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综合评价 大象版2017(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写出三种保护土壤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把土块放进水中,立刻就看到了好几个泡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绝大多数的化学元素,基本上可以满足植物对____________的需求。
4.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粉粒,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殖质等多种物质。
5.土壤中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由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____________。
6.土壤含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____________。
7.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____________。
8.把土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到有气泡出来,说明土壤中有____________。
9.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0.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热,闻到一股焦糊味,说明土壤里含有( )。
A.水 B.腐殖质 C.空气
11.下列土壤最肥沃的是( )。
A.东北黑土 B.陕北黄土 C.闽南红土
12.能改良土壤,并对提高土壤肥力发挥重要作用的动物是( )。
A.青蛙 B.蝴蝶 C.蚯蚓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14.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15.下列各组生物,均在土壤中活动的是( )。
A.田鼠和蝙蝠 B.蚯蚓和甲壳虫
C.蜻蜓和海星 D.草履虫和大肠杆菌
16.观察周围土壤时我们应该( )。
A.不认识的东西用手触摸 B.不要伤害土中的小动物 C.不戴手套就可以
17.生物的特征不包括( )。
A.都是活的 B.都能生长 C.没有生命
18.我们挖开土壤通常用到的工具是( )。
A.手套 B.塑料袋 C.小铲子
1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小草 B.石子 C.沙子
20.下列不能在花园土壤中发现的是( )。
A.枯树叶 B.海带 C.蜗牛壳
21.生活在土壤里的生物是( )。
A.蝌蚪 B.蚯蚓 C.荷花
三、判断题
22.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______)
23.建筑用的沙子是土壤。(______)
24.土壤搅动静置一段时间发现: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沙粒,其次是黏土,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______)
25.将土壤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发现水杯里的物质会出现分层现象。(______)
26.土壤里的石子、沙子属于生物。(______)
27.观察土壤时,不要直接触摸不认识的物体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______)
28.动物需要吃食物,植物不需要任何营养物质就能生长。(_______)
29.用小棍子、小铲子等尖锐、锋利的工具时要注意安全。(______)
30.土壤是蚯蚓的家园,不是人类的家园。(______)
31.土壤中没有小动物,因为小动物在土壤中会被闷死。(______)
32.土壤里有植物的根、茎、叶残骸。(______)
33. 下图是探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的装置。(______)
四、连线题
34.下列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请连线。
花生
水稻 沙质土
小麦 粘质土
芦苇 壤土
红薯
五、简答题
35.科学课上,我们准备了一些土壤,开始了土壤成分的探究实验,请你简述实验的过程。
36.你认为蚯蚓一般生活的环境怎样?
参考答案
1.少用塑料袋 不随意取土 不乱抛弃电池
2.空气
3.矿物质
4.沙粒 黏粒 水 空气
5.腐殖质
6.肥沃
7.水
8.空气
9.土壤
10.B
11.A
12.C
13.A
14.A
15.B
16.B
17.C
18.C
19.A
20.B
21.B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第一步: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我们会发现纸巾(湿了),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第二步: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第三步: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中有分层现象,颗粒大的在(下)层,颗粒小的在(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腐殖质)。
36.答: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