D.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水容易烧开,饭不易烧熟
【答案】D
【解析】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和沸点100℃相比,高原上加热到
90℃水就提前烧开,但是由于温度低所以饭不容易烧熟。
1.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答案】A
【解析】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恶臭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故A符合题意;B.吸药液时,向后拉活塞,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压着药液从针头进入注射器内.故B不符合题意;C.吸盘能吸住大块的玻璃,是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玻璃上.故C不符合题意;D.用离心式水泵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2.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选项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回音壁的原理为回声;B船闸的原理为连通器,故B正确;飞机的原理为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利用机翼上下的压强差起飞的,故C错误;高压锅的原理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故D错误
3.小阳将装满水的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的水里,试管口不碰烧杯底和侧壁,试管里的水没有下降如图25所示。小阳说是大气压的作用托住了试管中的水柱,小阳的奶奶却说是烧杯中的水堵住了试管中的水柱。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真空玻璃罩、抽气机设计实验,证明奶奶的说法是错误的。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并简要说明。
【答案】将图中所示的装置放在密封的真空罩中,用抽气机不断抽出里面的空气,?
发现试管中的水面逐渐下降;?说明:大气压的作用使试管中的水柱不下落,而不是烧杯中的水堵住了试管中的水柱。说明小阳奶奶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利用给定的器材,如果能减小大气压的值,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
【教学建议】
1、对教学技能的反思: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
对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
对学生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状态是否了解等。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讲授的知识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
;
书写是否工整(班组课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教具的使用是否得当,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规范等。
3、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班组课是否因“班”施教,课后因“人”施教;
教学方式、手段是否多样化等。
第9讲
讲
概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大气压的概念及产生
知识点2
大气压的测量
知识点3
大气压的应用
知识点4
流体流速与压强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巩固
拔高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基础
巩固
拔高
图
B
C
D
A
用吸盘搬运玻璃
用离心式水泵把水抽到高处
用
回水管的“水封”阻
隔
臭气
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②
连通器中液面相平
③液体压强增大时沸点升高
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覆杯实验
A.北京天坛回音壁
D.高压锅
B.船闸
C.飞机
图
图25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